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重力 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3 重力 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0 00: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三节 重力
北师大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1、重力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重心
学习目标
1.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符号:通常用字母G 表示。
(3)施力物体:地球 。
(4)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物体。
地球在吸引物体的同时,物体也在吸引地球。
探究新知
新知一 重力
深度理解
1.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2. 重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产生不需要物体相互接触。
3. 重力与地球的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但重力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 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与物体所处的位置、运动状态无关,也不随外力的改变而改变。
(2)重力的方向图解(图1)
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是指始终指向地球中心(与水平方向垂直),垂直向下是与接触面垂直且向下。
3. 应用 制作重垂线,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也可以检查桌面是否水平。
利用重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如图2 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例 1
A
解题秘方:重垂线下垂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而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垂直,故利用重垂线与三角尺组合可判断桌面是否水平。
解析:把三角尺竖直放置,一个直角边放在桌面上,另一个直角边挂上重垂线,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如果重垂线与直角边是平行的,则表明桌面是水平的。
温馨提示
通常所说的“下”指的是垂直于水平地面向下,或者说人站在地面上时,从头部到脚部的指向。
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2)猜想:提起质量越大的物体用力越大,由此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
新知二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设计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不同数目、质量均为50 g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进行实验
①将 1 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图4),
当钩码静止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即钩码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同样的方法测出2 个、3 个、4 个、5 个钩码所受的重力,并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
重力G/N 0.49 0.98 0.47 1.96 2.45
重力与质量比值 (N/kg) 9.8 9.8 9.8 9.8 9.8
③以质量m 为横坐标,重力G 为纵坐标,作出钩码的重力与质量关系图像,如图5 所示。
温馨提示
关于G-m 图像:
●由于m=0时G=0,所以连线应从原点开始,到最高点后再延长。
●利用图像可以更清晰地反映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5)分析论证
①由表中数据可知,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不变。
②由图可知,G -m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6)归纳总结
①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mg(g 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②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中,g 可以取10 N/kg。
特别说明
由于测量误差和地理位置不同,实际算出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可能不等于9.8 N/kg。
深度理解
1.物体重力的大小不仅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还跟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有关。
2.不能说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3. 关于g值:
(1)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 ,g是定值。
(2) 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方,g值不同。
(3) 不同星球上g 值不同。
(4) g=9.8 N/kg的物理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 N。
为了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
(1)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用 ____________进行测量,测量时钩码必须处于________状态。
例2
弹簧测力计
静止
解析: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时,应
让钩码处于静止状态时再读数,这样测量值才是准确的。
(2)他们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了处理,通过分析发现有一次测量数据存在问题,这个数据是 ______。
1.5
m/g G/N /(N/kg)
100 1 10
200 2 10
300 1.5 5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物体的质量为100 g 时,重力为1 N;质量为300 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应该为100 g 物体所受重力的3 倍,故数据1.5 出错了,应该是3。
(3)重新测量并进一步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解析:由数据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定值,故可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误区警示
不要误认为表格中“5”应为“10”,认为测量错误的数据是“5”。表中只有1、2和1.5 是测量数据。
一题多解
另解:当质量m=300 g=0.3 kg,g取10N/kg时,重力G=mg=0.3k g×10 N/kg=3N ,故数据“1.5”是错误的。
方法技巧
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时,若数据均是增大的,可考虑正比例关系,即看数据是否以相同倍数变化,或它们的比值是否是定值。
1. 定义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2. 位置
(1)外形规则、质地均匀
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
何中心上,如图6 甲、
丙、丁所示。
新知三 重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不仅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不在物体上。如图6 乙所示,铁环的重心在铁环中心,但不在铁环上。
(4)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例如,人的重心会随着人体站立姿势的改变而改变:人下蹲时,重心降低;人侧身弯腰时,重心还可能不在身体上。
(5)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放置方式和运动状态无关。
延伸拓展
悬挂法找重心:将一细绳固定在物体上某一点,将绳悬挂,画出物体静止后的重力作用线。另外再找一点用绳悬挂,画出重力作用线,两条重力作用线的交点就是物体的重心(图甲)。
支撑法找重心:用一个支点支撑物体,不断变化位置,越稳定的位置,越接近重心(图乙)。
如图8 所示是跳高历史上的三种姿势,某运动员采用图甲中姿势可跳过1.70 m,采用图乙中姿势可跳过1.80 m,采用图丙中姿势可跳过2 m。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例 3
A. 重心位置固定不动
B. 重心一定在运动员身上
C. 重心可能不在运动员身上
D. 运动员只有重心处受到重力作用
C
解题秘方:根据重力的示意图中运动员重心的变化进行分析。
解析:由图可知,采用不同的姿势跳高,运动员的重心位置发生了改变,且图丙中运动员的重心不在其身上。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即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延伸拓展
跳高是运动员克服自身重力起跳的过程。运动员向上跳起的高度指运动员的重心离地面的高度。运动员采用不同的跳高姿势时,其重心与横杆的距离是不同的。其中跨越式跳高时,人的重心与横杆的距离最大,横杆的高度最低;背越式跳高时,人的重心与横杆的距离最小,横杆的高度最高。所以采用不同姿势可跳过不同高度的横杆。
重力
重力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地球
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归纳新知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