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备考-作文《回味》习作方法指导
【题目】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 一首诗, 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人回味无穷。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注意书写的规范美观。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写作指导]
本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在写作之初,必须先审清题目的关键词,正确理解导语的写方向。题目是一个词:“回味” , 表明是一篇回忆性质的文章。导语中告诉了我们回味的切入点,可以用菜、话、诗、云、事等为回味点展开回忆。省略号表示题材不拘泥于提出来的几个方面,凡是符合“回味”的都可下笔成文。
1.文题虽然是单个的词,但仔细分析应该有两个要点。回味,《现代汉语词典》:从回忆里体会。回,回忆。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回味”即有“回忆”也须有“体会”。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
2.“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但又都得品出点东西来,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说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
3.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写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叙述、描写应该是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是“画龙点睛”,必不可少,又须水到渠成。总之要以情感人。议论文可以谈回味的作用,如何回味等,要注重论证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置,新鲜论据的使用,关键是以理服人。
4.选材立意,新颖独特。“回味” 的范围很大,理论上说,能回忆的东西都可以写,但是在考试中,我们必须要甄选题材立意。写出少年阳光积极向上的方面,不能过度地流露出颓废感伤的情绪。在写作之初,我们还要明白作文有几大主题,如同学情、师生情、亲情友情、家国情怀、少年成长、人性光辉等。我们的选材立意可以着意于一种或者几种主题,然后朝选定的主题进行构思。回味的“味"是品味的意思,所以在行文中,对于回味的中心事件应该写详细,这样才能体现出品味的内涵。
5.文体特征,准确鲜明。这里需要注意,文体不限不等于不限文体。不管是纯抒情还是纯记叙,或者记叙抒情相结合,文体特征都要鲜明。这个题目,不适合写议论文和说明文,同学们还是不要尝试为妙。
6.细节丰富,情感到位。写人记事要是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应该运用一些细节。开头结尾,特别是结尾的抒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起读者的遐思。
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写作:
①从传统节日入手,写出自己的深刻体验。节日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种情感的归宿,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回味赞美传统节日,你会发现这里有人世间最温暖的记忆,有人世間最感人的情怀。
②从民族习俗入手,写出自己的独特体会。例如汉民族挂春联、吃饺子,蒙古族的骑马、摔跤、射箭,回族的月,壮族的歌会等等。回忆自己曾参与的民俗活动,回味赞美其中与众不同的体验,捕捉划过心底的波澜,会加深我们对民族风情的理解。
③从传统文化入手,写出自己的深邃感悟。古故、古诗、戏剧、绘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彰显着民族特色。在欣赏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会滋生各种情感。仔细体验回味,将丝丝缕缕的感觉诉诸笔端。
【例文】
(一)回味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一路走去,有说有笑,不放过任何宝贵的时间。就连在车上,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依旧谈天说地,还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惹得其他人投来异样的或是羡慕的眼光。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份情是那样的纯洁。社会上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这相比,这份情又怎能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世界上并不缺乏爱,只要我们不时地回首过去,回味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
【点评】
这位同学写的是议论文,结构清楚,分论点设置合理,语言流畅。尤其是文章选取了自己亲历的原汁原味的事情,朴实纯真蕴含其中,有生活气息,亦有学子情怀!
(二)回味
春天之所以的美丽,是因为它涵了一份春意盎然的味道,夏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注入年轻快乐的激素;秋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掺入丰收喜庆的气息;冬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拥有值得回味的记忆。
回味亦是一种享受。幽默是人与人沟通的润滑剂,它不仅是一种调节气氛的片语,更是一种充满大智慧的灵感表达。美国著名的幽默大量马克·吐温,他曾在一次乘飞机时夸奖了一位女士漂亮,然而那位女性并没有谢他,于是他反问:“难道你不能像我这样骗我?”每次回味这段充满智慧的片语,总有一种佩服的感慨,一种美的享受。
回味亦是一种借鉴。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的道路上有太多太多的脚印,或深或浅,若有若无,留下了惨痛的教训、精美的诗词,还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迷。
商纣的残暴、赵高的奸诈无不落下让万人唾骂的下场;初唐四杰年轻时意气风发,在诗坛上崭露头角,李白傲视尘世的洒脱豪情,杜甫沉郁顿挫的社会感慨,岳飞精忠报国的壮语,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女娲补天的神奇,精卫填海的不可思议……太多太多,中国的文化太博大精深,一辈子都回味不了,不必回味所有,只需借鉴一些精华,回味一些还在发光的金子,学得一些还可实用的东西。
回味亦是一种升华,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接受的信息远远超过古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超越他们,孔孟之道,王羲之的书法,吴道子的画,他们一直处于巅峰位置,我们始终超越不了他们,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我们需要回味,需要回味自己所看到的,所学到的,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臻于完美。
回味,回味无穷,无尽,你会发现事物的另一面,体验新的感觉,触碰另一个开始……
【点评】
这篇习作回味的内容不同一般,他回味的是幽默,是历史,是文化,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回顾的人,是能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升华自我的人,是站在当代的摩天大楼上穿越时空审视过往的思想者。就这点来说,不简单,不寻常。
(三)回味
京剧,陪伴我走过了八年的时光,每每回味的时候, 我曾经的奋斗与努力都会激励着我,使我不轻言放弃。
小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它,但在我真正接触京剧的时候,却发现我之前所看到的,只仅仅是京剧的一部分,京剧不仅有它华丽的外表,更有“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刻苦修炼。正是这艰苦的部分,使京剧更加使人望而却步。但所幸,我遇见了我的恩师——徐老师。徐老师的声声教诲,丝丝关心,更在我回味之时,给予我无尽的力量和信心。
记得有一次,我要参加“国戏杯”的比赛,于是来到徐老师家里练私功。扣动作,耗动作,一刻不停。“一,二,三,四,耗着!”汗水早已浸透了我的衣服,炎热的烘烤使我的豆大的汗珠顺着我的脸颊滑落下来,肌肉的酸痛感也此起彼伏地向我发起挑战。抬起头,老师的视线与我的视线在空中不期而遇,我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出了鼓励的信心,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行动永远不会辜负你”是啊,没有付出怎会有收获,老师此时对我的严厉,正是对我的期望。想到这儿,我咬紧牙关丝毫不肯松懈,身体上的酸痛一扫而光,心中对老师的敬佩和感动却愈加强烈。练完戏,老师端来了一盘切好的哈密瓜,我拿起一块放在嘴中,哈密瓜的香甜把我包裹,耳边萦绕着老师对我明天比赛的嘱咐。小小的哈密瓜,句句关心的话语,仿佛带走了我的疲劳,却在我的心里,留下了阵阵香甜。即使现在回味,那沁人心脾的滋味依然萦绕在我的心中,清晰无比。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团接到了重要的演出任务,时间非常紧迫,老师让我和一个师弟一起学一出新戏,时间为三次排练。时间非常紧迫,其中,排练时经常一练就练上两三个小时,其中对戏,扣戏,对音乐,记锣鼓点,中间从没有休息,每次只要一回家,腿上的酸痛就向我袭来,走路有时痛的都腿都发抖。其中记忆犹深的是,戏中有一个动作是摔叉,由于在学校没有时间练习,只好回家练习。可是家里没有台毯,我就只好在地板上练,最后,腿都磕青了。演出后,站在台上,享受着聚光灯和台下用心血换来的掌声喝彩声,就在那一刻,感觉辛苦训练的劳累感瞬间烟消云散,仿佛头上的重物突然被清空,剩下的只有自豪和欣慰。当时的兴奋和愉悦,无法用一个词描述,但是,它比任何良药都要管用,比任何东西都要值得。就在那一刻,一股暖流沁润我的心脾,在回味的时候,已经变为了“值得”,为我的努力感到值得。
当你在为成功而喜悦之时,不要忘了当初的努力,时刻会都回味,不要忘了为什么而努力,更不要辜负了我们的努力!
(四)回味
初三的岁月如歌,我们曾唱出心中最澄澈的音调。回望,是因为时刻有人为它注入新的元素,是因为有我们并肩作战,是因为有同学让我们觉得有爱相随。
回味瞬间,会发现不经意的动作会闪耀永恒的美,某个早晨由于晚起忘带早饭,同桌会毫不犹豫将她的早饭递给你;当你望着窗外乌云密布而紧紧锁眉时,同伴会轻拍你的肩膀说:“我有伞呢,一起走吧!”奔跑时不小心扭到脚,准有个同学冲上前,撑住你的胳膊,小心翼翼扶你进教室,躺在医务室时,总会有几个同学来探望,给你递上一杯热茶,平凡的动作语言里渗透着同学的真挚友爱,让我们孤寂的心灵得到抚慰,让我们的生活更有韵味。
回味考试后,你是否还记得同桌见你郁郁寡欢而递来一张小纸条,写的满是鼓励的话语?那是滤去了杂质的文字在你心中流淌,承载着她们的友爱力量。那时我们会抑制不住任泪水肆意流淌,不是无尽的悔恨的泪,而是立志要奋力前行告别失败的泪水。我们会更加充满责任心,带着她们的关爱,开启新的征程。
回味走过的心路历程,有一种力量始终如一盏明灯照亮我们该前进的路,不让我们迷失方向。那就是对你了如指掌不会放弃你的老师。他(她)们不会在课堂上斥责你偶尔的倦意,而是善意地请你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他(她)们相信你一定学累的缘故,他(她)会紧紧盯住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一点得失,她(他)都会找你谈话,开导你。
因为有爱相随,我们前行的脚步才更加坚定。因为关爱,在下雨天变成一把伞,撑起我们的天空;关爱是冬日手心的太阳,温暖我们的心灵。关爱变成一把利刀,刺痛阻碍我们讽刺我们前行的对刃。初三的生活不再单调枯燥,美停留在无数感动的瞬间,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追求美丽的梦想。
(五)回味
初三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刚刚过去,默然(蓦然)回首才发现多少个日日夜夜已不可再追回。还没来得及数清身后那串歪扭而凌乱(零乱)的脚印,一年的尾声又将来到,新的一年又再(在)向我招手——十一月的钟声以(已)敲响!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步入初三已经两个月了!
还记得刚进入初三的时候,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今年宁可多掉几斤肉,也不能在明年的六月后悔!”校长也对我们班拖(寄)以重望。家长更是比我们还紧张。在一层层的压力下,原本不紧张的我们也……
初三,对于这个词我们有几分激动几分欣喜,还有几许迷茫几许恐惑。初三,没有了鲜花和小鸟;初三没有了歌声和笑语;初三没有了玩耍和游戏,初三只是在家与学校的两点一线内单调的活动!若要用颜色来形容初三与儿时的差别,那么儿时是五光十色的,而初三则是黑白的!
初三到了,一切“干扰”是不是应该静静的走开?我是不是应该淹没在习题与考试汇成的大海?
在初三,我们成熟了许多,懂事了许多。“初三”你既让我感到自豪又让我感到沉重,你让我猛然清醒——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我对你的感情十分复杂:是感谢还是抱怨!我毅然选择“感谢”。
“初三”你的到来仿佛在告诉我命运之舟已经出现,六月的战鼓已经打响,吹起了最后冲刺的集结号!
加油!现在就行动起来,去争取那属于你的美好明天!
(六)回味
“鳌头”是一个科技与传统融合的地区,也是我心里的避风港,但历经数年的水患,却也在我脑海里烙下深刻的印记。
在我家附近有个小杂货店,是小学我每日必经的“小小超市”,简陋的招牌显露出它纯朴而悠久的历史感。每次走进去,耳边都会传来呼喊我小名的声音,令人倍感亲切。回头一看,是那已皱老着容颜的老板,我在礼貌的回应后,就走向琳琅满目的陈列区,各式各样的商品在我眼前招手,我伸手又收手,收手又伸手,先瞧一眼薄荷的口香糖,但又难舍常吃的软糖,左右为难下,眼睛都快分成两体了,只好随手抓了一种,便大步走向收银台。
而后在某天下午,新闻快报不断提醒人们台风即将侵袭,因为事发突然,造成我们没办法准备,又因为鳌头是出名的淹水地带,格外令人心慌。那间有着浓浓人情味的杂货店,也因这场水灾跟我告别,令人怀念、满载童年回忆的杂货店就这么消失不见了。
光阴似箭,我已经是青春洋溢的初中生。那天是我期待已久的春游,地点在住家附近的金龙湖,眼望四、五月盛开的油桐花,让我不禁联想起课本上迷茫似雪的白花毯子。夕阳西下,我们走过颇具风情的步道,看到四周缤纷的花草,内心更加期待今天的主角,夜已到,月光照在湖面上,映衬出优美的弧线,萤火虫纷纷出来表演,像降落人间的点点星火,片片的油桐花瓣掉在湖面上,这景象就像一幅没框架的画,让我不禁为自然赞叹。虽然没带相机,但这景色已深印在我脑海里,历历如绘。
我希望将这片我引以为傲的土地介绍给所有的人,让人们知道鳌头在整顿下已走出淹水的阴霾,这地方不仅有好景色,也很有人情味,随时等着欣赏人文、爱好自然的游客大驾光临呢!
(七)回味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静立窗前,一缕春风挟起几缕发丝轻轻拂过脸颊,桌上的清茶掠起几丝袅袅的轻烟,当太阳还剩下一抹余晖残留在天际,我在这朦胧的昏暗中陷入了往事的回首。
儿时我只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丫头,和奶奶生活在遥远的乡下。我从不懂奶奶为何如此忙碌,我也不懂生活中的琐事有多么让人疲惫,我只是安安静静的生活在奶奶为我打开的小小世界里,享受甜蜜。而我却不知道这份甜蜜,是奶奶多少无私地给予平凑而成的甘露,是奶奶费尽多少精力去酝酿而成的花蜜。这无数幸福中最甜美的便是那无数双大大小小的棉鞋。
做棉鞋的过程中最复杂,最辛苦的就是纳鞋底。一块脚掌大小的鞋底上,常常要绣上几百个,几千个密密地针眼,一针一线,无不让人感受到手指的酸楚。而奶奶就在这初冬的夜里,纳着鞋底。奶奶是那么认真,努力的将那已经疲倦的混沌的眼睁开,努力地将那一缕缕的棉线穿过厚厚的鞋板。我呢,就躲在温暖的被窝里,静静地望着奶奶:一头一百的头发,在那昏黄的灯光下,变得柔和起来;带着皱纹的嘴角似乎还微微打着笑意;比我大不了多少的,还略有些浮肿的手却十分敏捷和灵活。无声之中,时间已在缓缓流逝。
夜,深深。
线,呼呼。
影,长长。
在这深深的夜里,奶奶不知疲倦的纳着鞋底,或者说是因那份早日把鞋做好的想法,而忘记了疲倦了吧。
屋后的山上,传来了阵阵“呜呜”声,不知是何种鸟类在啼叫,在这深深的夜里显得格外空灵。我的耳边还传来奶奶轻微的拉线声,与那鸟儿的叫声一样富有韵律感。我鼻子里问到的呢?自然是来自奶奶的熟悉味道。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我睡着了,至于奶奶什么时候睡的,只能去问陪伴她的鸟儿和那深深地夜了。
天已黑了,茶已凉了,在那回忆中,我唤回了遐思。回味过去的时光,回味那一双双棉鞋,回味那无尽的夜。在时间流逝的齿轮中,其实我回味的一直是奶奶奉献无私的爱,一直都是!
【点评】
文章撷取奶奶纳鞋底这一细小事件作为回味对象,能“于细节中见精神”,小中见大,响应了中考“写自己的事,抒学子情”的号召。文章情感丰富、细腻,文思如泉涌,一气呵成。另外,作者引用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诗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开篇,诗意盎然,一路传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再有,“夜,深深/线,呼呼/影,长长”这三个独句段,更是深深饱含着作者那浓浓回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