(共32张PPT)
近代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民主共和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古希腊罗马
中世纪
直接民主制
寡头制
封君封臣制度
英国议会君主制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罗马共和国
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的演进
古希腊城邦国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476年
西罗马帝国
1453年
东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
罗马帝国
前8世纪
前323年
395年
前509年
前27年
1.古希腊
自然环境:
环海多山多岛
城邦体制: 小国寡民
城邦的公民直接
参与国家管理
②斯巴达:寡头政治
①雅典:民主政治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古希腊
① 雅典:民主政治
阅读教材P8,梳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
国家权力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议事会
官员
陪审法庭
(重要司法机关)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由选举产生
大多一年一任,
接受监督,随时罢免和审判
从公民中抽签产生
审理大小案件
1.古希腊
② 斯巴达:寡头政治
阅读教材P8,梳理斯巴达的权力运行机制。
寡头政治(oligarchy)是一种政治形式,一小撮特权阶级掌握大部分甚至全部权力。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国家权力 产生方式 职责
公民大会
国王
长老会
监察官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王位世袭
垄断军事统帅权
仅30人,终身任职
实际最高权力机关
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
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
2.古罗马
① 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509---前27年):共和政体
阅读教材P9,梳理罗马共和国有怎样的权力运行机制?
带有贵族寡头特征
共和制(共和政体):国家最高权力掌握在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共和政体区别于君主政体,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国家权力 产生方式 职责
两人,一年一任,
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执行相关决议
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
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有权立法、宣战、媾和和谈判,罗马最高权力机关,
执政官
元老院
公民大会
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问题探究: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在哪些方面相同?
又有哪些不同?(课本)
相似点
①公民不同程度参加国家政权管理;
③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④部分官员由选举产生,且有任期。
②公民都由成年男子组成;
不同点
①国家政体不同:
雅典为民主制,斯巴达是寡头制,
罗马共和国是贵族寡头特征;
②公民大会的权力有所不同。
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主要司法机关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2.古罗马
② 罗马帝国时期——元首制(君主政治)
阅读教材P9,回答罗马帝国有怎样的权力运行机制?
皇帝(元首)掌握国家大权,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工具。
① 罗马共和国时期——共和政体
p9【学思之窗】与罗马共和国比较,罗马帝国政治制度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
屋大维并未采用“君主”的名义,而是采用“元首” (“第一公民) 的称号进行统治,罗马的“元首制”始于公元前27年1月13日,在那一天,屋大维作了戏剧性的政治演出:他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权,恢复共和制;一面又装作迫于元老院和公民的请求,接受绝对权力。共和制下的各种机构和官职虽然保留,但实际上形同虚设,而屋大维则借共和之名总揽全权。
屋大维……首先用慷慨的赏赐笼络军队……然后再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地位,把元老院、高级长官乃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于一身。
——【古罗马】塔西佗著,王以铸等译《编年史》上册
披着共和制外衣,实质是隐蔽的君主制
以一人之统治为君主政体,少数人之统治为贵族政体,
多数人之统治为民主政体。 -----亚里士多德
政体划分依据:
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
政体类型 权利分配
民主制
贵族寡头制
君主制
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力很少,或基本没有
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有一定的公民权。
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
都受到公民大会不同程度的约束;都体现了公民政治这一特点。
共同点:
探究:区分不同政体下公民权利的分配与政体的关系。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一个由501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以281票赞成,220票反对的结果判苏格拉底有罪,而处以死刑。
材料一 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除在公民之外 ,公民内部轮流执政。
根据两则材料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①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民主范围十分有限。
②抽签选举、轮番而治,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少数人(男性公民)的民主。
(2021·全国甲卷·32)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
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趋于完善
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
链接高考
C
(2021·广东选择性历史·11)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
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
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
C
(2021·浙江1月选考历史·16)学习历史要重视人类文明史上的关键时期。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社会发展到巅峰期,遂被称为古典时代。这一时代的希腊
①哲学家的研究重点从自然转向人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奠定
③第一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举办 ④帕特农神庙建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链接高考
西罗马帝国灭亡
日耳曼人入侵,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
1
日耳曼的一支法兰克人,逐渐建立起庞大的法兰克王国(481-843)
2
帝国三分,即法国、
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3
中古西欧封建国家的形成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回顾【纲要下】所学,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
权力被层层分割→王权软弱,政治分裂
封君封臣制度
庄园与农奴制度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1.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回顾【纲要下】p16--17: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11世纪——15世纪)
政治上: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城市兴起,取得自治权。
1.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6世纪以后,君权达到顶峰,三级会议已经形同虚设。然而,三级会议所代表的原则后来证明比君主制更有生命力,更有前途。它在中世纪短暂的存在,为近代议会民主埋下了伏笔
2.等级君主制(法国)
①背景:
②标志:
③影响:
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
三级会议的召开,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3.议会君主制(英国)
①13世纪初《大宪章》
约翰为收复失地和扩军备战所进行的无休止的财政榨取。他一方面大规模掠夺教会的财产,另一方面,他随意寻找借口征收“兵役免除税”。为了搜刮金钱,约翰对市民同样不择手段,他规定对出入英格兰任一港口的商品都征收1/15的关税。同时,在封臣后裔继承领地时他过分榨取继承税。个人无视法律的行为终究导致了贵族的反叛。
——钱承旦《英国通史》
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肯定了国王的的地位和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保障封建主的特权,并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学思之窗】阅读材料,想一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限制国王随意抓人、处置民众和对被统治者随意征税的权力。
《大宪章》主要保护的是贵族的利益,规定国王不得随意处置贵族。对商人利益的保护,一方面说明商人当时已经相当重要,另一方面说明此前国王曾对商人征收苛捐杂税。
确立
大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 ,它居于国王之上 ,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大宪章有何意义,形成怎样的政治传统?
运用契约和法制的手段,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障了贵族的权利。
限制王权的传统
①13世纪初《大宪章》
② 议会的召开
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不断加强。
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
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
特点
确立
3.议会君主制(英国)
下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A.推动城市崛起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民族国家 D.发展庄园经济
【思路分析】为打破中世纪早期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贵族割据、权力分散、王权软弱的局面,英法等西欧国家加强王权、城市自治运动兴起和统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等成为时代新特点。
路易六世的举措:支持城市公社,是为了扩大王权的社会基础;吸收···是为了与支持王权的新兴市民阶层结成政治同盟参加御前会议、控制大贵族的领地,是为了削弱严重威胁王权的大贵族势力,因此B项正确。
推动城市崛起不是主要目的,A排除;建立民族国家是王权加强的客观影响而非主观目的,C排除;发展庄园经济与上述措施及目的相悖,D排除。
〇面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支持城市公社。
〇改组御前会议,吸收若干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参加。
〇当阿基坦公爵去世时,让儿子娶公爵的女继承人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领土。
B
链接高考
1.英国:
君主立宪制
①确立:
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②发展:
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
19世纪,经过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③完善: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内阁掌握实权
国王统而不治
“不懂英语的国王”
1714年,来自德意志的乔治一世即位后,因不懂英语又不谙英国事物,很少出席内阁会议。由此,一个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产生,成为英责任内阁制的开端,沃波尔成为第一位内阁首相。
确立:16—18世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近代西方政治制度。
代表: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和法国的共和制。
成熟: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与成熟。
(1)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拉开了议会改革的序幕)
(2)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扩大了选民范围。
(3)1884年---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英国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
经过三次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利增加了,拥有选举权的人大量增加,英国的各个阶层在改革中达成了一种妥协,共同治理国家,实现了国家的渐进式的平稳过渡。
P12【历史纵横】
首相
议会下院
内阁(政府)
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
对议会负责
提出名单组成责任制内阁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对议会集体负责
监督内阁
国家元首
统而不治
形式任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基本特点
①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国家象征。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掌握最高立法权。
③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
限制国王的权力
确立议会的权力
内阁掌握实权
国王统而不治
2.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总统
(行政权)
国会
(立法权)
联邦法院
(司法权)
内容
①联邦制
②三权分立
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
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
体现的原则
联邦制,分权制衡,民主
如何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如何避免专制政体?
分权与制衡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宪法之父”麦迪逊
宪法的制定者首先考虑的是哪两个问题?
评价
①意义(积极)(解决三对矛盾)
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如承认黑人奴隶制,妇女无选举权。 各州权力过大,为地方对抗中央提供可能,为南北内战埋下伏笔。
①此后,美国国会陆续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完善1787年宪法;
②1865年,美国废除奴隶制;
③历经200余年的变革,美国民主制度逐渐完善起来
是近代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促进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 局限性
(3)美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法国:
思考:法国共和制度建立的特点是什么?
长期性、曲折性
民主共和制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法国: 民主共和制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立法权)
总统
(行政权)
内阁
(行政权)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
众议院
副署
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小结:追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发展的背景
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局限性: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
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评价
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近代
法国等级君主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民主共和制
美国联邦制共和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
完善
历史渊源
中世纪后期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后
资产阶级壮大
古希腊罗马
中世纪
直接民主制
寡头制
封君封臣制度
英国议会君主制
小结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0·浙江高考·20)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1875年1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是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链接高考
C
(2021·广东历史·13)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C
(2020·浙江高考·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链接高考
B
(2020·全国Ⅲ卷·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C
(2022·全国乙卷)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 )
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 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
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 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
链接高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