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苏武传 课件(共10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苏武传 课件(共10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09: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7张PPT)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作者介绍
家庭---- 父亲: 班彪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作品---- 史书: 《汉书》
辞赋: 《两都赋》
诗: 《咏史诗》
《汉书》(《前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古代传记文学名著,其中还收录了西汉大量的辞赋和散文,有总集的性质。记录了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新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历史,共100篇。
分为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
史学价值: 作者能尊重客观实际,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赞扬清廉的官吏,流露了对人民的同情。
文学价值: 叙事详明,详赡严密,语言典雅繁复,富于文采,有骈体化倾向,对后世散文发展影响很大。
《汉书》 《史记》
体裁
时间跨度
体例
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
3000多年
230年左右
本纪、列传、世家、书、表
纪、表、志、传
史书体例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春秋》 (孔子)----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 (左丘明)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刘向编订)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
《史记》(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班固)----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范晔)----纪传体断代史
传记类文言文共性
在体式上的特点较公式化:
某某(人)+基本情况(品)+具体材料1、2、3……(事)+作者评说
人及基本情况两点常置于文段的开头:
《苏武传》中“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为苏武的身份、官职。
“时汉连伐胡,····,答其善意。”
为苏武出使的背景
理清文章内容
匈奴
汉朝
匈奴的起源和族属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周朝时的猃狁(xiǎn yǔn) ,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控制着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国、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中亚北部、中国东北等地区。
自西周起,戎族开始威胁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部落入侵,迫使平王东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蒙恬北击匈奴,收河套,“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
真正与匈奴进行大规模战斗是在汉朝。
背景简介
汉初前201年,韩王刘信投降匈奴。次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在白登(今山西大同东北)被匈奴冒顿单于30余万骑兵围困七昼夜。后用计逃脱,之后开始与匈奴和亲。其后的文、景诸帝也是沿用和亲政策以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汉朝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前127年,派卫青占领河套地区,前121年派霍去病夺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卫、霍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
前33年呼韩邪单于娶王昭君,与汉修好。
195年,南匈奴参与了中原混战,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掳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 苏武传》载: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苏武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检查听读效果
稍迁至栘中厩监
且鞮侯单于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置煴火,覆武其上
武卧啮雪
使牧羝
yí,园名;jiù,马棚,马圈
jū,dī.单于:蒙语为广大,天
gōu,姓氏
yān zhī,匈奴王后
yūn,微火
niè,咬,嚼
dī,公羊
武能网纺缴
节旄尽落
虽蒙斧钺汤镬
劾大不敬
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
máo,牦牛尾的毛,原为牦牛尾做装饰的旗
yuè,斧子;huò,锅,汤镬,开水锅
hé,弹劾
栘( )中厩( )监  且( )鞮( )
单( )于( ) 缑( )王 王浞( )
昆( )邪( )王 阏( )氏( )
弩( ) 重( )负国 秩訾( )
熅( )火 北阙( ) 啮( )雪
旃( )毛 牧羝( )廪( )食
节旄( ) 於( )靬( )王
弋( )射 纺缴( ) 檠弓弩( )
棫( )阳宫 扶辇( )斧钺( )驩( )
正音、正字

jiù


chán

gōu
zhuó
hún

yān
zhī

zhòng
yūn

què
niè
zhān

lǐn
máo

jiān

zhuó
qíng

niǎn
yuè
huán
疏通文意,添小标题,理清脉络 :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5、因厚赂单于
6、置币遗单于
7、单于益骄,非汉所望。
1、介词,表原因,由于
2、长辈
3、使动用法,使……归
4、以……身份
(定语后置)
5、趁机
6、赠送
7、更加
重点词句
梳理第一段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第 一 段
因为
渐渐升迁
shuò屡次
十余人
用来作为抵押
初立为王
长辈

被任用
让……回
并:都
为:做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第 一 段
出使
使者
赞许
凭借…的身份
趁机
一同(前往)
备办财物
更加倨傲

临时委任的使臣属官
招募
……之后
侦察兵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官。渐渐升到栘中厩监。当时汉朝廷接连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者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人。匈奴使者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作为抵押。 天汉元年,且鞮侯初立为单于,害怕受到汉朝袭击,于是说:“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趁机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答谢他的好意。 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后,备办了一些财物赠给单于。单于更加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第1段,介绍了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研读
1、苏武出使匈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本段段意。
第一部分(1段):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第1段
1、苏武出使匈奴的背景怎样?出使的任务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这样的背景暗示了什么?
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同时交代了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这也是后来单于悍然扣留苏武一行的原因。
1、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答其善意
C、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D、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2、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A、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B、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坑者。
C、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D、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A
翻译下列句子: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对汉友善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凭借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着代表使者身份的符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1、方欲发使送武等
2、会缑王与长水虞
常等谋反匈奴中
3、及卫律所将降者,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4、幸蒙其赏赐
5、以货物与常
6、其一人夜亡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1、方:副词,正在;发:派遣
2、会:刚好,恰逢
(状语后置)
3、及:和;将:率领;
阴:暗地里、秘密地
4、幸:希望;其:代词,指汉朝
5、以:把;货物:财物(古今异义)
6、夜:名作状,在夜里;亡:逃走
7、判断句
重点词句
7、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8、见犯乃死,重负国。
9、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名词,话;动词,告诉
见:表被动;乃:才;
即:假使;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0、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11、舆归营
12、 单于壮其节
扶持
名作动,用车子送
意动用法,以……为壮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第 二 段
都是动词,打发派送
适逢
投降汉朝
陷没
暗地里一起
以及,还有
省略句,状后
判断句
(于)
动+者,
……的人
所+动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第 二 段
平时
相识,有交情
私自拜访
痛恨
希望得到

适逢,正好碰上
虞常
财物(古今异义)
汉天子,皇帝
  汉正要打发派送苏武等人,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没在匈奴,还有卫律带领的那些投降匈奴的人,暗中一起策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苏武等人出使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情,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痛恨卫律,我虞常能为汉朝埋伏弩弓射死他。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天子的照顾。”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第 三 段
只有
准备动手
[在夜里]跑出来
与(之)
被活捉
审理这个案件
n.谈话
被揭露
把情况告诉,v.
他们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第 三 段
牵连到
被侵犯、被侮辱
更加
招供
假如
“以何”用什么
使动用法,
让…投降
介词宾语前置

对不起
众多
“见”表被动,被动句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准备起事,他们中一人夜晚逃走,告发了这件事。单于子弟派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情况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这样了,这事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议,想要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酷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
勾结卫律的部属
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
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
被人告发,起事失败
第2—3段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第 四 段
受审讯
即使活着
介宾倒置
抱住扶好


用车子,名作状 / 抬,扛
意动,认为…壮
逮捕监禁
拔出、拿出
使…覆

敲打
问候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苏武,派人骑马跑去召唤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放进无焰的火,使苏武背朝上卧在坑上,踩他的背来使其出血。苏武气本来已经断了,半天才又能呼吸。常惠等人哭了,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问候苏武,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从苏武“引佩刀自刺”的行为中可以看出苏武什么品质?
忠贞爱国
舍生取义
以死明志
第4段
课堂练习:1、下列红色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 ( )
例句: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A、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B、惠等哭,舆归营
C、左,乃陷大泽中。
D、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D
2、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事如此,此必及我
B、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见犯乃死,重负国!
见笑于大方之家
D、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C
3、翻译:
①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缑王)和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的人,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
②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节操壮烈,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
③、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被(匈奴)侮辱后才去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想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
④、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使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使他们投降。”
1、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2、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拥众数万,马畜弥山
4、君因我降
5、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6、反欲斗两主
7、若知我不降明
使动用法,使……知道,告知
论:定罪;因:趁
定语后置,“数万众”;弥:满
通过
畔:通“叛”;为:做。
状语后置
使动用法,使……争斗
若:你。
重点词句
8、单于愈益欲降之
9 、绝不饮食
10、羝乳乃得归
11、何以女为见?
更加。同义副词连用
绝:跟外界隔绝;
名词作动词,生育;才
即“何以见女为?”宾前
第5段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第 五 段
渐渐痊愈
通知
会同判定…的罪
使…投降

判处
连坐罪
“谓何”,说什么
模拟,做……样子

…的人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第 五 段
背叛

白白地

使动,使…滋润肥美
幸运地
也会这样
  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用剑斩杀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说什么连坐?”卫律又举剑做样子要杀苏武,苏武一动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而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称王;拥有数万手下、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会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谁又知道你呢!”苏武不理睬。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第 五 段
通过
做,结交为
哪,怎么

同“叛”,背叛

状语后置
语气词
决定,判定
使…斗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卫律说:“你通过我的关系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即使再想见我,怎么能得到机会呢?”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为人君之臣,人父之子,不顾君父恩义,背叛主上、抛弃亲人,在蛮夷之地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呢!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自己幸灾乐祸,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祸,将从我开始了!”
第五段
1、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
笼络: 候问、会论、募降者赦罪
威逼:“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软硬
兼施
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本段段意。
卫律逼降,苏武不屈
愈益欲降之 :
置:
绝:
饮食:
乃得归:
积五六年:
穹庐:
徙去:
穷厄:
更加想使他投降
安放、安置
跟外界隔绝
名词作动词。指供应饮食
才能够回来
累计五六年
圆形的帐篷
迁移离开
穷困的绝境
小标题
饮雪吞毡,矢志不渝
或:
流放北海,杖节放羊
第6段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第 六 段
告诉,报告
禁闭
名作动,下
咬,嚼
同“毡”
把……当作
流放
公羊
名作动,生子
分别隔离
同“弆”jǔ,收藏

…之后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第 六 段
名作动,拄着
拿着
过了
打猎
名作动,结网
名作动,矫正
供给

陷于困境

丁灵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去,几日不死。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分别投放到别的地方。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只能)掘野鼠,收野生果实来吃。他拄着汉廷的节旄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落。一共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於靬王到北海上打猎。苏武会结网纺制丝绳,矫正弓弩,於靬王颇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品。三年多过后,於靬王得病,赐给苏武马匹和牲畜、盛酒酪的瓦器、圆顶的毡帐篷。於靬王死后,他的部下迁移离开。这年冬天,丁令人盗去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又陷入穷困。
4.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1)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所以要自杀避祸、避辱。在被卫律审讯时,他大义凛然,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刀自刺,以死明志、为国雪耻。
(2)匈奴在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的情况下,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求死而变成了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为尊严而生,为荣誉而生,为使命而生。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第6段
1、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
(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2、拟一个小标题概括这段意思。
流放北海牧羊
1、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2、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
3、触柱折辕,劾大不敬
4、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5、子卿尚复谁为乎?
6、皆为陛下所成就
7、子为父死亡所恨。
愿勿复再言。
8、明年:
当初,表示追叙。
通“无”,“现”。
宾语前置
车子撞在柱子上。
超过
副词同义连用,还。
宾语前置
提拔。被动句
亡:通“无”;恨:遗憾;
复再:副词同义连用。
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今)
第7、8段
亲近:
欲降武:
自苦:
诚甘乐之
亲近的侍臣;动词,靠近 (今)
使动,使……投降
使动,使自己受苦
意动,以之为乐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
第 七 段
妹妹
何必久久的
精神恍惚
痛恨自己
超过
年纪
被消灭,全家杀尽
刚刚
同“无”
同“无”
使……受苦
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第 七 段

宾语前置
希望

栽培,提拔
被动句
成为亲近之臣
牺牲自己报效朝廷
侍奉
即使
的确
同“无”
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十多年了,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好像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关押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庭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生命自己奉献的机会,即使遭受斧钺和汤镬的极刑,的确甘心乐意。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第 八 段
听一听
料想,断定
尽,结束
通“欢”,欢聚
献出
状语后置
感叹
同“沾襟”,沾湿了衣襟
同“诀”,辞别
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让我在你的面前死!”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离开。
第7、8段:
1、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1)终不得归;(2)家人不幸遭遇:
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
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
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
(3)自己投降的经历;(4)现在的皇帝不值得为他守节
2、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
(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
(2)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
3、拟一个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段意。 李陵劝降失败
1、匈奴派卫律和李陵招降苏武,招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从中可见他们是怎样的人?
卫律:威逼利诱 软硬兼施 (逼降、诱降)
“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李陵: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劝降)
先告知家人的不幸遭遇;
再以切身体会诉说同感;
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安危不可知”。
卫律:气焰嚣张、傲慢自大、阴险狡诈,卖国求荣    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1)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更重要的是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主动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他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虽然也已投降,但是对汉朝还有感情,还有羞耻之心,苏武和他是亦敌亦友的关系。
(2)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先自陈心志,晓以大义,后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2、对于卫律和李陵的招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上为什么有不同?有何不同?
1、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句子是( )
A 女为人臣子 B 畔主背亲
C 复举剑拟之
C
2、下面红色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 )
A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 反欲斗两主
C 空以身膏草野
D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C
练习
3、指出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会论虞常 会武等至匈奴
B、明日复然 项王然其言
C、君因我降 欲因此时降武
D、尚可得乎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可用否?
D
4、下列红色字中不是古今异义的是:( )
A、绝不饮食
B、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C、人众徙去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C
5、下列句子中红色字与例句红色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例句:天雨雪。
A、羝乳乃得归。
B、檠弓弩。
C、仗汉节牧羊。
D、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D
6、下列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B、单于愈益欲降之。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C、不顾恩义,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D、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A
练习:指出下列句中“见”字的用法及意义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何以女为见?
3、信义安所见乎?
4、冀君实或见恕也。
5、敢陈愚见。
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见解,见识。
表现
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看见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第 九 段
欺骗说
同他一起去(省略句)
详细
陈述说明
(于)
省略句、状后
依照,按照
责备
看,环顾
确实活着
道歉
寻求


  汉昭帝登位,几年后,匈奴与汉朝和亲。汉廷寻求苏武等人,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在夜晚见到了汉使,自己详细地述说了几年来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责问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第 十 段
召集
随行官员
死亡
总共,一共
相当于“于”,在
被扣留
当初
出使
相当于“于”,在
总共,一共

同“已”
等到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单于召集苏武的随行人员,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苏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京师。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即位:
与(之)俱:
如惠语以让单于:
实在:
确实存在;诚实、老实(今)
第九段
登上皇位
和他一同去
按照惠的话把单于责备
小标题
汉匈和好,请还苏武
重点词句
历经艰难,发白归汉
第十段
1、苏武“留匈奴凡十九岁”,靠的是什么?
忠诚、信念与意志: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2、课文最后一句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叹惋、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
(2)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
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出使匈奴,被羁留十九年的艰苦历程后,终得归汉。
文章分为三部分:
一、(1-2段)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二、(3-8段) 三次招降,苏武不屈
三、(9-10段) 汉匈和亲,白发归汉
梳理清人物的关系
主人公:苏武
次要人物:张胜、卫律、单于、
汉使者
本文详写了苏武几件事?
出使匈奴,以求通好
缑王谋反,殃及汉使
张胜语武,恐负国 ,欲自杀
卫律审武,引刀自刺
卫律劝降,威逼利诱,宁死不屈
幽禁窖中,饮雪吞毡
牧羊北海,持节不渝
李陵劝降,忠心表白
汉匈和亲,请还汉使
历尽艰难,白发归汉
问题探究一: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幽禁。在他周围有单于、卫律、张胜、李凌等人的威胁逼迫诱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的环境描写,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性格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
例:武不动 不应 骂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以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自然环境烘托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这些自然环境,充满着悲剧色彩,把苏武推到了极其恶劣的境地,在困苦中更显其坚强的性格和气节。
用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多集中于 两件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动作描写多集中于 两件事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武不应。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细节描写: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受辞”、“劝降”
“劝降”、“牧羊”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
大义凛然 义正词严
爱憎分明 立场坚定
选取典型的细节,突出苏武的爱国精神。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忠君爱国、宁死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1)张胜
苏武
(2)卫律
苏武
(3)李陵
苏武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
住考验,叛变投降。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
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 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小结: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风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2、对比中凸现人物性格
张胜的贪生怕死
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
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
苏武的忠君报国
  详:卫律、李凌劝降,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wū)靬(jiān)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作用: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3、详略得当
问题探究二
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
匈奴对苏武的劝降实际是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苏武引刀自刺,以行动表明他坚决不投降的决心
当匈奴知道威逼利诱无法征服苏武,便要以摧残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
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着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苏武的性格特征
忠君爱国
威武不屈
贫贱不移
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
苏武是汉武帝时派往匈奴的一位不辱使命的使节。
作者通过出使、被拘、劝降和归汉等情节
凸现了一位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始终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铁骨铮铮的硬汉子,忠贞爱国的真君子形象!
鉴赏苏武人物形象
  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
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主题总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私情不能动
拓展:解读苏武精神
1.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汉 班固
2、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 温庭筠
3、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士未有不廉而能著节者也。 ——清 何 焯
名家评价
传承民族精神
关于气节的名句
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论语》)
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赐萧禹》)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郑燮《题画·竹石》)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这力量叫精神! 这更是一种气节!宁折不弯!我们的民族自古便有这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仁人志士,共同凝聚为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起我们民族的一片天。
岳飞抗金;文天祥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决不屈服壮烈殉国,“留取丹心照汗青”。杨靖宇在东北寒天雪地中坚持抗日……
民族精神在各个国家的体现,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的作用:抗战八年,爱国的精神不倒,终于赶走侵略者。
高考满分作文: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裹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永远的苏武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舞)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汗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振(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通假字
畔主背亲 空自苦亡人知地 与旃毛并咽之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法令亡常
与武决去
信义安所见乎
“畔”通“叛”,背叛
“亡”通“无”,没有
“旃”通“毡”,毛织品
“去”通“弆”,收藏
“亡”通“无”,
“见”通“现”,表现
“决”通“诀”
文言知识点归纳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其一人夜亡 天雨雪 宜皆降之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
欲因此时降武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空以身膏草野
杖汉节牧羊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使…..归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名词作动词,下
使动用法,使  投降
名词作动词,抬,扛
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
使动用法,使……投降
使动用法,使……争斗
名词使动用法,使……滋润
名词作动词,手中拿着
古今异义
武使匈奴明年
置币遗单于
且陛下春秋高
皆为陛下所成就
汉亦留之以相当
汉天子我丈人行
虚心以相待
古:第二年。今:来年。
古:币,财物,礼品。今: 货币
古:年龄。今:季节
古:相抵,抵偿。今:副词
古:长辈。今:岳父
古:不抱成见;今:谦虚
古:成就:提拔;今:事业上
点金训练P64补充

(1)少以父任:
(2)汉亦留之以相当
(3)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以状语武
(5)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介词,由于
连词,来
介词,凭
介词,把
介词,在

1.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3.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于是,就
于是,就


你的
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6 、何以汝为见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9、 为降虏于蛮夷.
10、引佩刀自刺.
(判断)
(被动)
(定语后置)
(判断)
(被动)
(宾语前置)
(判断)
(宾语前置)
(介宾后置)
(宾语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