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一、教材分析
《夏天里的成长》是梁容若《夏天》一文的片段,课文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以“迅速生长”点明夏天事物成长的特征。围绕中心句,第2至4自然段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等事物的“长”以及孩子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从有生命的事物写到无生命的事物,再写人的成长,万事万物尽在其中,说明“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选材贴切,构思巧妙,结构清晰。第二自然段采用“总分结构”写出了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第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以“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等词语表现夏天动植物长得快、变化大的特点。第三自然段承上概括了草木、作物的生长后,写到山河大地的长。这段描写抓住事物在夏天的变化,写得独特又巧妙。第四自然段更进一层,写到人的“长”,抓住“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总是要长”等词句描写人的成长。课文以描写为主,语言优美,表达富有特色。文中有不少结构相同的句子,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个意思,画面鲜明,节奏感强。作者还运用了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要赶时候尽量长的意思。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习习惯、课堂纪律较好。本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很多同学缺乏自信,不乐意表达。四、五年级关于写人记事状物写景说明等写作方法掌握还不是很牢固。这一个单元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意思以及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选材构思的能力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上,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初步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材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方法,以达到习作表达能力的提升。而在语言积累方面就没有作过多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用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四、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整体感知,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梁容若的散文,请齐读课题。——夏天里的成长。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在这一单元关于写文章,单元导语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写文章要以立意为宗旨,不能以华丽的语言和擅长的文采为根本。
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写文章也要讲究围绕着中心意思写。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要理解、掌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得好好学第五单元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在这个方面是榜样。
这篇文章很短,请快速默读全文,你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句吗?——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我们来齐读这句话。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请同学们快在我们的语文书上作批注。这个中心句你抓住了哪些关键词?快把它圈画出来。
第二步:研究课文是怎么围绕“万物”组织材料的
1.这篇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首先强调“万物”都在生长。课文写了哪些事物的生长呢?请圈出来。
2.你看,课文确实是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整篇课文列举了很多不同的事物的生长来证明“万物生长”。(板书:不同事物)
3.竹子、高粱、草等植物生长,老师能理解;小猫、小狗、小鸡、等动物生长,老师也能理解。山、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怎么会生长呢 你理解吗
4.我们把这些句子拎出来,读一读,研究研究。
【出示】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
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分小组读。
——说山在生长,是因为随着草木的生长,山也高了一点点儿,就像山在生长。
——说地在生长,是因为随着稻秧、甘蔗的生长,地厚了一点点儿,就像地在生长。
——说河在生长,是因为夏季雨水多,河面涨高了,河水深了,河面宽了,就像河在生长。
——说铁轨在生长,是因为金属热胀冷缩比较明显,夏天铁轨热胀,就像铁轨在生长……
用因为……所以把这五种事物的生长特点说出来。女生读“因为”后面的内容;男生读“所以”后面的内容。
5.你发现了吗 这篇课文后面三段虽然都在讲万物生长,但是分了类的。是怎么分类的呢
瓜藤、竹子、高梁、苞蕾(鲜花、果实)苔藓、草、菜、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山、地、水、瀑布、河、铁轨、柏油路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
——第2自然段讲“动植物”的生长。
—第3自然段讲山河大地的生长。(按理说,草、树、
稻秧,甘蔗应该放在第2自然段里,但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山”
和“地”)
——第4自然段讲“人”的生长。
6.这些不同的方面都是围绕第一段的中心句写的。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句,下面那几段是围绕着中心意思写的。2、3、4自然段又各自有各自的中心句,你们能找出来吗?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
第三段的中心句是“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第四段的中心句是“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从找到的中心句可以知道,中心句不一定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也可以在中间或结尾。
第三步:研究课文是如何围绕“迅速”组识材料的
1,这篇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首先强调了“万物”都在生长,然后强调万物“迅速”生长。我们看看第2自然段为例,这段话举例写万物“迅速”生长吗?
2.作者在第2自然段里举了很多个例子来说明万物“迅速”生长。有人说,反正都是例子,前后顺序可以调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一句一句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
瓜藤:一天
竹子、高粱:一夜
苞蕾(鲜花、果实):昨天,今天,明天
苔藓:几天
草、菜:几天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
作者举例是按照时间长短排序的。这些事例,事事都对应中心,例例都很典型。正是列举的这些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看得见的事物,才将这段的中心表现的清晰准确。
3.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的时候,要强调表示时间的词语,要把“迅速”生长的特点读出来。请同学来读读,再齐读,注意读出迅速的感觉。
欣赏、点评。(朗读的练习、改进一定要扎实落实)
第四步:理解课文的内涵
1.掌握了感情朗读的方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能不能读出课文的内涵?
这段话用了两句谚语,你知道这两句谚语的意思吗?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侯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赶时候”“赶热天”生长,单指“夏天”生长吗?
不是指季节,而是指青少年时期。指利于学习、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
我们现在的生长具体指的是什么“长”呢?
我们现在的生长不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主要指时间珍惜,努力学习得到知识的增长,精神的成长。
——其实,作者最想让大家明白的是:人在青少年时期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才能不负韶华。
2.学到了里,我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哪些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诗句?就像古诗说的那样: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原来我们的生长,我们知识的积累,我们能力的焕发,是不能等的。谁能把最后两句读出这种感觉?
读的好,读出了用力长,赶时候、赶热天的冲劲和信念,我们一块儿来读出这种感觉。
4.我们发现作者写文章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很有讲究的。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整篇课文的结构,你觉得内容的先后安排有讲究吗?
第2自然段:夏天,动植物迅速生长。
第3自然段:夏天,山河大地迅速生长。
第4自然段:夏天,人迅速生长。
因为它们应该是递进关系的。因为动植物的生长,会造成山河大地的生长,然后,在动植物和山河大地生长的基础上,加上了人的生长。其实,作者最想讲的还是“人”的生长。动植物的变化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也是我们最容易察觉的。而山呀、河呀这些事物的变化是在动植物的变化之上变化的,是我们不太容易察觉的。那至于人的成长,人的变化就更不明显了。
所以选材只有这样层层递进,才能指向中心,这也是立意为宗的体现呢。
同学们,结合板书,现在看一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作者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又选取了不同的事例将中心意思表达清楚明确。
梁容若在《夏天》这篇文章的原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他说:夏天教我们成长;教我们率真、亲近自然;教我们克服艰难跟考验。
梁容若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课后,同学们可以用今天学过的方法,来阅读《夏天》这篇文章的原文,相信你能从中获得到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去学校周围或者郊外走一走,仔细观察,围绕中心选材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