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五节 二力平衡
北师大版 物理 八年级下册
1、平衡状态 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学习目标
1. 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平衡力
如果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
至少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一个力不可能是平衡力。
新知一 平衡状态 平衡力
探究新知
深度理解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二力平衡 当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相互平衡,或者说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下列物体中,受力平衡的是( )
A. 自由下落的苹果
B. 加速上升的火箭
C. 匀速上升的电梯
D. 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的木马
例 1
C
解题秘方: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否则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
解析:题中苹果、火箭的速度大小在改变,木马的运动方向在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都在改变,处于非平衡状态,受力不平衡。
误区警示
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如将物体以一定的速度竖直上抛,当它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但它只受一个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因而处于非平衡状态。
1. 提出问题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符合什么条件才能使物体平衡呢?
新知二 二力平衡的条件
2. 设计实验
如图1 所示,在一块硬纸板相对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观察纸板在什么条件下保持静止。
3. 进行实验
(1)组装好实验装置。
(2)在纸板两端挂质量不相等的钩码,观察纸板能否静止。
(3)在纸板两端挂质量相等的钩码,观察纸板能否静止。
(4)保持纸板两端所挂钩码的质量相等,把纸板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纸板能否静止。
4. 实验记录
纸板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纸板能
否静止
大小 方向 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F1F1=F2 相反 是 是
F1=F2 相反 否 否
……
5. 实验结论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合力为零。
实验评估
1.用硬纸板而不用金属板来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避免物体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2.实验时,可以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3.将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它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实验拓展
将纸板沿竖直方向剪成两半,纸板的两部分分别向两边加速运动,不能保持平衡状态,由此可证明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小华同学用如图3 所示的装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具体操作如下:
例2
解题秘方:根据图文提供的信息,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1)如图甲所示,用直径略小于滑轮孔径的铁钉把三个滑轮A、B、C 分别钉在木板上,木板竖直挂起待用,用大号缝衣针把细线沿轻质塑料块的中心轴线穿过,并在紧靠塑料块的两侧各打一线结,使塑料
块与细线固定在一起,且塑料块不与
木板接触。
将塑料块两侧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上A、B滑轮,线下端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实验表明,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但________不相等,则这两个力不平衡。
大小
解析:图甲中,塑料块左侧受到的力等于一个钩码
的重力,右侧受到的力等于两个钩码的重力,它们大小不相等,所以不平衡。
(2)按住塑料块,把跨过B 滑轮的细线移到C 滑轮上,在两线端挂上相同质量的钩码,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乙所示。
按住塑料块,把跨过C 滑轮的细线移到B滑轮上,把塑料块转过90°,松手后塑料块由静止开始转动,如图丙所示。由此表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仅仅大小相等,方向成某一角度或方
向相反但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
力不平衡。
不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图丙中,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不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另一同学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此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
A. 塑料块容易扭转
B. 塑料块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 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
解析:图丁中,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进行实验,由于桌面粗糙,对木块的摩擦力会影响实验结果,而小华的实验塑料块不与木板接触,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点拨
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方案有多种,分析时可采用分析法,从已掌握的“条件”入手,带着“条件”与每一步设计找对应关系,从而明确每一步设计的目的。
方法技巧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要点:
(1) 实验中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
(2) 为了观察方便,选取静止状态为二力平衡状态。
(3) 实验中要尽量减少阻力的影响,所以选择光滑的桌面,并确保滑轮转动灵活。
1. 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可判断两个力是否是一对平衡力。
2.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若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新知三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3. 由力及运动状态
(1)不受力或受平衡力: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4. 由运动状态及力
(1)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受非平衡力。
温馨提示
在推而不动、搬而不起的现象中,隐含的是物理处于静止状态,进一步推理得:此时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中考·滨州] 如图4 所示,在平直的地面上,一个人用20 N 的水平方向拉力拉动小车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 N,阻力的方向向________( 选填“西”或“东”)。
例 3
20
西
解题秘方: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知,物体受到的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再根据一对平衡力的关系可判断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拉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阻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方向与拉力方向相反。
方法技巧
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所受的是平衡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物体受多个力的作用
条件
应用
不平衡
平衡
运动状态改变
平衡状态
归纳新知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