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2-20 14: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科学《生物与环境》单元作业设计
一、判断题
1.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而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 )
2.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养花时要尽可能多浇水。 ( )
4.冬天气温太低,青蛙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 ( )
5.冬天,冬青的叶子不会掉落,所以它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 ( )
6.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 )
7.老鼠被猫吃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
8.瓶子里养几条金鱼,就是一个简易的生态瓶。 ( )
9.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水分。 ( )
10.种子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 )
选择题
阳春三月,在右图所示的两个相同的瓶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在其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吗?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为了让辣椒、西瓜等提早上市,农民伯伯在冬季会用温水浸泡种子和用塑料薄膜大棚催芽,这些做法主要改变的是( )
水分 B、温度 C、光照
海面上有十级以上的大风,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 )
高大的水杉树 B、崖壁上的苔藓 C、低矮的灌木
菜市场里的豆芽黄黄的、嫩嫩的、长长的,主要原因是( )
水分太多 B、在黑暗中生长 C、空气不充足
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 )
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母鸡能下蛋给人们吃,它属于( )
生产者 B、消费者 C、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发芽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
不能说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空气
求知实验小组把一组绿豆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几天后绿豆只是胀大了一些,没有发芽。无水的绿豆种子也没有发芽。所以他们认为绿豆种子发芽应该与水分没有关系。请你帮忙分析一下水里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最可能是( )
绿豆种子本身是坏的
水里空气太少了
绿豆种子吸水太多撑死了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比实验的是( )
干燥,湿润 B、有光照,无空气 C、有空气,无空气
香蕉、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的叶子形状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 )
植物的根系不同 B、土壤的养料不同 C、生长的环境不同
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仙山湖景区 B、齐山植物园 C、银杏长廊的银杏树
下列事物中,( )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
A、小鸟 B、苹果树 C、果园
13.常温下,小萌同学取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放在阳光下,加适量的水,另一组放在柜子里,不加水。小萌同学这样做( )
A、是不科学的
B、是科学的,在探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
C、是科学的,在探究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
14.甲、乙、丙、丁四个小组都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合理的方式是( )
A、任选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出结论
B、综合分析四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得出结论
C、选择甲组有水组的数据和乙组无水组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
15.(多选题)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有( ),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有( )。
A、阳光 B、空气 C、水分 D、土壤 E、温度
将四季的变化与青蛙的行为正确的连在一起。
四、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小铭进行了以下实验。
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小铭研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绿豆( ) 水( ) 冰箱( ) 土壤( )
肥料( ) 吸水纸( ) 盛放绿豆的容器( )
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 )
光照 B、水分 C、温度
相同的条件有:(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光照( ) 水( ) 温度( ) 空气( )
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每天观察一次
只需要观察有水的那组种子有没有发芽
多天的实验中,第一天加一次水就够了
小铭和同伴一起制作生态瓶。
他们小组准备的材料有:一个5L的透明塑料瓶;①放新鲜的水草若干;②放少量的沙子;③放2~3条大小不同的鱼、虾;④放入3L的水。
(1)制作生态瓶时,该小组的正确放置顺序是 (填序号)
(2)像生态瓶中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称为 。
(3)请写出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
(4)在食物链中,鱼、虾扮演了 的角色。(“生产者”或“消费者”)
(5)若像瓶中投放一些肉食性大鱼,则瓶中小鱼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会 。(“增加”或“减少”)
(6)生态瓶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 )。
A、氧气 B、食物 C、以上两项都是
(7)要想使制作的生态瓶长期维持稳定,小铭应该( )
A、选择美观的瓶子
B、将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C、放入种类和数量都合理的生物
(8)小铭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水草能制造氧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上述资料表明鱼和水草属于( )。
A、互利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参考答案: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题
1.C 2.B 3.A 4.B 5.A 6.B 7.C 8.B 9.B 10. C
11.C 12.C 13.A 14.B 15.BCD,ABCDE
三、连线题
实验探究题
1.(1)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绿豆( √ ) 水( √ ) 冰箱( ) 土壤( )
肥料( ) 吸水纸( √ ) 盛放绿豆的容器( √ )
(2) B
(3)光照( √ ) 水( ) 温度( √ ) 空气( √ )
A
(1)④②①③ (2)生态系统
(3)水草→小鱼→大鱼;水草→虾→鱼(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4)消费者 (5)减少 (6)C (7)C (8)A
本单元作业设计意图说明
一、作业设计的目标:
1.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科学知识要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对本单元主要知识点的考查,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发现自己没有有效掌握的知识点。
理论依据:
双减政策的实施是符合现阶段学生学习发展的总趋势的。基础作业设计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得以优化实施,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三、体现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科学观念与应用:从科学视角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基本认识,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判断题第9题粮仓里的种子不会发芽的原因,选择题第2题农民伯伯让蔬菜水果提早上市的做法,第4题中菜场里的豆芽为什么黄黄的嫩嫩的长长的?这些考查的就是学生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去思考与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科学思维与创新: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对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和经验事实之间关系的理解。例如植物种子发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再任何地方都能发芽,但是条件也是有限度的,过量的条件也会影响种子的发芽,作业中判断题第1、3、10题和选择题第7、15题考查的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考查。再比如生物之间的关系,学生需要在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基础上,去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题6、7两题和选择第12题是食物链的知识点,选择题第3题就是要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规律,海岛上因为风比较大,高大的植物容易倒,一般不会出现。
3.科学探究与交流:具有科学探究的额意识,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这个单元的重点探究就是对比实验,学生需要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变量的控制、相同条件的设置等。作业中判断题第2题,选择题第1、8、9题,实验探究题的第1题考查的就是对比实验的知识点。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实验研究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当有多个小组做同一个对比实验时,要利用科学方法获取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所以要综合分析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汇总,从而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