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项脊轩志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2* 项脊轩志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19 21:3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刘禹锡—— 梁启超——
蒲松龄—— 鲁 迅——
陋室
饮冰室
聊斋
绿林书屋
明·归有光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两三岁的儿童。
总角、垂髫:幼年的儿童。
豆蔻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及笄(jī):十五岁的少女。(女子成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
加冠,弱冠:男子刚成年20岁。
而立:男子30岁。
不惑:男子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
花甲:六十。
耆(qí):六十岁以上。
古稀:七十岁。
耋(dié):七十到八十岁。
耄(mào):八十岁到九十岁。
期颐[qī yí]: 一百岁。
9岁
能文
14岁
应童子试
20岁
童子试第一
35岁
乡试中举
连续8次,
会试落选。
66岁
病死于任上
60岁
中进士,任县令。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明代昆山人,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
他善于把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引到古文中来,“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
解题
项脊轩:
书斋名,是作者家中一丈见方的斗[dǒu ]室。
追念祖先
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
言其窄小
如颈背之间,故名。
志:
“记”的意思,它散文的一种,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自号项脊生
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归有光也立下了通过读书撑起家族荣耀的志愿。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吴中之归,皆宗宣公。
归崇敬,(唐)当年他考中了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第一,迁四门博士(管教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以及有才干的庶人子弟)。大历初,曾出使新罗国(朝鲜)。后官至翰林学士、皇太子侍读,被封为余姚郡公。年八十八卒于官,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
“旧南阁子”交代了作者的家庭曾是当地的名门望族,“项脊轩”得名于作者的远祖归道隆,他是作者的榜样。
三个


诵读文章思考写了什么(物 事 人 情)?
间老屋
种情感
女人

件琐事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追忆大母、
回忆亡妻
项脊轩
一喜一悲
先妣
先大母
亡妻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判断句
一丈见方
旧日的,原来的
南边的阁子
名作状,向下
每当
桌子
环顾
光线不明
漏下
朝着
超过
放置
得到
日光
一间老屋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稍微,略微
修缮,修理
名作状,从上面

名作动,砌上围墙
名作动,环绕
面对,向
混杂地
状语后置
栏杆
增添光彩
摆满
吟咏诗文
伏下
仰起
独自端坐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
树影摇动的样子。
错杂
一间老屋
居住在这里,第一段可喜是什么?
一间老屋
改建之喜(日影反照......亦遂增胜)
读书之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休闲之喜(冥然兀坐......人至不去)
赏月之喜(三五之夜......珊珊可爱)
旧貌:老旧,狭小,破漏,阴暗(解决了漏和暗,解决不了老和小)?
现貌:明亮,清幽,雅致
通过修葺,作者将原来怎样的小屋子改成了什么样子?
我们从这些“喜”中可以感觉到,少年时期的归有光身上有哪些东西?
一间老屋
悠闲快乐的时光、文人的情趣、勤学的习惯、家族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情感
两种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作用
再次阅读四件琐事,读出感情,概括这四件琐事里的三个女子的人物形象。
诸父异爨
回忆母亲
追忆祖母
追忆亡妻
事事琐事
四件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东犬西吠”暗示家族内部关系的僵硬、陌生。“客逾庖而宴”暗示家庭生活的混乱。
“厅”在古代本是庄严的场地,除了宴请会客,嫁娶时新人、丧葬时的吊唁都是在厅堂中完成的。而在这庄严的场所中却有家禽栖息,可见这个大家庭礼制的荒废破坏。
在此以前
等到 分家
到处
名词作状语 向西
状语后置
总共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慰问),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冥冥汶汶(混混沌沌的样子),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呼召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辄计杪[miǎo]忽(斤斤计较之意)。俎豆壶觞(祭祀器皿),鲜或静嘉(很少是干净纯洁的)。诸子诸妇,班行少缀(都站不成行)......而归氏几于不祀矣!——出自归有光《家谱记》
1. 由小门见人口繁衍;2. 由小门见生活杂乱;3. 由小门见门户隔膜;4. 由小门见人心涣散;5. 由小门见家族衰败
课外链接
内外多置小门墙?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归氏世著(居于)吴,自唐天宝迄于同光,以文学仕宦者不绝于世。自宋、元至国朝,仕多不遂(成功)。然时有倜傥豪侠之夫,肥马轻裘(生活富裕阔绰),驰骛(奔走)乡里,往往为郡守县令所宾礼。至今吾县人犹传“县家一令,不如归氏一信”。盖亦盛矣!——《震川先生大全集·余集》
归有光的祖上是怎样的呢?从课文中找找答案
1. 祖上荣耀,仕宦不绝;2. 地方望族,血浓于水;3. 亲人期望,光宗耀祖。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语气亲切而风趣,又爱怜又夸誉。
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喃喃自语,忧虑中充满殷切希望。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
——情意真诚,嘱咐庄重。
祖母形象
睹物伤情,怀念亲人。
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以指叩门扉”——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叩”这个字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好像母亲就站在旁边,而不是活在老妪的记忆里。
“儿寒乎?欲食乎”这六个字表达出了什么?——语言描写
这六个字深深触痛了这个少年的内心——或许小屋苦读的归有光,从未听过这样温切的话语,从未有人关心过的饥寒冷暖,这是一个肩负使命的无比要强而又无比孤独的孩子。
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
真实感人的细节
关爱儿女的温婉慈爱母亲形象
一、归有光8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只能从他人的只言片语中去拼凑母亲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细节于他而言都如同至宝。
二、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
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令人长号不自禁
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

情感表达极有层次
由内向转为外露
由沉稳渐趋强烈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小妹为什么问这句话?姐姐是日和对小妹说的可以猜测下吗?
“你们的姐夫总是在阁子里读书。我总到阁子里去看他。他可喜欢读书了,总捧着一本书在阁子里走来走去,我就在阁子里跟着他问这问那的,他可有学问了。他还在阁子里教我写字呢”。
然而小妹尚小,关心的却是没听说过也没见过的阁子。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妻子在世时,和作者之间一定有过很多甜蜜的对话,为什么作者偏偏对这一句记忆犹新呢?
妻子以作者及其书房为荣,带给作者被崇拜与仰慕的快乐,而且,妻子把自己娘家的温暖又重新注入作者寂寞的生活里,所以作者在文章中特别记录了这句话。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为什么“室坏不修”?
当母亲、祖母和妻子一一离他而去,那个曾经的少年,再也无法忍受项脊轩里孤独的时光,再也无法承受住功名与命运的双重打击,身体病倒,精神颓败,一如那无人照料修葺的百年老屋,重又“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再也不见往日那幽静明亮的模样。
就算再次重修了那间小小的阁子,只是这书屋的主人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的孤独与骄傲之中,只得匆匆逃离。
此处悼念亡妻并未像念亡母、祖母一样直接抒情:如“泣”、“长号不自禁”,而恰恰没有带任何情感,也没有直接描写妻子,转而用一句话轻描淡写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不言情而情无穷”
作者通过树木的繁茂暗示距离妻子亡故之年已然过了许久。面对与爱人阴阳两隔这样令人唏嘘之事,作者却以反差极大的平静去叙述,使人不禁感慨他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平复、去接受,才能坦然对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儿寒乎?欲食乎?”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这三个女人的和归有光的对话都非常真实可感。所谓“真”,便是返璞归真。去掉一切的伪饰,回归最本真的质朴。
可见这些情感是这世上最真挚的情感,不必矫揉造作,必须扑面而来。
——扣扉问食
母亲
——温婉慈爱
祖母
——至轩过余
——怜爱期望
亡妻
——凭几学书
归宁妹语
——琴瑟和谐
三个女人
八岁时归有光丧母,十八岁时写下《项脊轩志》前四段思念母亲
二十四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订亲的女子魏氏,渴望白头偕老。
二十九岁魏氏去世,项脊轩废弃,三十二岁久病卧床,
三十三岁重新拿出《项脊轩志》,写下最后两段,终于补成完整的一篇。前半篇追忆生母,后半篇思念发妻。
就这样,把一生最重要的两个人合葬于此。从此纷扰蹉跎,荣枯有数,再不论今生,只盼来世。
而恰恰在他补写完《项脊轩志》的第二年终于中举,人生突然有了希望,之后却又是八次落第,经历了续娶丧妻、丧子,直到年近60岁才高中进士,之后又不过六年,因劳累过度身染重病而亡。
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2、善于利用细节描写。
写作特色
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如小鸟啄食、风移影动的景物细节,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母亲、妻子动作言语细节。特别是写祖母看望和勉励孙子的场面……祖母这些语言、动作描写,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浓浓的生活气息。
语言委婉含蓄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不言情而情无限
言有尽而意无穷
《项脊轩志》与《陈情表》是两篇传情佳作,比较两篇文章异同。
同: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中国人对亲人、家庭、家族的重视。李密不愿为官而要奉养祖母,体现的是感人至深的孝道;归有光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
异: 《陈情表》感人因为作者的孝心本来感人,也因为作者精心撰写文章 刻意感人。
《项脊轩志》是“志”,是作者自抒情意之文,虽然不无法度,但毕竟可以随性落笔,写景物,绘细节,记言语,不求感人自有动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