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促织》《变形记(节选)》联读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促织》《变形记(节选)》联读课件(共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07: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促织》《变形记》联读
“荒诞”与“真实” “扭曲”与“异化”
身份地位
家庭情况
经济情况
人生追求
对待父母
对待妹妹
对待上级和相识的人
预习《变形记》,完成格里高尔信息卡
身份地位
家庭情况
经济情况
人生追求
格里高尔信息卡
小人物。
他是父母的儿子,一个女孩的哥哥,一个旅行推销公司的普通推销员。
一个人用双肩扛起了整个家庭的负担,父亲债务如山,经济困顿。
父亲破产,母亲多病,妹妹上学
摆脱累人的差使,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对待父母
对待妹妹
对待上级或相识的人
关怀备至。
即使变形后,还想起自己的打算,就是发挥妹妹的特长,让她去上音乐学院,虽然这可能要花很多的钱。
极尽孝顺。
即使变形后,还为了怕母亲恐惧和父亲恼怒而顺从克己。
老板的奴才,公司协理的求乞者。为的是保住一个饭碗,让他的家人能够安心享受“太平”。
而相识的人大都萍水相逢,全属于泛泛之交,缺乏温情。
“人变为虫”
任务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行为和生活上表现出哪些“甲虫式”特征?请找出相关描写的句子分析。
甲虫(格里高尔)的特征:
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丑陋
他本来可以利用胳膊和手坐起来,但现在取代它们的是许多条小细腿。它们不停地做着许多动作,控制不住。
他想先将身体的下半部挪出床外,可是他还从未看见过、也想象不出现在的下半身成了什么样子,只觉得它笨重得很难移动。它只能十分缓慢地移动,到最后他几乎发疯似的使出吃奶力气,不顾一切地向前推进……
他想到了他的父亲和那个使女——他俩只要把胳膊伸进他隆起的脊背下面,这样把他从床上慢慢撬起来……
笨拙
不过他的下颚倒好像非常结实;靠着它倒真的把钥匙转动了,而并未注意他会因此让自己付出某种代价:一种棕色的液体从嘴巴里流了出来,从钥匙上滴落到地上。
他抬起身体的一侧,斜躺在门框上,身上的那一侧擦得满是伤痕,在洁白的门上留下难看的斑痕。 ……
此时,父亲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格里高尔猛地远远弹进了他的房间里,顿时满身鲜血淋漓。
脆弱
这声音分明还是他以前的声音,然而却掺和着一种来自下面的、无法抑制的痛苦的叽叽喳喳声,使得他的话只是一开始还听得清楚,后面的话音就被破坏得不知所云。
“您二位听懂他哪怕一句话了吗?”协理问父母
失语
【总结】:
甲虫没有自由行动的能力,行动极其不便,无法控制自己,不能支配自己,与人的自由活动差别极大。格里高尔逐渐丧失了一个“人”的基本功能---行动与语言能力。
任务二: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面对自己变成甲虫后,是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原文。
“我发生什么事啦”,环顾房间,转向窗口,抱怨工作……“不过,现在我得起床了,要赶五点的火车呢”
相对于变成甲虫这件事,更重要的事是什么?
上班
任务三:家人知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前后,对他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形前 变形后
母亲
。。。。。。
父亲 妹妹 温柔的声音
敲门声很轻
轻轻的抱怨声
家人的态度 第一时间 第二时间 第三时间(后续) 第四时间(后续) 死后
母亲
父亲 妹妹 随即倒在地上,裙子摊了开来,脸垂到胸前,完全看不见了。
握紧拳头,一副恶狠 狠的样子,仿佛要把格里高尔打回到房间里去,接着他又犹豫不定地向起坐室扫了一眼,然后把双手遮住眼睛,哭泣起来,连他那宽阔的胸膛都在起伏不定。
已经哭了
没命地往后逃离;尖叫着往回跑,和正朝他赶来的父亲撞了个满怀
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似的发出啾啾声,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
从后面给了他真正解救性的猛力一推,顿时鲜血淋漓。
母亲当上了老妈子,给人缝制内衣。
妹妹当上了售货员。
房子出租了一部分。
绝望的格里高尔被妹妹关进了黑暗的卧室。而后,“长时间的什么也没吃”平静的死去。
三人乘电车出城去郊外闲逛。
公布家庭经济报告。到银行当上了杂役。以为格里高尔“罪大恶极”,然后用苹果“轰炸”,直到一个苹果完全陷进背里。
想见他,因为“他是我不幸的儿子”,父亲“轰炸”她去阻止。
每日送饭;搬走东西;变形后的第一句话是“你,格里高尔”举起拳头,怒目闪闪地。
如何评价家人对格里高尔的态度转变?
可有可无且已经稀薄的、趋于动物本能的亲情为资本社会式金钱与利益让路的结果。
任务四:结合文中描写及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思考,格里高尔为什么会变形?为什么变成的是甲壳虫而不是其他动物?
(一)原因
(1)根本原因是人性的丧失,失去了自己本来应有的东西,就异化为非人了。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为“物”(金钱机器产品生产方式)所驱使、所统治而而不能自主,成为“物”的奴隶,进而失去人的本性,变为非人。格里高尔的悲剧正是人异化为非人这一生存现状。
(2)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把握,有一种生存恐惧。人变成甲壳虫,在文中象征了莫名其妙的巨大灾难的降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经济危机,这一切使人们对未来的命运处于一种不可知的恐惧状杰之中。
(3)家庭的贫苦。父亲破产,母亲生病,妹妹上学,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格里高尔喘不过气来,使他成为养家的支柱。
可以说,格里高尔的悲剧,是由社会、家庭、自身三方面的压力造成的。
(二)变成甲壳虫
大身躯、小足
行动缓慢
笨拙、卑贱又是自由
甲壳虫有”甲”
弱小的,任人宰割的
不堪生活重负。
对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频率快的强烈逆反。
现实和人生理想的巨大差距。
人际关系冷漠的反映,是潜意识中防范心理的反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理壁垒的映射。
反映出人对自身的命运感到无法掌控把握的恐惧。
《变形记》主题:
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
1.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压力下,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压榨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至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人异化成了非人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
2. 金钱和利益主导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乃至走向冷酷的问题。
(由格里高尔变形及死后周围人的反应可见)
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惑就是现代人的困惑。
——英国作家·W.H.奥登
探究:再次思考标题里的“变形”,谈谈你的理解。
格里高尔
其家人们
变形(“异化”)
精神上
形体上
“荒诞性”与现实的指向性问题
现实所不能
现实可存在
审视与同情
批判与反思
卡夫卡被认为是现代派的祖师爷,现代派中有一个主流流派叫作荒诞派,也自认源头是卡夫卡。什么叫荒诞?荒唐,怪诞,不合常理。荒诞(absurd)一词由拉丁文(sa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哲学上指个人与生存环境脱节。
你认为《促织》中最荒诞的情节是什么?
对比阅读
皇帝因促织而赏赐
成名因促织而求神卜
众人因促织而获封赏
成名因促织而入县学
成名的两次得虫是通过什么实现的?这在情节和主题上有何作用?
神卜得虫与儿魂化虫。
①通过占卜和魂化这些迷信手段,实际上反映了现实的人所不能、人的命运自己无法掌控,突出表现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②卜虫解忧,希望顿生;虫死,趋于绝望;又得虫,再生希冀。这使故事一波三折,更加波澜起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艺术效果。
一只小小的促织,竟使成名一家为之悲与喜,为之死与生,为之贱与贵。作者以“异史氏”之名发表了一段议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又说“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可以说对上自天子、下至贪官虐吏猾胥的一整套封建统治机构都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揭示了底层百姓的灾祸之源。
读罢此文,怎不令人洒下一把辛酸泪 而这,仅仅是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因为皇帝喜欢玩斗蟋蟀而引起。其主题是多么深刻,对皇帝的抨击是多么“入骨三分”。
成名者,因献虫而“成名”,莫不极尽讽刺,亦可悲可叹。
比较探究
1. 《促织》和《变形记》都写了人异化为虫的故事,两篇课文有什么异同?(可从情节、主旨、细节手法、结局处理等方面比较)
2.有人认为,林冲、别里科夫甚至祥林嫂都是“变形者”,你怎么理解?
“人变虫” 相同点 不同点
《促织》
《变形记》 《促织》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但蒲松龄在无意间已隐约触及了“人被异化”的问题。成名之子作为人的时候没有价值,魂化为蟋蟀却有了价值,让这个山穷水尽的人家否极泰来。蟋蟀原是玩物,而作品中人却成了可怜虫任由蟋蟀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这种人与物之间的不正常关系也符合马克思所作的“异化”解释。
而卡夫卡是有意识地以“变形”手法,集中深刻地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普遍的人成为非人,人被异化的现象。
两部作品虽相隔两百多年,却遥相呼应,都揭示了在不合理的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悲剧。
1.“变虫”的结果不同。《促织》中的儿子变成虫子之后,改变了家人悲剧的命运。而《变形记》中的儿子变成虫子之后,则是家庭悲剧的开始。
前者的变虫是一种幸运,后者的变虫是一种不幸。
2.变虫”的意味不同。《促织》的人变虫,意味着社会对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变虫只是个人在畸形的社会挤压下,幻想生存空间的“精神胜利”。
《变形记》的人变虫,意味着社会工作引发个人对人的生活意义的反思,变虫是机械性的工作劳动中,对人生意义的“自我反思”。
祥林嫂:由于遭到了巨大的外界压力(封建礼教以及受封建礼教浸染的看客们)的摧残,身心破碎消亡。
林冲:性格的“变形”。从林教头到豹子头,是其反抗精神的向外迸发过程,面对封建制度想使其服从而获得“奴隶”烙印的压迫,他走出了自我改变的新路。
别里科夫:人性的扭曲,心理的变态。正是那种封建专制的白色恐怖,造成了别里科夫们及其苟且偷生、怯懦多疑、因循守旧等奴性十足的畸形心态。使得其无法向外得以宣泄,最终作茧自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