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力
北师大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1、力
2、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三要素
学习目标
1. 定义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1)施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
(2)受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
(3)力的产生与物体数量的关系: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探究新知
新知一 力
特别提醒
●我们平时说物体受到了力,虽然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
●感受力的大小:手托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 N。
(4)力的产生与物体是否接触的关系:
①产生力的作用的物体可能相互接触,也可能不接触。如磁铁不接触铁钉也可以对铁钉有吸引力。
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独立放置在墙角与墙壁接触的方形物体和墙壁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又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如果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
(2)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 符号 一般用F 表示力,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作用时,还可用f、G、T 等表示力。
4. 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中考·天门]如图2 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子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手
B. 车
C. 绳子
D. 沙子
例 1
C
仔细审题,确定研究对象。
解题秘方:根据力的产生原因,明确力的产生过程,分析哪个物体施力,哪个物体受力。
解析:拉车过程中,人受到的拉力是绳子作用在人身上的,绳子是施力物体,人是受力物体。
误区警示
两个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于具体的力而言的。
[中考·宜昌]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 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 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 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 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B
例2
方法技巧
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关现象中,相互作用的两物体总是表现为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特征是判断相关现象是否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重要依据。
解题秘方:关键是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否是由反作用力引起的。
解析:人向下踩踏跳板,跳板向上弹人,使人跳起;人向前推墙,墙向后推人,使人离开;人向后划水,水向前推人,使人前进。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人向前投球,球向后推人,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应向后倾倒,此时人向前倾倒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
1.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发生了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新知二 力的作用效果
深度理解
力的作用效果的表述中都用到了“可以”,其原因是力要产生作用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而不是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会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的改变。
2. 物体的形变 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3. 物体的运动状态 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两个方面。
(1)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如物体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
(2)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如汽车匀速拐弯、游乐园里木马匀速转动;
(3)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如抛向空中的乒乓球。
[中考·龙东]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______________ 。
物体的形状
例 3
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题秘方:想象题中情景,紧扣关键词,判断力的作用效果的类别。
解析:气球变“扁”,形状发生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气球向一侧“飞走”,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误区警示
由相关实例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时,结论不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就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1.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概念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力的示意图
新知三 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图像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画 法 与 步 骤 (1)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2)选标度,用一段线段代表多少N 的力;(3)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按比例画线段;(4)标注,在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旁注明力的符号和大小。 在受力物体上画一线段并标上箭头,起点代表力的作用点,在箭头旁注明力的符号(有时还要标出力的大小)。
方法技巧
模型法: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将抽象的力用带箭头的线段形象地表示出来,运用的是模型法。用光线表示光,运用的也是模型法。
[中考·玉林]如图3 所示,小强用大小相同的力往同一方向推家里的门时,发现推A 点比推C 点要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 )
A. 力的大小 B. 力的方向
C. 力的作用点 D. 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4
C
解题秘方:可根据题中改变的变量判断力的作
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解析:题中控制了力的大小和方向,改变了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技巧点拨
对比两步实验操作,归纳得出结论,用求异法,即找出两步操作中的不同,再结合所出现的现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一、力
力
作用效果
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形状
推、拉、提、压、吸引和排斥等
反作用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归纳新知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