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赵匡胤 D.李世民
2.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为什么不以从军为荣?( )
A.宋朝重武轻文 B.宋朝重文轻武 C.从军死伤几率大 D.从军收入低
3.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4.10世纪初,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宋 B.辽 C.西夏 D.金
5.11世纪前期,西夏建立。它的建立者是( )
A.耶律阿保机 B.元昊 C.赵匡胤 D.完颜阿骨打
6.《宋史·何铸传》记有一事:“秦桧力主和议,大将有战功,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已,欲除之。”其中“”应该是指( )
A.寇准 B.苏轼 C.岳飞 D.毕昇
7.“2020年4月,一张央行数字货币图片在网上热传。…世界首张纸币‘交子’诞生在中国…首张数字货币也将在中国落地。材料中提到的“交子”产生于(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8.《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主要反映了( )
A.国家重点开发东南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9.“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材料中所述的史实是( )
A.宋朝兴起 B.元朝兴起 C.明朝兴起 D.清朝兴起
10.“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元朝时我国开始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白族 D.回族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12.《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促进物资交流 D.加强各地联系
13.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回回、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的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者中有近70%的人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 )
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14.近年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可能看到( )
A.瓦子的勾栏内正在表演蹴鞠 B.人们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
C.大相国寺在演戏剧《窦娥冤》 D.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15.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
16.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 )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7.如图是元朝最著名画家的代表作《秋郊饮马图》.该画的作者是( )
A.吴道子 B.赵孟頫 C.阎立本 D.张择端
18.如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造船技术 D.活字印刷术
19.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20.在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中,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西汉时,大臣们用“蔡侯纸”上书汉武帝要求施行“推恩令”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火炮打败了曹军
C.唐朝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人们用罗盘针航海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
材料三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回答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宋朝商业贸易的繁荣,中国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哪个地区?宋朝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开始和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宋朝的科技成就至少两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方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渭南文集》
(1)材料一描述的这种现象出现在哪一时期?“苏常熟,天下足”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宋代繁荣发展的主要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宋代两个最大的商业都市。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对文人“优待”的表现。再举一例来说明“市民文化的兴起”。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请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2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师(指海上船只航行的管理、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北宋朱彧《萍可谈》
材料二: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谨慎),毫厘之差,生死系矣。﹣﹣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二中可以分别获得什么信息?
(2)指南针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3)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答案
1-5CBDBA 6-10CCBBD 11-15BDDAA 16-20DBDCD
21、(1)四川
政府实行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政府专门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经济重心南移 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3)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发明罗盘;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2、(1)南宋时期。变化: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2)原因: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政府采取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等。开封和杭州。(3)表现: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瓦子的出现。(言之有理即可)(4)观点: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英国或欧洲的水平。史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和火药的应用;等。(列举两例)
23、1)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2)阿拉伯人.
(3)因果关系,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宋代航海事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