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学习抒情》教学方案
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请你诵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哪种相同的情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北朝民歌《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明确:离别之情。
提问:人生之中,我们会多次经历与亲人、朋友的离别。离别时很多人会有深切的不舍,也会有殷切的期盼。那么,哪次离别最令你难忘呢?在离别的时候,你都有哪些情感与感受呢?
学生回忆并交流。
过渡:同学们在离别时候的情感与感受多么丰富!我们把这种情感与感受抒发出来,就是抒情。怎样才能更好地抒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歌,引出“离别”这一话题,营造出一个课堂的“情感场”,再让学生回忆“离别”的情境与情感,明确抒情含义,为后面的写作蓄势、铺垫。
二、技法指导
(一)技法点拨
1.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很多篇的抒情都很精彩,要注意体会模仿。回顾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学习抒情》的内容,总结要点及技法。
提示:教材给了抒情的几个要点,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抒情要点勾画出来。
2.技法梳理
学生结合资料进行分享,教师点拨。
(1)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朱光潜曾说“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
示例: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郑振铎《猫》
明确:郑振铎的《猫》中,难过、悔恨的情感在作者心里交织,凝为一句:“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令人感慨,且毫不突兀。
教师点拨: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比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光未然《黄河颂》)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颂之情。
(2)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是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就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效果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①直接抒情
如何直接抒情呢?可以采用下面这几种方法。
a.使用情感词直接抒情。
运用表达心理、情感、感受的情感词,直接表达出我们的情感。比如“难受”“悲伤”“舍不得”“忍不住哭起来”等。
示例: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土地的誓言》
明确:用感情强烈的词语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热爱之情。
b.运用感叹句直接抒情。
示例: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郑振铎《猫》
明确:运用感叹句,强调一种悔恨、自责之情,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c.运用反问、排比、反复、呼告等修辞直接抒情。
示例1: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母亲”“妹妹”“老师”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明确:文段在最后使用了反问句,直接表达了作者获得知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示例2: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示例3: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光未然《黄河颂》
示例4: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端木蕻良《土地的哲言》
明确:示例2、3、4分别运用了排比、反复、呼告这一类修辞来增强情感的气势与力量。
②间接抒情
如何间接抒情呢?可以采用下面这几种方法。
a.融情于事:抓住典型材料,详写动人细节。
把感情融入事件之中,在对事件的叙述中将情感自然渗透出来,我们将这种间接抒情的方法称为“融情于事”。
示例: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
明确:这个片段是“融情于事”的经典片段。它用父子分别之前,父亲穿过铁路,攀上对面月台给“我”买橘子的这个典型材料,来展现父亲对“我”浓浓的关爱之情及“我”深深的感激之情。融情于事,关键是要抓住典型材料。所谓典型材料,就是指最能表现情感的材料。
这个语段还细致描绘了父亲的穿着,反复突出服饰的“黑色”“臃肿”,旨在表现父亲的衰老、肥胖。又详细地描写了父亲攀爬月台的动作,突出其行动的艰难。这样就烘托出了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我”看到父亲艰难的身影、动作,深受感动。由此可知,对典型材料中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动人的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可传递浓浓的情感。
b.融情于景:景物符合情感所需,可添加修饰语来渲染情感。
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提示我们也可以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通过景物描写传递出强烈的情感。这种间接抒情的方法就叫“融情于景”。
示例1: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郑振铎《猫》
示例2: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明确:这两个语段都使用了“融情于景”的抒情方法。第一个语段中,“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以这样温暖的景物烘托了“我”当时的愉悦、宁静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猫的喜爱。第二个语段则用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凄凉的景物描写,来烘托“我”双腿瘫痪后悲伤绝望的心情。不同的情感融入到了不同的景物中,所以景物的选择要符合情感的需要。
示例3:
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明确:这段文字细致描绘了荒地的巨大变化,处处传递出作者的欣喜惊讶,而这巨大的变化都是植树的牧羊人带来的,所以这些景物描写自然而然地渗透着对植树的牧羊人的赞美之情。文段用“飘着香气”来修饰“微风”,用“流水般”来形容“风声”,用“生机勃勃”来形容“沃土”,用“干净”来修饰“农舍”,用“源源不断”来形容“泉水”,用“鲜嫩”来形容“薄荷”。这些修饰语渲染出了景物的美丽和富有生机。这样就更好地抒发了“我”看到这一切时的欣喜惊讶和对植树的牧羊人的赞美。所以在写作时,可以在景物前添加修饰语来渲染情感。
3.技法小结
抒情的要点及技法如下:
第一,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第二,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技法迁移
如何才能更好地抒情呢?我们借用上述的方法,一起来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巩固技法知识,并引导学生完成从阅读走向写作的知识迁移。
三、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片段作文。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写场面、事物,也可以叙述故事。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
(2)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
2.过程安排
(1)阅读题目,确定写作内容。
(2)根据写作内容,结合抒情的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完成写作。
(3)小组内交流分享成果,讨论是否写出了真情实感,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抒情方式,并互相提出修改建议。
(4)修改后,小组内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全班内展示。
3.成果展示
示例:
期待已久的21天研学旅行终于到来,为了不耽误明天的行程,我早就将行李收拾妥当。可妈妈还是不放心,打开我的行李箱又检查了一遍,再次确认无误后才将行李箱慢慢合上了。第二天,我们很早就出发了。一路上,我被期待和兴奋笼罩着,完全忽视了妈妈眼底的落寞。就要登机了,爸爸把行李交给我,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说:“加油!注意安全,多打电话!”我接过行李箱,点了点头准备离开,匆忙间我瞥见了妈妈那红红的眼眶,那里充满了不舍与担心。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我将离开家整整21天,这还是第一次。离别的滋味就这样悄然爬上了我的心头,湿润了我的眼角……
【评析】
作者首先描写了“妈妈”反复为“我”检查行李的事情,展现了“妈妈”对“我”的关爱之情。接着抓住细节,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父母对“我”的不舍与担忧以及“我”初尝离别之情的苦涩。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手法,真切动人。
设计意图:以“片段练习”写作任务为导引,开展写作训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抒情的方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的时候要注意情感词的选择,感叹句、反问句等情感句的使用,排比、反复、呼告等修辞的运用。在间接抒情的时候要通过“抓住典型材料,详写动人细节”来“融情于事”,要通过“选择恰当景物,添加修饰语”来“融情于景”。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最动人的文字,都饱含着情感,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所以,“情”是我们作品的生命。希望同学们运用好抒情的方法,让一片真情、一片深情,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本课所学。
五、布置作业
1.写作任务:请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习作。
(1)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关于家乡,你应该有许多内容可写:家乡的景色、物产、风俗,以及你在家乡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要有侧重地写作。
②直接抒情应基于相关的记叙、描写,顺势而发;间接抒情时,所写内容要与表达的情感相协调。
③写完初稿后,读给同学听听,看看你的作文是否能打动人。如果效果不好,和同学讨论,看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然后做出相应的修改。
(2)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许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提示:
①每个人可能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都很尴尬……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哪些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②写“烦恼”的时候,要把事情、原因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③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看看大家的烦恼是什么,并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
2.写作评价:写完后,学生按评价表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然后小组交流评价。
“学习抒情”评价量表
评价指导 自评 互评 师评
你在文章中要抒发的情感是什么?在写作过程中,你是否一直清晰地意识到要在文章中抒发这种情感而不是别的情感?
你在文章中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是否集中而明确?
画出文章中直接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用到了哪些直接抒情的方法?这些方法恰当吗?
在间接抒情中,所用材料是否典型?是否对动人细节进行了细致描绘?所选景物是否符合情感表达所需?是否添加了修饰语?
设计意图:小结课堂内容,通过作业,帮助学生完成习作训练,深化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课堂回顾
学习抒情
技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