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实验学校教学开放周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
【课题】数字之积为奇数与偶数的机会 【开课者】卢范龙
【时间】2005\12\6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验,熟练地绘制频率折线图,从而深刻地体会用频率估计机会大小的合理性;
2. 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合作实验、猜测探究,理解用平稳时的频率估计事件发生的机会较为合理.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体会成功的乐趣;
2. 发展合作探索精神,加深对实验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1.探究用频率估计机会大小的规律;
2.进一步巩固计算频率和画频率折线图.
【教学难点】实验规律的估计.
【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两枚骰子.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教 学 说 明
回顾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抽扑克游戏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明白了通过大量的实验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机会的大小.我们已经知道,抽到红色扑克的频率靠近_____,从而我们说抽到红色扑克的机会估计是______.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另一个实验进一步理解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新课(一)情境创设以两人为一小组,抛掷两枚普通骰子,若“出现数字之积是奇数”的则甲获胜,若“出现数字之积是偶数”的则乙获胜.请你先猜一猜,两人获胜的机会是否一样 并通过各抛掷10次实验进行验证.(二)提出猜想请试估计“出现数字之积是奇数”和“出现数字之积是偶数”的机会分别是多少 (三)合作交流再以先前的两个小组中的四人为一组,组长将前面两人为一小组的20次实验数据统计出“出现数字之积是奇数”和“出现数字之积是偶数”的频数,并算出相应的频率.(四)实验验证(教师将各组实验结果汇总在计算机Excel中,通过计算机算出各次数段的频率)(五)画折线图(请学生根据频率数据分别画出积是奇数和积是偶数的频率折线图,互相检查画得是否一致,教师用计算机的“图表向导”画出折线图,让学生校对,并投影放映几张学生所画的折线图)(六)分析总结通过实验,估计随机事件“出现数字之积为奇数”的机会是______,“出现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机会是______.(七)问题思考随机事件“出现数字之积为奇数”与“出现数字之积为偶数”这两个机会之和是多少 你认为用稳定后的频率值来估计机会合理吗 为什么 有一位同学在接下去的实验中刚好连续4次是“出现数字之积为奇数”,他说下一次积肯定是偶数,你认为他这句话对吗 三、练习:请估计转盘转动停止后指针指向各种颜色的机会是多少 (学生估计完后,请他们课后通过班级电脑做简要验证)四、小结本节课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通过足够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到的频率可以用来估计机会的大小,也理解了随机事件所表现出的机会的规律性.作业同步练习:P78 1 2 4 5补充:从一副扑克牌中拿出40张牌,其中梅花、方块、黑桃、红桃各10张,将它们任意插洗多次后,从中随机抽出2张牌来,重复40次,并把结果填入统计表,画出折线图.颜色出现“一黑一红”出现“两张红色”出现“两张黑色”频数频率从实验中你估计三种机会分别是多少 它们的和是多少 明确这两节课的学习目的要求同等条件下进行实验先猜测,使学生学完后能进一步体会实验的重要性发展合作交流、动手实验的能力高科技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折线图的理解达到用实验可以估计随机事件规律性的目的,这里可能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要先尊重学生的实验结果,同时引导分析原因(实验次数不够多)和整改措施(足够多次的实验进一步验证),通过数学家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机会分别约是0.25和0.75拓展引申
【教后反思】
本节课属于比较典型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课型,学生的活动过程有序、合理、紧凑.教师真正成了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一种活而不乱、各个教学环节层层自然相扣的氛围中完成的,它不可能是一节课就能做到如此地步的,而是平时相关教学内容能按此教法开展累积起来的结果.要成功上好这种课型,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上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活动、交流、探讨,所以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有关内容制作成课件.本节课的课件设计了“猜一猜”、“试一试”、“比一比”、“看一看”、 “画一画”、“想一想”、“做一做”,让人感觉清楚、有趣、适用.学生实验过程设计巧妙,既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又能通过组合再次利用,节省了很多时间.利用Excel快速计算各数据段的频率及自动生成频率折线图,既省时又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同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频率计算、画折线图,及时巩固了本章知识重点.教师能尊重学生实验结果,学生的实验结果与理想结果相差较远,但教师能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实验次数不够多),使学生思考出整改措施(用足够多次的实验进一步验证),然后通过数学家的实验结果来说明机会分别约是0.25和0.75,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这很能体现一个教师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能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整堂课符合课改理念.不足之处是未能把这节课的感性知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层次,另外课件中的转盘游戏因电脑原因未能播放,但可以用实物来代替,有时更能说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