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0 09: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 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 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2.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3.1141年后,我国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宋辽义和 B.南宋与金订立了和约
C.北宋陆续消灭了各地割据政权 D.经济重心的南移
4.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
A.市舶司 B.中书省 C.转运使 D.广州十三行
5.南宋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这反映了( )
A.农业发达 B.手工业发达 C.商业发达 D.对外贸易繁荣
6.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同时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宋太祖这么做最主要的目的是 (  )
A.让高级将领享清福   
B.加强皇帝的权力
C.提升军队战斗力   
D.扭转尚武轻文的风气
7.“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8.元朝在中央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御史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中书省
9.“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10.宋太祖问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的建议是( )
A.废分封、行郡县 B.废三省、置通判
C.收精兵、削实权 D.废丞相、设内阁
11.元朝戏曲空前繁荣。下列对元曲表述错误的是( )
A.熔音乐、歌舞、动作、念白于一炉 B.关汉卿是著名剧作家
C.完全服务于封建统治 D.是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
12.宋代的时候,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毕昇 B.苏轼 C.寇准 D.沈括
13.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4.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 )
①火药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5.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16.“当 11 至 13 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
17、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朝 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 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 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 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是先进还是落后?
(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
(3)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4)从南北方经济发展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有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一种在文字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些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中“在战争上”“在航海上”的发明分别指什么?
(2)“第三种在航海上”的发明对人类的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3)“三种发明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在第二种和第三种发明的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什么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期?
(4)从三种发明以及它们的运用和传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4)从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到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唐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显著不同?
答案
1-5CDBAC 6-10BCDCC 11-16CABCBB
17、(1)落后.
(2)两宋时期.
(3)北宋时政府财政收入仰仗南方;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使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
(4)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等.
18、:(1)火药;指南针。(2)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阿拉伯人;元朝。(4)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骄傲,这三种发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19.(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辽和西夏。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4)唐朝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则是战后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