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2月)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南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2月)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06:45:00

文档简介

南平市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A.孟子之所以重视“义”,是因为“义”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已经被大家普遍认同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B.孔子改变以社会地位划分“君子”与“小人”的做法,强调“礼”这一判断标准
如果说“仁”的本质是爱人,包括爱亲、“泛爱众”,那么“义”的本质是什么?它作为
C.“义”是君子内在的品质,同时又规范人们的行为,是实现人之本性的正确途径。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种道德理念又包括哪些内容?
D.“仁”的本质是爱人,其对象、范围、程度由个人的阅历、性格和喜好决定
注意事项:
义是人性的规定。毋庸讳言,自孟子开始,“义”才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真正凸显出来。孟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将“仁”的本质和“义”的本质作对比,是为了突出二者的巨大区别。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
子非常重视“义”。孟子在继承和发展孔子关于“义”之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义”提升为
人的一种内在规定性,视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孟子把仁、义、礼、智看作人园有的本性,是
B.文章借孔子改变“君子”和“小人”划分的标准来突出“义”对君子的重要性
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
“天之所与我者”,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人之所以从小就知道亲亲、敬
C.文章第五段引用典籍《中庸》的句子来论证“义的灵魂是适宜”,增强了说服力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长,是因为这两种品格是通行于天下的良知、良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品性的标志。如果失
D.文章论证清晰,先提出论题,再从四个方面逐层展开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去了这些道德品性,也就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义是君子的品质。君子和小人之称谓早在《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君子”本义是指“国
A。孟子最终将“义”视为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受到孔子“义”的观点的影响。
B.尊重别人,克制自己,是君子内在道德品质的要求,也是“义”的外化表现。
君之子”,后来泛指贵族或社会地位高的人,“小人”是指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庶民。孔子首先
一、课内基础知识(9分
C.“义”是上天赐予人的本性,若失去“义”,“仁”“礼”“智”也随之丧失
改变了这种以社会地位划分“君子”与“小人”的做法,以德行和德性状况为标准来区分君子和
1.按照词类活用分类,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D.“仁爱”虽然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理念和原则,但也要遵循实践性和正当性原则。
小人。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是优秀道德品质的集合体,其中“义”是最根本的,是君子的
①先诚其意
②夫子固拙于用大
③其一人夜亡
本质,表现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的文化修养。在孔子以及后来的儒家那里,“义”是君子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④序八州而朝同列
⑤其坚不能自举也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必备的一种内在道德品质,君子的行为主要是要合乎道义等各种行为规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⑦先齐其家
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⑨包举字内
义是“人之正路”。义又是实现人之本性的正确道路。因此,它表现为规范、要求、命令
材料一:
A.①④⑦②⑤③⑧⑥g
B.①④②⑤③g⑥⑦⑧
在以共同富裕为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振兴与农民共富是值得高
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绝对的界限,规定了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在这样的意义上,
C.①④72⑤3⑨68
D.①④②⑤③⑦⑥⑧⑨
度关注的重大现实议题,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难富起来的群体
人的本性就是“居仁由义”。一个人只要能居住在仁爱的家园里,行走在道义的路上,就具备了
2.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是农民。目前,全国农村常住人口约5亿人,居住城镇尚未市民化的农村转移人口近3亿人,两
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义”含有社会公正性与正义性、行为正当性的要求,
①仁以为己任
②方正之不容
③此不知人之祸也
项相加近8亿人构成了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体,其收入与消费基本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乡村振
它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事时,要尊重别人的权益,克制自己,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把公正
④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⑤信而见疑
⑥为降虏于蛮夷
兴,不可能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没有农民的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亦不可
道义放在首位,行其所当行,处其所当处。
能变成现实。因此,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和走向共同富裕大局的国家重大发展
⑦子卿尚复谁为乎
⑧委命下吏
⑨为天下笑
义的灵魂是适宜。《中庸》曰:“义者宜也,尊贤为大。”意思是,义就是适宜、合宜,尊
B.①⑦②⑤⑨③④⑥⑧
战略,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促使农民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A.①②⑦③④⑤⑥⑧⑨
重贤人是最大的义。在儒家看来,尊重贤人,任人唯贤,是社会公正的要求,是最高的正义。就
(摘编自郑功成《以乡村振兴引领农民共富》,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年11月29日
C.(①7)2)⑤3④68⑨
D.①②⑦③④⑤⑨⑥⑧
全社会来说,这是最恰当、最合理的事.就个体来说,无论处于上位还是下位,做到“尊贤”,
材料二: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都必须出于公心,抛弃私欲成见。因此,尊贤蕴含着恰当、合理、正义以及合宜之意,“尊其当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什么?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
A.四端,君子应有的四种德行,分别是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其
所尊”。我们看到,儒家用适宜、合宜、得宜等意思解释“义”非常普遍、流行。众所周知,“仁
自己手中,才能掌握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主动权,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使农民富裕幸福,
中“羞恶之心”是礼的发端
爱”是儒家最高的道德理念和原则,但仁爱的对象、范固、程度都是有讲究的,都要最适宜、最
农村和谐秀美。前一个目标是“国之大者”,后一个目标是民之所盼,必须同步推进,才能相得
B.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五代史伶宫传序》
恰当。“义”就是使仁爱的行动与情境达到最适宜的实践性和正当性原则。
益彰。
中的“从事”泛指一般属官。
总之,“义”是一种源于人的内在心性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是人之为人的根据,是君子
怎么实现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这其中,人才
C.兼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针对儒家“爱有等差”之说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主张爱
最重要的品质和行为规范,也是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和道德人格,是人们由善良仁心出发
组织是主体,产业、文化、生态是客体,振兴主体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客体。不仅要提高乡村专业
无差别等级,不分厚满亲疏。
通往现实目标的最恰当的途径
人才的比重,更要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学素质;要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振兴
D.袍泽,古代农服名称。《诗经·秦风·无衣》中袍指长袍,泽同“裸”,指贴身穿的
(摘编自郭明俊《儒家“义”的思想意蕴与当代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发展农民需要的各种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提高农民推
衣服。后称军队中的同事为袍泽。
进乡村振兴的组织化程度,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高二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
高二语文试题第3页(共10页)南平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9分)
1.(3分)C(①④⑦使动用法,②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③⑨名词活用作状语,⑥⑧名词活用作动词。①诚:使动用法,使……真诚;②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的东西;③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里;④朝:使动用法,使……朝见;⑤坚: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坚固程度;⑥树: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⑦齐:使动用法,使……整齐有序;⑧厚币:名词活用作动词,送厚礼;⑨包:名词做状语,像包裹一样)
2.(3分)B(①⑦宾语前置句,②⑤⑨被动句,③④判断句,⑥状语后置句,⑧省略句)
3.(3分)A(“羞恶之心”是义的发端)
二、(36分)
(一)(9分)
4.(3分)C(A项表述错误,据第二段“自孟子开始,‘义’才作为一种道德价值观真正凸显出来”可知;B项表述错误,据第三段内容可知,孔子在文中强调的是“义”;D项“由个人的阅历、性格和喜好决定”表述错误,据第五段“仁爱的对象、范围、程度都是有讲究的,都要最适宜、最恰当”可知)
5.(3分)A(文章开头提到“‘仁’的本质”,是为了引出关于“‘义’的本质”的思考,并非为了突出二者的巨大区别)
6.(3分)C(“若失去‘义’,‘仁’‘礼’‘智’也随之丧失”,推断有误)
(二)(12分)
7.(3分)B(据材料二第一段“必须同步推进,才能相得益彰”可知,B选项“先要保证粮食安全,再让农民有良好的居住环境”的表述有误)
8.(3分)A(“就能完成当前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表述绝对化,“有希望短期内达到国际平均水平”无中生有)
9.(6分)
要点:
①农民是最庞大的低收入群体,要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稳步走向共同富裕;②振兴乡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面工作要协调推进;③城乡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要加强乡村的相关投入。
(答对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15分)
10.(3分)D(“发自内心的尊重”鉴赏有误)
11.(6分)
要点:
①不愿与权贵交往,洁身自重。②品茶讲究,志趣高雅。③舍弃刘姥姥用过的茶杯;
贾母离开,妙玉也不甚留;怪谲孤僻。
(答对一点,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2.(6分)
要点:
(1)环境烘托:栊翠庵花木繁盛,比别处好看,烘托出妙玉的高雅不俗。
(2)人物烘托:①见识广博的黛玉也无法分辨泡茶之水,烘托出妙玉的品味不凡;②备受娇宠的宝玉也容让迁就她,烘托出妙玉的性情特殊。
(答对一点,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35分)
(一)(20分)
13.(3分)B (原文标点为: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其后骠骑将军击破匈奴右地,降浑邪、休屠王,遂空其地。)
14.(3分)C (“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相同”,解说有误)
15.(3分)B (“各国大多过着迁徙的生活”不符文意,应为“各国大多过着定居的生活”)
16.(8分)
(1)(4分)到了秦始皇时,赶走了戎、狄,修筑长城,为中原国家的边境,但秦的西边不超过临洮县。
(译对大意,2分;“攘却”“界”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2)(4分)以后,日逐王背叛单于,率领部众前来投降汉朝,汉的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接日逐王。
(译对大意,2分;“畔”“将”两处,每译对一处1分)
17.(3分)
要点:
①匈奴奴役西域,向西域各国征收赋税;②汉朝恩威并施,既与西域互通使节,也防范、打击。
(答对第一点,1分,答对第二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9分)
18.(3分)C(“勃勃生机”赏析有误)
19.(6分)
要点:
①前两句写要发愤学习,养成青松般的“素贞”品格,表达诗人修身治国的愿望;②后两句设想不久又将离去,应该会去往朝廷,抒发诗人建功立业的抱负。
(答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6分)
20.(6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2)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每答对一处,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则该处不给分。字迹潦草,辨认不清,不给分)
(10分)
(一)(7分)
21.(2分)①相辅相成;②坚定不移
(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切合语境,可酌情给分)
22.(2分)①把“只要”改为“只有”。
②把“统筹高效”改为“高效统筹”。
(每答对一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3.(3分)B(B项冒号和原文冒号都是用在提示性词语后,表示提示下文。A项冒号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C项冒号表示总结上文;D项冒号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二)(3分)
24.(3分)
示例:
①预防肌肉拉伤
②但需要注意的是
③在急性期过后
(每答对一处,1分,每一处字数超过不给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五、(60分)
【参考译文】
西域在汉武帝时开始与中原互通往来,那里本来有三十六国。后来渐分为五十余国,都分布在匈奴以西,乌孙以南。西域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流,东西宽六千余里,南北长一千余里。它的东面连接汉朝,以玉门关和阳关为险塞,西边以葱岭为界。它的南山,东面起于金城郡,与汉朝的南山相连。西域各国大多过着定居生活,有城郭、田地、牲畜,和匈奴、乌孙的风俗不同,从前都受奴役并隶属于匈奴。匈奴西部的日逐王设置僮仆都尉,管理西域,经常驻在焉耆、危须、尉黎等地,向各国征收赋税,很富足。自周朝衰落以后,戎、狄等族杂居在泾水、渭水以北。到了秦始皇时,赶走了戎、狄,修筑长城,为中原国家的边境,但秦的西边不超过临洮县。西汉建立到武帝时,征伐四周民族地区,宣扬威德,于是张骞开始开通西域之路。以后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右地,浑邪王、休屠王投降,右地遂无匈奴。汉开始在令居以西筑烽燧,开始设酒泉郡,后来逐渐征发民众来到这里居住,又设置武威、张掖、敦煌,共四郡,并据守玉门、阳关二关。自从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大宛以后,西域各国都很骇怕,多数国家派使者来长安进贡,汉朝到西域的使者更容易得到赏赐、升官。于是从敦煌西到盐泽,到处建立亭障,在轮台、渠犁都有屯田卒数百人,设使者校尉领导监护屯田事,并供应汉朝到外国的使者的生活。到宣帝时,派卫司马负责监护鄯善以西几个国家。到了打败姑师的时候,并未全部消灭他们,只是将他们分为车师前王、车师后王和山北六国。当时汉朝只监护南道,没有全部兼并北道,可是匈奴已经感到很不安全了。以后,日逐王背叛单于,率领部众前来投降汉朝,汉的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接日逐王。到了汉朝,汉封日逐王为归德侯,郑吉为安远侯。这一年是神爵三年。汉就使郑吉并护北道,所以号称“都护”。都护之设置从郑吉开始。匈奴原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从此罢掉,匈奴更弱了,不能接近西域。于是汉迁徙百姓屯田在北胥鞬,分莎车之地,从此屯田校尉开始属于都护。都护督察乌孙、康居等外国的情况,如有动静,立即报告皇帝。可以安抚的,就安抚;需要打击的,就打击。都护治所设置在乌垒城,距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和渠犁的屯田汉军官署接近,土地肥沃,在西域的中央,所以都护治所在这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