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滂沱(tuó) 腼腆(diǎn) 猥鄙(wěi)
B.奇崛(jué) 膳宿(shàn) 剽悍(biāo)
C.嘶哑(sī) 琴弦(xuán) 浮泛(fàn)
D.嫉妒(dù) 眷顾(juàn) 栖息(qī)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怒不可遏 相题并论 轻举妄动 流连忘反
络译不绝 跃跃欲试 引经剧典 井然有序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顾及着自己的举止,低声说话,左顾右盼,确认没有被其他人听到。
B.运动场上人山人海,主要比赛场地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C.看到赵本山滑稽的表演,一向严肃的父亲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4.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既赞扬了石榴的品格和精神,又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B.《鲁迅自传》以时间为序,概述了作者自己近50年的经历。
C.《白鹅》主要写鹅的傲慢之气,“傲慢”在文中是贬义,表明作者对鹅的厌恶。
D.在《乡愁》中,作者借助“邮票”“船票”等四个具体意象,抒发了浓浓的思乡爱国之情。
5.(2013·福州中考)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的两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任选一句修改。(2分)
为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交通乱象,(1)福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2)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保障非机动车、行人出行安全。
我选 句。修改后的句子:
6.(2013·江西中考)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凡是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限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 B.②⑤④③①
C.④③②①⑤ D.④⑤①③②
7.(2013·邵阳中考)综合性学习。(7分)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1)根据以上文字,概括“中国梦”的含义:
。(2分)
(2)同学们围绕“中国梦”拟出了上联,请你在横线上用行楷字体补全下联。(2分)
上联:神州盛世放飞中国梦
下联:华夏伟业
(3)请根据示例,阐述你的“中国梦”。(3分)
示例:
工人:工作稳定,生活安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农民:种好田地,有个好收成,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土地,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学生:
二、阅读品悟(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1分)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8.解释句中加点“因”的意思。(2分)
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 )
9.作者从日本回国后,先后到过哪些地方?(2分)
答:
10.文中加点的语句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答:
11.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代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20分)
母 亲
洪 烛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我小时候,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令人陶醉。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面容与身姿。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2.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请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
与母亲有关的事情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13.选文第②段画线内容能否去掉?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答:
14.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答:
16.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把无形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不超过100个字)(4分)
答:
(三)(2013·济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落叶也精彩
郑荣来
日前一场不小的秋雨,打落了树上的许多黄叶,飘飘零零,构成一色景致。往年立冬一过,更是飘飘洒洒,纷飞不断。特别是那些银杏树,金黄的叶片被风吹落,地上如同盖上层层黄金。一阵四五级的西北风刮过,树上的黄叶,几乎全部离开枝头,无一残留。大马路边的那两溜同类也是如此,都把金黄献给了大地。步调是如此一致,说走就走,毫不留恋枝头。
我住的大院里,有二三十种乔木,落叶时间各有其序。大道两边的柿树,个性最为特别,它的叶子本属红叶类,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那柿子也是抢尽风头,总是以自己的丰满和金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当叶子纷纷飘落,它仍独留风姿在枝头,奉献着多彩多姿的美丽。你看那一嘟噜一嘟噜的柿子,展示着与众不同的风韵,让所有的行人都不能不顾盼乃至流连。
为数最多的槐树,显示了树多势众的气派,院里的几乎所有的大道小路,都是它的领地,地上都有它的叶片。它们的落叶,不像银杏那样同步,而是先后有序,次第而落。它不断提醒人们,注意及时增添衣服。如同花开的时间,它们同科同属不同种,好几种槐树,总是你刚谢罢我又开,整个夏秋两季,没有间断过,仿佛时刻要人们关注它美丽的存在。它的叶子也是如此,虽不如槐花那样美丽,但那浅浅的黄色,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彩。
树也是不可貌相。那几棵泡桐树,高大魁梧,可谓材大体粗,但落叶却早,与它的个子、块头不相称,老大没有老大的样儿。它尤其经不起打击,西北风一来,比谁都大的叶片,竟哆嗦得厉害,惊吓之声,比谁都大。甚至高叫“怕啦怕啦”,夜深人静时,制造恐怖气氛,真是没出息!我也是念及它叶阔荫大,夏天给人荫凉,对我等有过奉献,也就谅解它了。不然的话,它那叶片抽抽巴巴,不红也不黄,毫无姿色,风一吹就跌落满地,连草地都被遮盖住,给环卫工人添了许多麻烦,实在不敢恭维。
垂柳却是不同。它身躯较瘦,腰细枝软,体态轻盈,仿佛弱不禁风。但它经得起雪打风吹,那年特大雪,压得柳枝垂地,它们都挺过来了。多少次大风的吹袭,它都满不在乎。除了松、柏、竹,就数它落叶最晚。看看金台园里水池边的垂柳就知道,它像是要站最后一班岗,大家都撤了它才撤。它真是名副其实的“早来晚走”的敬业者。当春天到来之前,寒风料峭,乍暖还寒,它最早见绿于枝头,率先透露春的消息。春风杨柳万千条,又是它营造了热闹的春意。
法国梧桐在院里落户十几年,都种在很不起眼的地方,远不像它们在南京那么有地位,市中心多少条马路都是它们的地盘。我们现在才见识到,它其实是最有抗争精神的。前面所述各树都不如它,它们的叶子至今还济济一堂于树梢,少有飘落者。它们也是叶阔荫大,但比泡桐坚强得多,勇敢得多。
看京城大街上和院里的落叶,精神上丝毫没有抽缩之想。许多人都说喜欢冬天,那是因为,冬日的树木不因叶落而颓败,而是蓄势待发,准备来年更加蓬勃。
落叶,奉献了八九个月的绿色,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现在再以金黄谢幕,也算是一种圆满。你看它们,来时欣欣向荣,走时充满希望。所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诗意,正是它最乐于表达的真情。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以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当红叶黄叶铺洒满地,实在是美丽至极的风景,不少人希望此种赏心悦目的金黄,能够多存留一些日子。但在我,却要感谢环卫工人,及时打扫落叶,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初中三年级第6期,有删改)
1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8.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3分)
答:
19.文章依次写了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的精彩美丽,请赏析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3分)
答:
20.请品味下面一段话的语言特色。(3分)
树叶的一生只有大半年,它没有愧对这一生。它的一生都是为他人而活,春天以嫩绿励人朝气,夏天以浓荫给人荫凉,秋天或以颜色悦人心情,或以零落给大地增添营养。它潇洒来去,可谓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答:
21.文章的最后一段“落叶是别有风貌的景致,……不使行人践踏,让它保留一个完整的身躯,洁净的容颜,留给人们一个完美,也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上下文,揣摩“给人一种哲理的思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意。(2分)
答:
三、写作(50分)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不相信眼泪
题目(二)从另一个角度去 (观察 感悟 思考)
【要求】①若选题目(二),须先从“观察”“感悟”“思考”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腆”应读tiǎn;B项中的“剽”应读piāo;C项中的“弦”应读xián。
2.答案:
错别字 题 反 译 剧
改 正 提 返 绎 据
3.【解析】选C。语义重复,“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笑起来”重复。
4.【解析】选C。《白鹅》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对白鹅与众不同的“傲慢性格”做了生动的描绘;二是叙述了白鹅对“我”一家所做的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所以C项是错误的。
5.答案:(1) 福州警方将全面排查并整治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2) 交警通过增设护栏等措施来解决行人横穿道路的问题。
6.【解析】选A。阅读语段,明白此语段的中心意思是阐释人类应珍视自然。根据选项首先确立首句是②还是④,根据语境,先阐释人类的天性,再写人类的行为符合逻辑,因此首句是②;接下来用事例论述自己的观点,根据关联词“但是”“于是”“才”和语意的前因后果,③是总结句,应为结尾句。故正确的语序应为②④①⑤③。
7.答案:(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示例:开拓复兴路、唱响复兴曲、奏响民族歌…… (3)示例:学习成绩优异,学到真本领,造福社会,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句式相近,符合题意即可)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语境解释。
答案:凭借,靠
9.【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从文中依次找出相关的表示地点的词语。
答案:杭州、绍兴、南京、北京、厦门、广东(广州)、上海。
10.【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从工作地点的不断变换揣摩作者处境艰难的心情。
答案: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11.【解析】此题考查对事件和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可结合时代背景来回答。
答案:含蓄地交代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的概括和人物情感的把握。“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的事情在文中第①段,抓住该段中的“令人陶醉”回答“我”内心的感受。“我”幸福的感受在文中第②段,用“何人做了何事”的模式概括该段叙述的事情。“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的事情在文中第③段,抓住该段中的“我的心也在痛”回答“我”内心的感受。“‘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的事情在文中第④段,抓住该段中的“但我不能原谅自己”回答“我”内心的感受。
答案:①陶醉 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 ③心痛(痛苦) ④自责(懊悔)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把握。从这句话对表现母亲及文章主旨的作用等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一:不能。用台湾美食家蔡澜对妈妈做的菜的评价能够衬托出“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这种共性促使“我”探究出其中的三个原因;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赞美了母爱的细致入微,表达了作者在痛失母爱后的懊悔、自责之情。
示例二:能。台湾美食家蔡澜对他的妈妈做的菜的评价与“我”对妈妈做的海带炖排骨一菜的感受在情节上的关联不大;去掉后,行文思路更简洁,衔接更顺畅;去掉后,文章的主旨仍能得到充分表达。
14.【解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作用。
答案:动作(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15.【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情感、内涵、准确用词等方面进行赏析,这句话可以从运用的修辞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喻成易碎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作者意识到: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
16.【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把握。可以从借物抒情和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中心等方面思考。
答案:示例一: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母爱凝聚在荠菜上;母爱浓缩在排骨海带汤中;母爱呈现在“我”离家时母亲吃的催眠药上。
示例二:作者通过具体详尽的叙事来刻画母爱;跟母亲去紫金山挖荠菜时,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母亲给“我”炖排骨海带汤,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让“我”感受到幸福;“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不舍之情。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全文,从文章描写的对象——秋天落叶,秋天落叶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回答。
答案: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描写了秋天的落叶,热情赞美了秋天落叶的精彩,因为它们构成了一幅秋天独有的美丽至极的风景画。
1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信息的提取能力。从文中找出描写银杏树、柿树、槐树、泡桐树、垂柳、法国梧桐落叶特点的语句概括总结。
答案:①银杏树:步调一致,说走就走。②柿树:从不大红大紫的奉献精神。③槐树:先后有序,次第而落。④泡桐树:叶阔荫大,风一吹就跌落满地。⑤垂柳:早来晚走,经得起雪打风吹。⑥法国梧桐:具有抗争精神,坚强勇敢。
19.【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本文中作者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感,如写柿树的落叶,“但从不大红大紫,只是奉献些微红的颜色,更多的是黄绿相间的斑驳,把红黄让给自己的果实”就用了拟人手法。另外,还可从不同树种各自落叶由点到面的描写和文章的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
答案: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感,倾注了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勾勒渲染,充分展现了落叶自身的美丽价值;文章先细致描写,然后议论抒情,点明文章主旨。(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20.【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做此题,应从修辞手法的运用入手,紧扣落叶为大地为人类而活的奉献精神思考作答。
答案:作者运用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叶从春到秋圆满的一生和为大地为人类而活的奉献精神。
21.【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回答此题,要联系落叶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结合自己的人生使命回答。
答案(示例):我们应该学习落叶默默无闻,把金黄和希望奉献给大地和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要像落叶那样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活得自豪而有价值。
22.【写作提示】题目(一):这是一道全命题作文。首先要审题,一般来说,题目中的“眼泪”是挫折、困难的代言词;主人公是“我”,而不是别人,这样要写自己的经历,表达真情实感;“不相信”突出自己坚强的品格。其次是立意,“不怕困难”“战胜挫折”“励志坚强”是这次作文的主题。写作中紧扣自己的生活实例,如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表达中心。再次形式新,写作中可以采取题记、日记体、镜头式的构思组织成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题目(二):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是补题,从题干中的三个备选词语中选取一个,然后思考如何立意。如果选择“思考”一词,结合每个人看待事情时都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立场去思考,表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如要冷静地全方位地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如果选择“观察”一词,可以表达观察角度不同,得到不同景致的主题,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蕴含的哲理。如果选择“感悟”一词,可以表达多方面的感悟会有多种不同的结果,如可以从正面感悟,也可以从反面感悟,感悟还可以由此及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