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11:21: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7张PPT)
第6单元
课外古诗词 诵读
原文注释
诗歌理解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诗歌理解
【译文】
经过梅岭,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我与谁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囚徒!
山河将久远地存在,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在家乡是我的志愿,梦里在首阳山采薇。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作者·背景
诗歌理解
帝昺祥兴二年(1279),南宋最后一个据点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出大庾岭,经过南安(今江西大余)时写下此诗。
诗歌理解
主旨点拨
本诗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抒写了诗人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对元军的蔑视以及决心饿死殉国、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
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写梅花不是写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初步显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颔联抒写了行程中作者的悲苦心情,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诗歌赏析
颈联上句化用杜甫《春望》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下句化用古人诗句的“城郭犹是人民非”,写祖国山河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突出了作者对收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军的蔑视,蕴含着深厚真挚的爱国之情和自信心。
尾联表明作者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说得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而且有实际行动,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决心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诗歌赏析
原文注释
诗歌理解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诗歌理解
【译文】
三年为抗击清兵漂泊流浪,今天兵败成为俘虏。
山河失陷,流下无限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地宽广。
已经知道黄泉路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心中犯难。
等到英魂归来那一日,一定要向空中看那飘扬的战旗。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 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本诗为作者被清廷逮捕后,押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松江,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
作者·背景
诗歌理解
主旨点拨
诗人通过写自己抗清的坎坷经历以及被俘后与故乡诀别,表达了作者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表达了作者对行将永别的故乡的无限依恋,以及壮志未酬的悲愤。
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
首联叙事。“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从师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大明江山支离破碎,疮痍满目,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留下无限的眼泪。诗人一直期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时运不济,命运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诗歌赏析
诗歌赏析
颈联袒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已经泉路近”,诗人意识到生命行将终结,“欲别故乡难”,诗人念及自己未能尽之责任与义务,内心涌起了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之情。
尾联表明心迹。以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精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全诗思路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明恢复国土之决心。
原文注释
诗歌理解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
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回环曲折。

诗歌理解
【译文】
站在骊山上我四处张望,阿房宫已被一把火焚毁,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只见衰草萧疏,水流回环曲折。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周、齐、秦、汉、楚至今。战胜了的国家,都化作了土;战败了的国家,都化作了土。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三事忠告》《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相传公元前206 年,项羽攻入咸阳,放火焚毁阿房宫。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而创作了《山坡羊·骊山怀古》这首曲。
作者·背景
诗歌理解
主旨点拨
作者借景抒情,借古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
这开头三句回顾骊山的历史。作者用“当时奢侈今何处”这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四、五、六句中描写萧疏的草、萦纡的水,烟雾缭绕的树,为作者怀古伤今定下了情感基调。
诗歌赏析
结尾几句基调凄楚悲凉,意为国家无论怎样叱咤风云,纵横万里,终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渐渐湮没、被遗忘,化为沉寂的黄土。全曲揭示了封建统治者无论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
诗歌赏析
原文注释
诗歌理解
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喻宦官地位低下。
喻他们仗势欺人。
诗歌理解
【译文】
喇叭,唢呐,曲子短小,声音响亮。
扰民的宦官船只来往乱如麻,全凭你来抬声望和社会地位。
军人听了愁眉不展,百姓听了担惊受怕。到哪里去分辨真和假?
眼看着吹得有的人家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元气大伤,直吹得水干了,鹅也飞光了,黎民百姓家破人亡啊!
王磐(约1470—1530), 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曲家。少时薄科举,筑楼于城西,终日与文人雅士歌吹吟咏,因此自号“西楼”。所作散曲,题材广泛。这首曲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当时宦官当权,他们在交通要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王磐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首《朝天子·咏喇叭》,借咏喇叭,揭露宦官的罪行。
作者·背景
诗歌理解
主旨点拨
该作品表面上写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借物抒怀,讽刺和揭露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宦官的痛恨、憎恶之情。
诗歌赏析
诗歌鉴赏
这首曲是作者目睹了往来于运河之上的宦官的种种恶行后的借题发挥之作,是有所寄托的。喇叭、唢呐和宦官不同类,但喇叭、唢呐的“曲儿小腔儿大”与宦官的“本事小来头大”却有共同点,于是作品在物与人之间找到了共性。作者实际上是比照着宦官的嘴脸咏喇叭的:以吹(虚张声势)为特征,到处作威作福,惹得军民共愤,直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动摇。作者在对宦官害民的黑暗现实进行揭露的同时,也向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其批判锋芒是很尖锐的。所以说这首曲的思想内涵是丰富而深刻的。
诗歌赏析
1. 《别云间》中,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限山河泪
谁言天地宽
返回
一、默写。
2. 《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描写呈现在作者眼前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
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
3. 《朝天子·咏喇叭》中,揭露宦官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嘴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返回
4. 文天祥《南安军》一诗中,表达他以死明志,誓死报国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饿死真吾志
返回
梦中行采薇
(一)阅读《南安军》,完成题目。
1. 请简要赏析“风雨湿征衣”一句中的“湿”。
二、诗词鉴赏
诗人的征衣被风雨淋湿,表现了环境的凄苦,烘托出诗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凄苦、沉痛。
返回
2. 本诗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落入敌手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或:将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返回
(二)阅读《别云间》,完成题目。
3. 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同:都饱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都体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抗清的坚定信念。
返回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高度概括了诗人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
B.颔联抒写了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
C.颈联显露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不舍之情。
D.尾联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的无奈和痛苦。
返回
D
(三)阅读《山坡羊·骊山怀古》,完成题目。
5. 这首散曲中引发作者怀古感伤的事物是什么?
萧疏的野草和萦纡的流水。
返回
6. 请分析这首散曲是从什么角度出发,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这首散曲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作者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以及夺得政权后的奢侈无度,也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终究灭亡的命运。
返回
(四)阅读《朝天子·咏喇叭》,完成题目。
7. 全曲以“______”贯穿始终,“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________”三个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姿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返回

曲儿小腔儿大
乱如麻
8. 前人在评价这首散曲时,认为此曲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这是一首咏物的散曲。表面上看,无一句不是在咏喇叭,实际上,无一句不是在写那些宦官的丑态,以及他们祸国殃民的罪行。此曲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浅显又不失幽默诙谐,是一首极富韵味与讽刺力的散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