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备课表
科 目 数学 年级 六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单位
授课教师 单位
课 题 《正反比例的比较》 课时 1课时 修改
教学目标 1.加深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2.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3.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并能进行简单应用。4.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难点:能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学程序 师 生 活 动 修改
一、示标 一、导入新课我们前面已经认识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现在就前面学习的内容来进行简单的整理。
二、探究 二、知识梳理,形成体系1 .教师出示三个表格教师:请看大屏幕,观察一下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两个量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这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这两个量反应在图上是什么样的样子。2.对比分析正反比例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并板书课题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总结并出示课件。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1.变化方向相同2.相对应的有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X=KY (K一定)3.图象是一条直线。1.变化方向相反2.相对应的有每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XY=K(K一定)3.图象是一条曲线。
三、展示 三、简单应用:1、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周长(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2、判断: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反比例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卖出的数量和剩下的数量成反比例。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与积成反比例。被除数一定,除数与商成反比例。铺地的面积一定,砖块的面积和用砖的块数。圆的直径和它的周长。四、巩固练习 : 1、小明买同样的练习本,每本1.5元,可以买12本,如果用这些全部买另一种本,能买9本,每本( )元;题目中(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 )是一定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成( )比例。2、工作总量一定, ( )和( )成反比例。当总价一定时, ( )和( )成反比例。五、提高应用判断下面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时间一定,每小时织布的米数和织布的总米数。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3.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长和周长。5.路程一定,车轮的直径与车轮的转数。6.三角形的高一定,底和面积。7.甲乙两数互为倒数,甲乙两数。8.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9.判断下面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X+Y= 9 A-B=128 X = Y M:N=5/6
四、延伸 六、拓展延伸:根据下面条件,分别写出一个正比例关系和一个反比例关系.(1)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2)被除数、除数、商正比例关系 反比例关系(3)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种量,如果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说出这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4)从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这三种量,你能找到几种比例关系?(5)两个圆柱,高相等,底面积的比是3:5,他们体积的比是( )。(6)、两辆汽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甲用5小时,乙用6小时,那么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
板书设计 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正比例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1.变化方向相同2.相对应的有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3.图象是一条直线。X=KY (K一定)反比例1.变化方向相反2.相对应的有每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3.图象是一条曲线。XY=K(K一定)正反比例的比较
学情反馈 优 秀 良 好 达 标 待 达 标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