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单调性(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以及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情境再现、问题探究、实践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归纳、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概念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情景创设
欣赏1: 明确目标、引起思考。
给出函数单调性的图形语言
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
直观图形得出结论,渗透数形
结合的数学思想。
欣赏2:
思考1:分析函数图象的上升与下降情况。 给出函数单调性的
思考2:能否用x与f(x)来描述图象的上升与 数学语言。
下降? 通过教师指图说明,
图象上升: 使学生把定义与直观图象
图象下降: 结合起来,加深对概念的
思考3:在所给区间中是任意取值,还是取 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
特殊值? 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任意取值)
欣赏3:
此图由上一组图象
补充得到。
思考4:与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还 结合具体函数强调:
是减函数? 1、函数的单调性是与区间紧
在其定义域上既不是增函数又不 密相连的,它所反映的是
是减函数, 函数局部的性质特征。
但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 2、有些函数虽然在整个定义
增函数。 域上不是单调的,但是有可
在其定义域上既不是增函数又不 能有单调区间。
是减函数,
但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也是
减函数。
二、数学构建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任意
当时,都有:
(1),则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
称为单调增区间;
(2) ,则在区间上是单调减函数,
称为单调减区间。
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或单
调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上具有
单调性,单调增区间和单调减区间统称为单调区间。
概念辨析
由于函数的单调性是在给定区间上的性质,因 此组训练有助于学生
此,函数的单调性反映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更加细致、深刻的理解
若 在区间A、B上都是单调减函 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结
数,则它在A B为单调减函数。---------------( ) 和实例的辨析可以激发
由于在整个定义域上不单调,因此它也 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记
没有单调区间。------------------------------------------( ) 忆效果较为长久。
(4)对于单独的一点,不存在单调性问题。--( )
3、单调性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区间在定义域中,是定义域的子集;
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有些函数只有 此环节由学生通过分组
在定义域的某些区间上单调; 讨论,再进行自由发言,最
两个单调区间不能随意合并; 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使
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单独的一 结论更加简洁、规范。
点函数的单调性无意义;
(5)的三个特征:任意性、有大小、同属于一
个单调区间;
(6)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不单调,但有单调区
间。
4、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1)图象法:观察沿x轴正方向的升降情况。
例1、如图是定义在闭区间[0,24]上的函数y=f(x)的图
象,根据图象说出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个单调 本例可在学生思考的
区间上y=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基础上,请同学个别发言。
注意:
1、区间端点可开可闭。
2、横轴上移不改变图象
上点的横坐标,因此,
单调区间不变。
3、纵轴右移改变了图象
原图: 增区间为[4,14],减区间为[0,4],[14,24] 上点的横坐标,因此,
上移横轴:增区间为[4,14],减区间为[0,4],[14,24] 单调区间改变。
右移纵轴:增区间为[0,10],减区间为[-4,0],[10,20]
(2)、定义法: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例2、求证: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 由于例2难度教大,学生
证明:设任意的R,且-------------(设值)难以从中归纳出判断(证明)
------------(作差)的方法及步骤,因而有必要利
----------------------(变形)用黑板详细讲解,通过分析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方法
即------------------(定号)及步骤,提示学生注意证明过
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结论)程的规范性及严谨性。
总结: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设值---比较---结论”
类题演练 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证明函数在上是单调减函数。 熟悉判断方法,达到巩固,消化
判断函数在的单调性。 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强化解题步
课堂小结 骤,形成并提高解题能力。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请两位同学板演)
判断或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图象法、定义法。
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设值---比较---结论”。
作业
习题2.1(3)第1,2,7题
附: 板书设计
函数的单调性(1)
屏幕 例2
(含解答过程) 函数单调性概念
类题演练 (1) 类题演练(2)
总结步骤
函
数
的
单
调
性
(1)
执教:解志巍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函数的单调性(1)说课设计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解志巍
教材分析: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2.1.3函数的简单性质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在研究函数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有利工具,它在比较大小、对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如何依据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结合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又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证明(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又可加深学生对函数的本质认识,也为今后研究函数的其他性质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贯穿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宗旨,本着教材的特点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
特征,设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以及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情境再现、问题探究、实践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归纳、分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难点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概念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用定义证明或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在本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所选的例题不宜过难,主要是让学生领会这种方法,至于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可放在下节课进行。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合作探究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情景创设(课件展示)
欣赏1:一次函数y=x+1 和 明确目标、引起思考。结合初中阶
二次函数的图象 段学生就已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
欣赏2:一次函数y=-x+1 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给出增函数、减
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 函数的图形语言,调动学生的参 (由学生观察图象思考一下问题) 与意识,通过直观图形得出结论,渗
思考1:分析函数图象的上升与下降情况。 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思考2:能否用x与f(x)来描述图象的上升与 由形得数,给出增函数、减函数的
下降? 数学语言,通过教师指图说明,使学
图象上升: 生把定义与直观图象结合起来,加深
图象下降: 对概念的理解,渗透数形结合分析问
思考3:在所给区间中是任意取值,还是取 题的数学思想方法。
特殊值?
(任意取值) 思考题均由学生讨论后单独作答。
欣赏3:
给出和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图象。 此图由上一组图象补充得到。
思考4:与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还 结合具体函数强调:
是减函数? 1、函数的单调性是与区间紧
在其定义域上既不是增函数又不 密相连的,它所反映的是
是减函数, 函数局部的性质特征。
但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 2、有些函数虽然在整个定义
增函数。 域上不是单调的,但是有可
在其定义域上既不是增函数又不 能有单调区间。
是减函数, 3、明确区间的端点值不影响函数
但在 上是减函数,在上也是 的单调性。
减函数。
二、数学构建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任意 结合前面的思考题,逐步形成函
当时,都有: 数单调性的概念,注意形成过程的
(1),则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 展示,为使学生能形成一个细致而
称为单调增区间; 深刻的印象,这一概念要由教师引
(2) ,则在区间上是单调减函数, 导学生分析后,书写在黑板上,并
称为单调减区间。 对关键性的词语加以标注。
如果函数在区间上是单调增函数或单
调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上具有
单调性,单调增区间和单调减区间统称为单调区间。
概念辨析(课件展示)
由于函数的单调性是在给定区间上的性质,因 此组训练有助于学生更加细致
此,函数的单调性反映的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 全面的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结
若 在区间A、B上都是单调减函 和实例的辨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数,则它在A B为单调减函数。---------------( ) 兴趣,且记忆效果较为长久。
由于在整个定义域上不单调,因此它也 ,
没有单调区间。-------------------------------------( )
(4)对于单独的一点,不存在单调性问题。--( )
3、单调性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课件展示)
区间在定义域中,是定义域的子集;
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单调,有些函数只有 此环节由学生通过分组
在定义域的某些区间上单调; 讨论,再进行自由发言,最
两个单调区间不能随意合并; 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使
函数的单调性是对某个区间而言的,单独的一 结论更加简洁、规范。
点函数的单调性无意义;
(5)的三个特征:任意性、有大小、同属于一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展示
个单调区间; 内容,以便增强条理性。
(6)有些函数在整个定义域上不单调,但有单调区
间。
4、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课件展示)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本节课
(1)图象法:观察沿x轴正方向的升降情况。 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此例可
例1、根据定义在闭区间[0,24]上的函数y=f(x)的图象,说出 作为课内的初级操作评价,让学生
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个单调区间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充分暴露思维障碍,帮助教师了解
学生获取知识上的现状,以便调整教
学节奏。
(2)、定义法: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例2、求证: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 由于例2难度教大,学生
证明:设任意的R,且-------------(设值) 难以从中归纳出判断(证明)
------------(作差) 的方法及步骤,因而有必要利
----------------------(变形) 用黑板详细讲解,通过分析
,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方法
即------------------(定号) 及步骤,提示学生注意证明过
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结论) 程的规范性及严谨性。
总结: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可请一位中等程度的同学来
“设值---比较---结论” 试一下,以检验学习效果。
类题演练 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证明函数在上是单调减函数。 熟悉判断方法,达到巩固,消化
判断函数在的单调性。 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强化解题步
课堂小结 骤,形成并提高解题能力。
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可请两位基础相对较弱的同
判断或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学板演)
图象法、定义法。
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小结可分层次选一些同学发言,
“设值---比较---结论”。 以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作业
习题2.1(3)第1,2,7题
选做题:1、已知函数y=f(x) 是(0,+∞)上的增函数,比较f()与f()的大小关系。2、已知函数f(x)=+2+b(a≠0)在上有最小值2和最大值5,求a与b的值。
(选做题目的既是对课堂的进一步延伸,继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附: 板书设计
函数的单调性(1)
屏幕 例2
含解答过程 函数单调性概念
(教师板书)
(教师板书)
总结步骤:
类题演练(1) 类题演练(2)
(学生完成)
(学生板演) (学生板演)
教案说明: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在研究函数时经常会用到的一个有利工具,它在比
较大小、对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应用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
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和本节教学内容,贯穿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宗旨,本着教材的特点和高
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数学思维特征,对本节课作了整体上的考虑。课题的引入是通过初中所熟悉的一
次函数、二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这样,容易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得到知识上的升华。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还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但由于传统理念的束缚,绝大多数同学不善于
甚至是不敢于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怕自己在大家面前说错什么,或是认为自己说的没有其他同学好,不能给大家留下好印象,更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为了使同学们能走出这种误区,打消顾虑,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努力为他们营造出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安排了讨论交流
自主发言等环节,并通过课件展示、板演练习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热情,此外,教师
要以饱满而又亲切的精神状态对待每一位同学,尽量发现每位同学的优点,利用适当的时机给与肯
定对于出现的错误要给与细致的分析。相信,在教师的细心组织和引导下,同学们一定能够不断累积自信,焕发出学习上的不竭动力,畅游于其乐无穷的数学海洋。
收获
函
数
的
单
调
性
(1)
执教:解志巍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