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0 06:4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章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解释中国耕地资源的分布,说明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
通过分析教材的一系列图表,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区域认知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通过说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有关我国耕地资源的地理信息,学会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调查,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P27
我国盐碱地分布范围广,由于盐碱含量高,不利于一般农作物的生长。海水稻是耐盐碱的高产水稻,亩产量可达到200-300千克。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使用由淡水与海水混合的半咸水,也可用矿化度较高的水资源。目前,我国科学家探索在盐碱地种植高产的海水稻,在山东、湖北等省相继获得成功。在盐碱地推广海水稻种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P27
1. 查阅资料,说明我国盐碱地的空间分布特点。
2. 想一想,什么是海水稻?我国哪些地区适合种植海水稻?海水稻种植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
1.我国盐碱地分布不均匀,北多南少;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
2.以滨海滩涂地区——
有利:①可固岸护堤,减少海水对海岸的侵蚀;②促淤保滩,改良盐碱地;③增加土壤有机质;④节约淡水资源。
不利:①破坏滩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海水自净能力下降
干旱地区盐碱地——
有利:①改良盐碱地,缓解土地荒漠化;②增加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③增加大气湿度,调节小气候。
不利: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灌溉不当,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
目录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的概念
由自然土壤发育而成的,一般指能够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通常分为旱地和水田两类。
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水田:指筑有田埂(坎),可以经常蓄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水稻和旱地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小麦、油菜、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旱地: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旱地包括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水浇地:是指旱地中有一定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下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由于雨水充足在当年暂时没有进行灌溉的水浇地,也应包括在内。
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是指没有固定水源和灌溉设施,不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资源丰富,类型齐全。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耕地面积为1.35亿公顷,居世界第四,占我国土地总面积的14%。人均耕地面积1.47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排在世界120位以后。
(一)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阅读P28
我国耕地资源的“增与减”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占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原因,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致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近年来,我国通过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整理等方式,耕地面积又发生了一些变化。2015年,全国原有耕地减少30.17万公顷,新增加耕地24.23万公顷,净减少耕地5.94万公顷。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说明耕地资源处于动态变化中
课堂活动P29
1、从耕地资源总量来看,我国仅次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从耕地资源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来看,我国耕地资源占比高于俄罗斯。读图2-4,完成下列任务。
(1)在图上找出耕地占比超过 30% 的区域,说一说这些区域有哪些共同点。
(1)南亚地区的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东南亚的泰国;欧洲的乌克兰、匈牙利、捷克、波兰、德国、法国、罗马尼亚等;非洲的尼日利亚。
共同点:大多数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平原面积辽阔,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同时粮食的需求量也大,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课堂活动P29
1、从耕地资源总量来看,我国仅次于美国、印度和俄罗斯,从耕地资源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来看,我国耕地资源占比高于俄罗斯。读图2-4,完成下列任务。
(2)根据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的耕地资源总量及其占比情况,议一议,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耕地资源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农业基础、农业技术水平、饮食习惯、经济发展水平。
课堂活动P29
2.耕地面积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咨询亲友或亲自调查一下家乡耕地增减的情况,结合实例,分析其增减的原因。
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建设占用耕地;
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退耕;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耕地污染和土地退化;
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级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耕地质量最差。1—4等、5—8等、9—12等、13—15等耕地分别划定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2015年,我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质量总体偏低。
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如目前全国土壤有机物含量平均水平已经下降到1.0%左右,其中低于0.6%的占14%以上,明显低于欧美国家耕地2.5%~4%的水平。
此外,我国尽管实行了国家统筹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但往往是“占优补差,补不抵占”,即使实现耕地总量平衡,仍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二)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耕地资源的质量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②土壤受污染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③隐藏着优质耕地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阅读P30
土 壤 污 染
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三废”,以及农业生产投入的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过程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南方地区的土壤污染比北方严重,主要为无机物污染,其中镉、镍、砷等重金属污染相对突出。2016 年,国家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的永续利用。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耕地分布相对集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集中了全国 80% 以上的耕地。以昆山—祁连山—秦岭—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 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 2/5,水田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 90% 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 1/5 和 3/5,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三)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课堂练习
2017 年 9 月 20 日 ,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 全国落实保护面积 15.50 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 48%;坡度 15 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 88%;城市周边划定 9740 万亩, 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
1.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分布家底 B.保障国家粮食安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2. 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3. 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 )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B
C
B
课堂活动P32
2. 读图 2-7,完成相关任务。
(1)找出全国优等地、高等地分布比例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议一议,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
(1)全国优等地、高等地分布比例较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有江苏、上海、广东、江西、河南、湖北等。
(2)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有土壤固有肥力状况、地理位置、当地的气温和水分条件等。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2013年,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8029.15万亩,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剩余部分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
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多为质量差、开发难度大的土地,荒草地占64.3%,盐碱地占12.2%,内陆滩涂占8.7%,裸地占8.0%,其他占68%。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倘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
(四)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课堂活动P32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传承等因素,我国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水土匹配也不协调。读图 2-6、图 2-7,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我国水田的主要分布省区和地形单元。
(2)议一议,我国水土资源空间配置的不匹配,有哪些不利影响?
(1)我国水田主要分布的省区是四川、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
地形单元主要是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南方耕地资源少,但水资源充足导致人地矛盾突出,粮食自给率不高,水资源利用率低;北方耕地多,淡水资源不足,制约农业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2、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就
近年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3、我国粮食问题
近期:
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粮食增产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比较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
中长期:
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课堂活动P37
1. 我国南方水、土、光、热的组合要优于北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历史上形成了南粮北运的格局。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北移。
(1)找出我国粮食不能自给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说一说它们粮食难以自给的主要原因。
(2)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课堂活动P37
(1)找出我国粮食不能自给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说一说它们粮食难以自给的主要原因。
(1)云南、重庆、山西、陕西、广西、贵州、西藏、海南、青海、福建、浙江、广东、天津、北京、上海。总体上来说存在供求矛盾。
青海、西藏:地形以山区为主,平地少,耕地少;国家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数量下降;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不利于谷物和粮食作物生长;土壤比较贫瘠;虽然粮食需求量少但供应量更少。
福建、浙江和海南: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平原面积小,耕地少,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
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地形以高原丘陵为主,耕地面积小,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薄,肥力低,地表水易渗漏,粮食供不应求。
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耕地绝对面积小,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高,大量占用耕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使粮食播种面积减少,城市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大,供求矛盾突出。
课堂活动P37
(2)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粮食生产格局的变化:
①北方土地资源丰富,占全国总面积的70%,耕地资源也占全国较大比重;
②粮食的需求压力日益沉重,推动粮食生产寻求更大的地域空间;
③南方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供求矛盾突出;
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粮食重心北移和西移提供了保障。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一)确保耕地数量
1、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措施:
18亿亩耕地红线: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
耕地补偿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
其他: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二)提高耕地质量
1.耕地质量的影响:
直接影响粮食的产量和品质。
2.措施:
①为了改进耕地质量,需要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耕地质量。
②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③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措施:
需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比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三)防止耕地污染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积极性低的原因:
我国种粮成本逐年增加,尤其是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性成本逐年增加,粮食种植收益较低,导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降低,扩大粮食再生产的动力不足,农村撂荒的现象较为普遍。
2.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
②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入;
③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
耕地撂荒或弃耕
(四)提高耕种积极性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五)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措施:
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遥感技术系统
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变化
课堂活动P37
1. 我国南方水、土、光、热的组合要优于北方。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直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历史上形成了南粮北运的格局。近些年来,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生产重心北移。
(1)找出我国粮食不能自给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说一说它们粮食难以自给的主要原因。
(2)我国粮食生产格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课堂活动P37
2. 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有人认为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一是降低粮食消费总量;二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扩大粮食进口。其中,降低粮食消费总量,可通过控制人口或维持较低的粮食消费水平来实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可从高产稳产、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田比例、提高复种指数、改善生产技术来实现。
(1)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最为可取?说出你的理由。
(1)通过控制人口数量来大幅度降低粮食消费总量不够现实,维持较低的粮食消费水平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扩大粮食进口会增加粮食对外的依存度,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最可取的途径是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稳定产量;改善生产技术,提高单产。也可以适当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田比例,提高复种指数,但不可过度,否则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课堂总结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保障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
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
确保耕地数量
提高耕地质量
防止耕地污染
提高耕地积极性
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