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2-19 22:53:07

文档简介

南平市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化学学科考试命题说明及答案
南平市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 版)》为指导,命题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取向,突出学科核心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精选试题情境,优化设问方式。试卷重点考查的内容是化学选择
性必修 1《化学反应原理》的全部内容,并以《化学必修第一册》、《化学必修第二册》元素化
合物知识为载体进行考查。考点设置基本覆盖化学反应原理核心知识点,在重点考察必备知
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化学关键能力的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于加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
学探究能力。通过分析学与教中存在的问题,设置针对性的考题,引领教学运用化学反应原
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使知识结构化、关联化,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题具体
分析如下:
第 I 卷 选择题(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过量使用 NH4Cl 等铵态化肥易导致土壤酸化
B.食品包装袋中的铁粉的主要作用是消耗氧气和水,发生析氢腐蚀
C.硫酸钡在医疗上可作消化系统 X 射线检查的内服造影剂
D.“神州十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A.氯化铵溶液水解呈酸性。
B.弱酸性、中性、碱性条件,铁粉一般发生吸氧腐蚀。
C.硫酸钡难溶与水,也难溶于酸。
D.太阳能电池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命题意图】本题紧密结合生产生活,考查铵盐水解,金属的吸氧与析氢腐蚀,复分解反应
发生的条件,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
【答案】B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 mol·L 1的 Na2CO3 溶液中,阴离子数为 0.10 NA
B.室温下,100 mL pH =1 的硫酸中,SO2 4 离子数约为 0.01 NA
C.一定条件下,1 mol N2 与足量的 H2 反应,生成 NH3 分子数为 2 NA
D.电解精炼铜,若阴极获得纯铜 6.4 g,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 0.20 NA
【解析】A.溶液体积未知,不可计算,故 A 错误;
B.100 mL pH =1 的硫酸中,n(H+)=0.01mol,n(SO2 4 )≈0.005mol,B 错误;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生成的 NH3分子数小于 2 NA,C 错误;
高二化学试题 第 1 页 共 12 页
D.阴极只有铜析出,0.1mol 铜析出转移电子数为 0.20 NA,C 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是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考查根据 n=cV,N=nNA进行相关计算,
可逆反应及反应限度,电子转移数的计算。
【答案】D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T℃压缩装有 H2、I2、HI 混合气体(已达平衡)的容A 平衡向生成 I2的方向移动
器,气体颜色加深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
B Ksp(BaCO3) 沉淀(已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室温下将 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在小
C 该反应的ΔH<0
烧杯中混合,烧杯壁变凉
T℃用 pH试纸测得 0.1 mol·L 1的CH3COONa 溶液
D pH 9 0.1 mol·L 1 NaNO pH 8 Ka(HNO2)>Ka(CH3COOH)约为 , 的 2 溶液 约为
【解析】A.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系数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平衡,颜色变深是因为容
器体积变小,I2浓度增大,A 错误;
B.因 c(CO32 )>c(SO42 ),所以沉淀的转化未必是因为 Ksp(BaCO3) 错误;
C.环境温度降低,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ΔH>0,C 错误;
D.等浓度下,对应的强碱盐水解程度越大即碱性越强,则该酸越弱,D 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以实验为素材,考查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沉淀转化的条件,吸热与放热反
应,弱电解质强弱的判断。
【答案】D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Al3+、K+、Cl 、HCO 3
B.pH=1 的溶液:Na+、Mg2+、SO2 、Cl 4
C.能溶解 Al(OH)3 的溶液:Fe2+、Na+、SO2 、Cl 4
D.由水电离出的 c(OH )=1.0×10 4 mol·L 1 的溶液:K+、Na+、NO 、CO2 3 3
【解析】A.Al3+和 HCO 3会剧烈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
B.能大量共存,B 正确;
C.能溶解 Al(OH)3的溶液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是碱性溶液,Fe2+在碱性溶液中
不能大量存在 C 错误;
D.水电离出的 c(OH )=1.0×10 4 mol·L 1 的溶液可以是 pH=4 酸性溶液,也可以是
pH=10 的碱性溶液,CO2 3 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D 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以溶液中常见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为素材,考查学生对剧烈双水解;Al(OH)3
既可以溶于酸性溶液,也可以溶于碱性溶液;水电离出的 c(OH )=1.0×10 4
高二化学试题 第 2 页 共 12 页
mol·L 1的溶液可以是 pH=4 酸性溶液,也可以是 pH=10 的碱性溶液的掌握,引
导学生区分不同方法的适用条件。
【答案】B
5.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及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铁 铜
0.1 mol·L 1 HCl 0.01 mol·L 1 HCl
铁钉 铁粉 CuSO4 溶液
A.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铁制品表面镀铜
MgCl2 ·6H2O NaOH 溶液
HCl
碱石灰 HCl 待测液
C.制备无水 MgCl2 (含酚酞)
D.用 NaOH 溶液滴定 HCl 待测液
【解析】A.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控制固体表面积为唯一变量,但盐酸
浓度不一样,造成有两个变量,因此无法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 错
误;
B.铁制品表面镀铜,铁制品必须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B 错误;
C.用 MgCl2 ·6H2O 制备无水 MgCl2,为防止 MgCl2 ·6H2O 水解,必须在 HCl 氛围
内加热,所以 C 正确;
D.酸式滴定管不能装 NaOH 溶液,D 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以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铁制品表面镀铜、制备无水 MgCl2、用 NaOH 溶液滴定 HCl 等重要实
验为素材进行检测,体现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考查。
【答案】C
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eO + 2H+ === Fe2+ + H2O
B.铅蓄电池放电 :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C.热的纯碱溶液能去除油污的主要原因: CO2 + H2O HCO + OH 3 3
D.FeS 能除去污水中的 Hg2+:FeS(s) + Hg2+ === HgS(s) + Fe2+
【解析】A.亚铁离子会被硝酸氧化成铁离子;
B.铅蓄电池放电: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C.热的纯碱溶液 CO2 3 水解 CO2 3 + H2O HCO

3 + OH
D. HgS(s)比 FeS(s) 更难溶,且 FeS 不溶于水。
【命题立意】本题侧重考查化学用语的正确使用,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要求学生
熟练掌握基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铅蓄电池离子方程式、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沉淀转化离子方程式书写等。
【答案】A
7.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
高二化学试题 第 3 页 共 12 页
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
B.若选用其他催化剂会改变该反应的ΔH
C.总反应可表示为
CO(g) + H O(g)催=化2 ==剂CO2(g) + H2(g)
D.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步骤之一为
COOH* + H* + H2O* === COOH* + 2H* + OH*
【解析】A.由图示可知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故反应是放热反应,
A 正确;
B.反应的ΔH只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选用其他催化剂会改变反应所需的
活化能,但不改变ΔH,B 错误;
C.由图示可知总反应可表示为 CO(g) + H2O(g) === CO2(g) + H2(g),C 正确;
D.由图示可知 COOH* + H* + H2O* === COOH* + 2H* + OH*的活化能最大,故为决
定总反应速率的步骤,D 正确。
【命题意图】本题以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为载体,知识上考查学生对化
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热ΔH的深入的理解,以及对过渡态,活化能的认识。能力
上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促进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答案】B
8.反应 2NO(g) + 2CO(g) N2(g) + 2CO2(g) ΔH<0,分别向 1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3mol NO
和一定量的 CO,在不同温度下 NO 的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NO 的平衡转化率/%
A.T1>T2 T T21
B.T1温度下,A 点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开始时的 0.8 倍 80 A
C 60 .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 B (NO)
达到平衡状态 0 1 (CO)
D.T1温度下,反应开始至 B 点用时 2 min,N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9 mol·L 1·min 1
【解析】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NO 的平衡转化率
降低,结合图可知 T1>T2,A 正确;
B.根据 PV=nRT,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由图示可知
A 点容器内 NO 和 CO 按等物质的量通入,平衡时 NO 的转化率为 80%,利用列三
段式或差量法可知平衡时压强是反应前的 0.8 倍,B 正确;
C.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故随着反应的发生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发生改变,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
可以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C 正确;
D.由图示可知 B 点容器内 NO 和 CO 按等物质的量通入,B 点 NO 的转化率为 60%,
2min v(NO) 3×60%反应用时 , = =0.9mol·L- 1·min- 1,则 N
2 2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5mol·L 1·min 1,D 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以 1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NO(g) + 2CO(g) N2(g) + 2CO2(g) 为
高二化学试题 第 4 页 共 12 页
载体,知识上重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判断及外
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和转化率影响等主干知识;能力上考查学生通过图中获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能力,计算能力。
【答案】D
9.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 CO2 电催化还原为 C2H4,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碳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CO2 电源
B.若有 2 mol 电子通过外电路,玻碳电极上生成
11.2 L O2
C.若有 1 mol 电子通过外电路,理论上右侧溶液质量 O2AgCl/Ag H2O
减少 9g 铂电极 玻碳电极
D.阴极电极反应只有 2CO2 + 12H+ + 12e === C2H4 + 4H2O 质子交换膜
【解析】A.由图示可知,玻碳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4e-=O2↑+4H+,为阳极反应故
应连接电源的正极,A 错误;
B.没有说明标准状况,B 错误;
C.若有 1 mol 电子通过外电路,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 2H2O-4e-=O2↑+4H+,理论上
减少了 0.25molO2,另有 1 molH+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区,故理论上右侧溶液
质量减少 9g,C 正确;
D.阴极电极反应除了 2CO2 + 12H+ + 12e === C2H4 + 4H2O,还有 AgCl+ e =Ag+Cl ,
D 错误。
【命题意图】本题知识上考查学生对电解池的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学生根据电化
学的基本原理分析电极反应、离子交换膜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能力上考查学生
在陌生情境中接受、吸收、整合和处理化学信息的能力,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
融会贯通及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
素养考查。
【答案】C
10.T℃,NH3·H2O 和 CH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均约为 1×10 5 mol·L 1。向 10mL 浓度均为
0.01 mol·L 1 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0.01 mol·L 1 的氨水,滴加过程 pH 的
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A.a 点溶液中 c(CH3COO )约为 1×10 5 mol·L 1 8
B.b 点溶液中存在 c(NH4+)+c(H+) =c(Cl )+c(OH ) dd 7
C.c 点溶液中 c(NH3·H2O)-c(CH3COOH) <0 c 6
D.a、b、c、d 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b 4
最大的是 d 点 a 2
0 10 20 V(氨水)/mL
高二化学试题 第 5 页 共 12 页
【解析】
A.CH3COOH CH3COO + H+
0.01 0 0.01
x x x
0.01 x 0.01
Ka=0.01 所以:x 约为 1×10 5 mol·L 1,A 正确
0.01
B.b 点为 CH3COOH 和 NH4Cl,存在电荷守恒:
c(NH4+)+c(H+)=c(Cl )+c(OH )+c(CH3COO )
C.c 点为 CH3COONH4 和 NH4Cl,
①c(NH3·H2O)+c(NH4+)=c(Cl )+c(CH3COOH) +c(CH3COO ),
②c(Cl )+c(OH )+c(CH3COO )=c(NH4+)+c(H+)
①+② c(NH3·H2O)+c(OH )=c(CH3COOH)+c(H+),此时溶液为酸性,c(H+)>c(OH )
所以:c(NH3·H2O)-c(CH3COOH) >0
或 NH4+和 CH3COO 水解能力一样,而 c(NH4+)>c(CH3COO ),
所以 c(NH3·H2O)-c(CH3COOH) >0
D.a 点为 HCl 和 CH3COOH,b 点为 CH3COOH 和 NH4Cl,c 点为 CH3COONH4和
NH4Cl,d 点为 CH3COONH4、NH4Cl 和 NH3·H2O,所以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c
点。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习分析图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题中蕴含着用 NH3·H2O 滴定强酸
与弱酸的混合酸的情况、考查电荷守恒,及盐类水解问题,促进学生整体认识
水溶液行为。考查了读图、分析和计算能力。
【答案】A
Ⅱ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
11.(13 分)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5℃,pH = 3 的 CH3CO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H+浓度约为_______mol·L 1。
0.10 mol·L 1 CH3COOH 溶液加适量的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大的
是_______(填标号)。
(CH
A 3
COO ) (H+)
. B. C. (H
+) (OH ) (OH )
(CH3COOH) (OH ) (CH3COOH)
D. (H+)
(2)下图烧杯中盛的是海水,铁腐蚀的速率最慢的是_______(填标号)。
Fe Zn Fe Cu Fe Cu Fe
A B C D
高二化学试题 第 6 页 共 12 页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电化学的相关问题(乙装置中 X 为阳离子交换膜)。
①甲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
Pt Pt Fe
②乙装置中石墨电极上生成的气体 X C C C
O2
为_______(填化学式)。 CH4
③丙装置中 CuSO4 足量,工作一段
pH_______ ( KOH 溶液 饱和食盐水
CuSO4溶液
时间后,溶液的 填 “变 甲 乙 丙
大”、“变小”或“不变”),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_______,若要将电解后的溶液复原,需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填化
学式)。
【解析】
(1)水电离出的 H+浓度约为 1.0×10 11mol·L 1。A.为 Kh 或等于 Ka / Kw;
+
B.稀释后平衡正向移动,比值变大。或根据 Ka= (H )C(CH3COO ) ,c(CH3COO )减
(CH3COOH)
小,所以比值变大; C.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 D.溶液酸性减弱,所以比值变
大。
(2)略(3)略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弱酸的电离对水的电离的影响及溶液中
离子浓度的关系。综合考查了电解、电池和金属的腐蚀等问题。着重考查了利
用原电池进行电解的多池组合的题目。考查学生通过观察图形获取有关感性认
识和印象进行加工与吸收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答案】
(1)1.0×10 11(2 分) BD(2 分)
(2)B(2 分)
(3)①CH4+10OH 8e ===CO2 3 +7H2O(2 分)
② Cl2 (1 分) 通电
③ 变小(1 分) 2CuSO4+2H2O===2Cu+O2↑+2H2SO4(2 分) CuO 或 CuCO3(1 分)
12.(12 分)
硫酸镁可用于造纸、瓷器、印染料等工业。某化学实验室以一种工业上的废渣(主要含
有 MgCO3、MgSiO3和少量 Fe、Al 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 MgSO4·7H2O。实验流程如
图所示:
40%H2SO4 30%H2O2 有机萃取剂 X
废渣 酸溶 过滤 滤液 萃取分液 过滤 操作a MgSO4 7H2O
滤渣 含 Fe3+的有机相 Al(OH)3
(1)酸溶时为了提高废渣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任写一点)。
(2)往滤液中加入 30%H2O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若温度过高,
反应速率反而减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任写一点)。
(3)萃取分液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高二化学试题 第 7 页 共 12 页
(4)室温下,调节 pH 除去 MgSO4 溶液中的 Al3+,试剂 X 不.宜.选用_______(填标号)。
A.MgCO3 B.MgO C.Mg(OH)2 D.NH3·H2O
当调节溶液 pH 至_______时(保留一位小数),Al3 恰好沉淀完全。(已知:
①Ksp[Al(OH)3] = 1.0×10 33 ②当 c(Al3+) ≤ 1.0×10 5 mol·L 1 时,Al3+沉淀完全。)
(5)操作 a 为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
酸溶时,MgCO3、MgSiO3和Fe、Al的氧化物均可以与 H2SO4 反应,生成
MgSO4、FeSO4、Fe2 (SO4 )3、 Al2 (SO4 )3等可溶物、CO2气体及 H2SiO3 沉淀;过滤掉
沉淀,加入 H2O2可将 Fe2+全部氧化为 Fe3+,再通过有机萃取除去;溶液中加入弱碱
性物质可以将 Al3+全部转化为沉淀,最后由 MgSO4 溶液最终得到产品MgSO4 7H 2O 。
(1)酸溶时,可通过粉碎废渣、适当升高温度、搅拌、适当提高硫酸浓度等方式提高
废渣的浸出率。
(2)由分析可知,加入 H2O2是为了氧化 Fe2+,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2O2 +
2Fe2+ + 2H+ === 2Fe3+ + 2H2O,温度过高 H2O2 分解,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3)萃取分液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分液漏斗和烧杯,玻璃棒可以不用。
4 MgSO 3 ( )除杂不引杂,因此调节 pH 除去 4 溶液中的Al ,试剂 X 可选
MgO Mg(OH)用 或 2 或MgCO3 或 Mg2(OH)2CO3,用 NH3·H2O 会引入杂质离子
NH 3 4+ ; Al 恰好沉淀完全时,c3(OH )=Ksp[Al(OH)3]/[Al3+]=1.0×10 33/1.0×10 5
=1.0×10 28 ,c(OH )=1.0×10 9.3,pOH=9.3,pH=4.7。
(5)由 MgSO4 溶液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操作,最终得到
产品MgSO4 7H 2O (不采用蒸发结晶,为防止产品失去结晶水)。
【命题意图】本题以工业制备七水硫酸镁晶体为情境,通过生产流程图,将水溶液体系中影
响速率的因素,铁、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度积常数相
关计算,物质分离、提纯综合应用融合其中。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获取整合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的应用化学用语表达分析解决问题
的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成生活中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
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答案】
(1) 粉碎废渣、升高温度、搅拌、适当提高硫酸浓度等 (1 分)
(2)H2O2 + 2Fe2+ + 2H+ === 2Fe3+ + 2H2O(2 分)
H2O2 因温度过高分解,浓度减小,致使反应速率减慢(2 分)
高二化学试题 第 8 页 共 12 页
(3)分液漏斗和烧杯(书写无先后顺序)(2 分)
(4) D(1 分) 4.7(2 分)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 分)
13.(12 分)
铁、铜及其化合物在实验室和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对其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1)探究 Fe3+的配合物。
Fe3+可与 H2O、SCN 、F 等配体形成配离子,如[Fe(H2O)6]3+、[Fe(SCN)6]3 、[FeF6]3 。
按图示完成实验。
H2O KSCN(aq) NaF(aq)
黄色 红色 无色
Fe(NO3)3·9H2O(s) 溶 液 溶液II 溶液III
①[Fe(H2O)6]3+为浅紫色,Ⅰ但溶液 I 却呈黄色,原因是[Fe(H2O)6]3+水解生成
[Fe(H2O)5(OH)]2+,为了能观察到溶液 I 中[Fe(H2O)6]3+的浅紫色,往溶液中
加入的最佳试剂为_______(填化学式)。
②溶液 II 转化为溶液 II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选矿废水含有 Cu2+和 Fe3+,用碘量法对 Cu2+的含量进行测定。
步骤:
①取废水 100 mL,配成 250 mL 溶液,取出 25.00 mL 于锥形瓶中。
②已知:2Cu2+ + 4I === 2CuI↓ + I2。往锥形瓶中先加入适量 NH4F 溶液,再加入
稍过量的 KI 溶液。加入适量 NH4F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③用 0.050 mol·L 1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为 I2 + 2S2O2 3 === 2I + S O2 4 6
消耗标准溶液体积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消耗 Na2S2O3标准
21.40 20.00 20.02 19.98
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可选用的指示剂为 _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废水中
c(Cu2+)=_______。滴定前平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测定结果
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
(1)根据[Fe(H2O)6]3+为浅紫色,溶液 I 呈黄色,原因是[Fe(H2O)6]3+水解生成
[Fe(H2O)5(OH)]2+,为了能观察到溶液 I 中[Fe(H2O)6]3+的浅紫色,应抑制其水解,根
据原溶液的阴离子为 NO3 ,所以往溶液中加入的最佳试剂为 HNO3 。
(2)因 Fe3+也能氧化 I ,加入 NH4F 溶液,把 Fe3+转化 [FeF6]3 ,避免干扰 Cu2+含量的
测定。
(3)滴定可选用的指示剂为淀粉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半滴 Na2S2O3
高二化学试题 第 9 页 共 12 页
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蓝色。
0.10mol·L 1(计算过程略) 测定结果偏低(1 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 Fe3+的不同配合物,以选矿废水含有 Cu2+和 Fe3+,用碘量法对 Cu2+的含
量进行测定为载体,呈现真实的问题情境。结合实验探究解决配合物的平衡转
化的问题,将真实的滴定问题融于试题之中,具体考查了水解平衡及移动,配
合物的平衡转化、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工业上的应用。以中学化学基础知识为工
具解决实际问题,检测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生接受、吸收与整合
化学信息、实验设计与评价、分析推理、数据处理能力,诊断科学探究与创新
意识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答案】
(1)① HNO3 (2 分) ②[Fe(SCN)6]3 + 6F [FeF6]3 +6SCN (2 分)
(2)②因 Fe3+也能氧化 I ,加入 NH4F 溶液,把 Fe3+转化 [FeF6]3 ,避免干扰 Cu2+含量
的测定 (2 分)
(3)③淀粉溶液(1 分) 当滴入最后半滴 Na2S2O3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
分钟内不恢复蓝色(2 分) 0.10mol·L 1(2 分)(0.1 也给分) 偏低(1 分)
14.(11 分)
金属钛(Ti)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生产钛的方法之一是将金红石(TiO2)转化为 TiCl4,再进一步还原 TiCl4 得到钛。
TiO2 转化为 TiCl4有直接氯化法和碳氯化法。在 1000℃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及
其平衡常数如下:
直接氯化:TiO2(s) + 2Cl2(g) === TiCl4(g) + O2(g) ΔH1=+172 KJ·mol 1,KP1=1.0×10 2Pa
碳氯化:TiO2(s) + 2Cl2(g) + 2C(s) = TiCl4(g) + 2CO(g) ΔH2= 51 KJ·mol 1,KP2 =1.0×1012Pa
运用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以上两个方法更优越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已知ΔG=ΔH TΔS,ΔG和ΔH类似,只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根据下图
回答问题。
①600℃时,反应 2C(s) + O2(g) === 2CO(g)_______自发进行(填“能”或“不能”)。
②600℃时,TiO2(s) + C(s) + 2Cl2(g) === TiCl4(g) + CO2(g) ΔG=_______KJ·mol 1。
(3)钛酸锂是一种理想的嵌入型电极材料,新型钛酸锂电池与普通石墨烯锂电池相比,
电位比较高,安全性相对较好,电池的工作原理
用电器
如图所示。
M N
高二化学试题 第 10 页 共 12 页 Li7Ti5O12 LiMn2O4铝 铝
Li+ Li
+
Li Mn O
Li4Ti 1-x 2 45O12
隔膜
①电池的正极为_______(填“M”或“N”)。
②放电时,Li+通过隔膜向_______极(填“M”
或“N”)移动。
③放电时,电极 N 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解析】
(1)ΔH1=+172 KJ·mol 1 ΔH2= 51 KJ·mol 1说明直接氯化为吸热反应,碳氯化为放热反
应,KP1=1.0×10 2Pa ,KP2 =1.0×1012Pa, Kp1较小,说明直接氯化反应进行的程度较
小,Kp2>1×105 说明碳氯化反应进行得很完全。
(2)通过读图像 600℃时,反应 2C(s) + O2(g) === 2CO(g) ΔG<0,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ΔG和ΔH类似,只取决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ΔG和ΔH类似可运用盖斯定理计
算,600℃时,TiO2(s) + C(s) + 2Cl2(g) === TiCl4(g) + CO2(g) ΔG=170-400= 230KJ·m
(3)①Li1-xMn2O4转变为 LiMn2O4,Mn 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所以 M 为正极
②Li+为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通过隔膜向 N 极移动。
③根据图示,电极 N 的电极反应式为 Li1-xMn2O4+xLi++xe ===LiMn2O4
【命题立意】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融于试题中,具体考查了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
放电电池电极的判断、电极的书写等知识。考查了学生观察图形获取有关感性
认知和提取信息与已有知识板块整合进而重组为新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分析
和处理数据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答案】
(1)碳氯化(1 分)直接氯化ΔH1>0 为吸热反应,反应需外界不断提供能量;碳氯化ΔH2<0
为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可维持反应进行;(1 分)Kp1 较小,说明直接氯化反应进行的程
度较小,Kp2 1×105 说明碳氯化反应进行得很完全(1 分)
(2)①能 (2 分) ② 230 (2 分)
(3)①N(1 分) ②N(1 分) ③Li1-xMn2O4+xLi++xe ===LiMn2O4(2 分)
15.(12 分)
研究 CO2 的综合利用、实现 CO2 资源化对于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CH4 与 CO2重整生成 H2和 CO 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I.CH4(g) + CO2(g) 2H2(g) + 2CO(g) ΔH
II.H2(g) + CO2(g) H2O(g) + CO(g) ΔH=+41.2 kJ·mol 1
(1)已知 H2(g)、CO(g)和 CH4(g)的摩尔燃烧焓分别为-285.8 kJ·mol 1、-283.0 kJ·mol 1
和-890.0 kJ·mol 1,则反应 I 的ΔH为_______。
(2)在恒压、起始投料 n(CH4)∶n(CO2)=1∶1 条件下,
CH4 和 CO2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曲线_______(填“A”或“B”)表示 CO2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②800 K,反应至 CH4 转化率达到 X 点时,
ν(正)_______ν (逆)(填“>”、“<”或“=”)。
在恒压、800 K 条件下,若要使 CH4 转化率能达到
Y 点,则改变的条件可以是_______(任写一条)。
(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 1的 CH4 和 CO2,在一定条件下
只发生 CH4(g) + CO2(g) 2H2(g) + 2CO(g) ,在不同压强下 CH4平衡转化率与
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二化学试题 第 11 页 共 12 页
①p1、p2、p3、p4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_______。
②若 p4 = x MPa,则 X 点的平衡常数 KP= _______(用含 x的代数式
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解析】
( 1 ) 根 据 盖 斯 定 律 反 应 ICH4(g) + CO2(g) 2H2(g) + 2CO(g) 的 ΔH=-890
kJ·mol 1+285.8 kJ·mol 1×2+283 kJ·mol 1×2=+247.6 kJ·mol 1
(2)①CO2参与两个反应,且第一个反应中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因此当
起始时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时,同温度下 CO2 的转化率大于甲烷
的转化率,即曲线 A 表示 CO2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②800 K,反应至 CH4 转化率达到 X 点时,反应尚未平衡,反应仍在向正向进行直至平
衡,故ν(正)>ν (逆);恒压、恒温,增大二氧化碳的量或分离出产物平衡可向右移动,
甲烷的转化率增大,可能达到 Y 点的值。
(3)①由图可知,温度一定时,加压,反应 CH4(g) + CO2(g) 2H2(g) + 2CO(g)平衡左
移,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所以 p1② 据图可知 X 点 CH4 的转化率为 80%,设初始投料为 1mol CH4 和 1 mol CO2,列
三段式有
CH4(g) + CO2(g) 2H2(g) + 2CO(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0.8 0.8 1.6 1.6
平衡/mol 0.2 0.2 1.6 1.6
1.6
( )4 4
K = 3.6 x2MPa 2 1.6 2 2p 0.2 = 2 x MPa
( )2 0.72
3.6
【命题意图】本题以研究 CO2 的综合利用、实现 CO2 资源化对于实现“碳中和”为背景,知
识上考查盖斯定律、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和转化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的计
算,能力上考查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答案】
(1)+247.6 kJ·mol 1(2 分)
(2)①A(2 分) ②>(2 分) 增大二氧化碳的量或分离出产物等均可(2 分)
0.16
1.64 ( x)
4
2 2 2
(3)①p

0.36
16 4 16( ) ( x)4164 4x2MPa 2 16 2 2 36 2 2 36 2
722 22 362
x MPa 2 x MPa)2 2
MPa
( ( x)2
36 36
(答案合理即可)(2 分)
高二化学试题 第 12 页 共 12 页南平市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8,反应2NO(g)+2CO(g)三N2(g)+2C0(g)△H<0,分别向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3 mol NO
A.无色溶液:AI+、K+、CI、HCO5
和一定量的CO,在不同温度下NO的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化学试题
误的是
B.pH=1的溶液:Na、Mg2、SO}、CI
tNO的平衡转化率%
A.TI>T2
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C.能溶解AI(OH3的溶液:Fe2+、Na、SO子、C
B.T1温度下,A点容器内的压强是反应开始时的0.8倍
T
注意事项:
D.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molL-的溶液:K、Na、NO3、CO号
C,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
n(NO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
0
n(Co)
答题卡上粘贴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
5.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及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达到平衡状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D.T温度下,反应开始至B点用时2min,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9 mol-L-.min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0.1 mol-L-HCI
0.01 mol-L-I HCI
9.利用电化学原理可将CO电催化还原为CH4,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玻碳电极连接电源的负极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016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铁钉司
铁粉
B.若有2mol电子通过外电路,玻碳电极上生成
CuSO4溶液
11.2L02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铁制品表面镀铜
C.若有1mol电子通过外电路,理论上右侧溶液质量
1.化学与科技、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OH溶液
减少9g
A.长期过量使用NH,C等铵态化肥易导致土壤酸化
MgCl2 6H2O
D.阴极电极反应只有2C02+12H+12e一C2H4+4H,0
质了交换膜
HCI+
3HHE
B.食品包装袋中的铁粉的主要作用是消耗氧气和水,发生析氢腐蚀
HCI待测液
10.TC,NHH0和CHC00H的电离平衡常数均约为1×105molL。向10mL浓度均为
碱石灰
(含酚献)
0.01mo1.L-1的盐酸和普酸的混合溶液中深滴加入001mo:L-1的氨水,滴加时得DH的
C.硫酸钡在医疗上可作消化系统X射线检查的内服造影剂
C.制备无水MgCL
D.用NaOH溶液滴定HCI待测液
变化曲线如客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H
D.“神州十五号”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可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A.a点溶液中c(CHC00)约为1×105molL
2.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错误的是
B.b点溶液中存在cNH,)+c(H)=c(CI)+c(OH)
A,0.10moL1的NaC03溶液中,阴离子数为0.10
A.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Fc0+2H一Fc2*+H,0
C.c点溶液中c(NHs-H2O)-c(CH3COOH<0
B.室温下,100mLpH=1的硫酸中,SO子离子数约为0.01W
B.铅蓄电池放电:P%+Pb02+2H2S04—2PbS0:+2H20
D.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最大的是d点
C.一定条件下,1molN2与足量的H反应,生成NH分子数为2Na
C.热的纯碱溶液能去除油污的主要原因:CO+H,0一HCO3+OH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0(氨水)mL
D.电解精炼铜,若阴极获得纯铜6.4g,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0.20N
D.FeS能除去污水中的Hg2:FeS(s)+Hg2+—HgS(s)+Fe2+
11.(13分)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7.在金催化剂表面上水煤气变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金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
(1)25℃,pH=3的CH;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约为
mol.L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591.25
0.10molL1CH3COOH溶液加适量的水稀释,下列表达式的数值变大的
TC压缩装有H2、2、H混合气体(已达平衡)的容
A.水煤气变换反应是放热反应
是(填标号)。
A
平衡向生成2的方向移动
器,气体颜色加深
B.若选用其他催化剂会改变该反应的△H
032
0.16
080.72
c(CHCOO-)
在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浓碳酸钠溶液充分搅拌后,取
C.总反应可表示为
(3)+(FO.
A.(CH,CooHc(OH-)
B.)C.(H(OH D.
CH)
c(H+)
B
K(BaCO3)沉淀(已洗净)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
c0g+HOg化"c0g+hg
(2)下图烧杯中盛的是海水,铁腐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填标号)。
室温下将Ba(OH)28HO晶体与NH4CI晶体在小
D.决定总反应速率的步骤之一为
该反应的△H<0
OH+H(O
nFe Cun
Fe Cunl
烧杯中混合,烧杯壁变凉
COOH'+H'+H2O=COOH'+2H*+OH"
TC用pH试纸测得0.1molL1的CH;COONa溶液
D
K (HNO2)>K (CH:COOH)
pH约为9,0.1molL1的NaNO,溶液pH约为8
高二化学试题第1页(共6页)
高二化学试题第2页(共6页)
高二化学试题第3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