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限时作业(2023.02.20)
基础知识(22分)
1.下列选项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归省shěng 晦huǐ暗 斡wò旋 撺cuān掇
B. 安塞sài 冗杂rǒng 行háng辈 悄qiǎo怆
C 舟楫jí 羁绊pàn 翩piān然 糜mí子
D 翘首qiào 欺侮wǔ 眼眶kuàng 神龛lóng
2 .下列选项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 涌跃 悬殊 世外桃园 静穆
B 怅惘 偏辟 亢奋 消声匿迹
C 铿锵 缭原 蓦然 幅射
D 无人问津 瞳仁 束缚 戛然而止
3.下列选项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李玲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终于大彻大悟。
B.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与普及,网络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C.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一样纯洁。
D. 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进行到中途戛然而止,实在让人费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没有哪个国家不是旁观者。
B. 近年来,图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达894亿元,同比增高11.3%,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
C. 与《舌尖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比,该片涉嫌抄袭的片段不少于十多处。
D. 对每一个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奔跑不仅意味着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意志,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5.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这将给 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和电影的普及提供可能。
②目前,用手机在线玩 VR 游戏、看 VR 电影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 4G 网络达不到 AR、VR 技术 所需的网速。
③5G 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时延等特点,应用前景空前广阔。
④从理论上讲,5G 网络速度将是 4G 的百倍甚至更多,未来 5G 网络的峰值甚至可20Gb/s。
⑤这一问题将随着 5G 技术的广泛应用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A. ③②④①⑤ B. ③④①②⑤ C. ②④①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6.名著阅读
(1)寒假中我们阅读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 )(2 分) A.保尔 柯察金离开了学校是他因为补考的时候,他没有制止谢廖沙把烟灰撒在了瓦西里神甫家做的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了。
B. 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保尔懂得了生命的真理,也知道了朱赫来是共产党。
C. 保尔在湖边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她没有像别的富家子女一样嘲弄和侮辱保尔,两人很快认识了。
D. 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乌克兰共青团地方委员会建立起来了,红军攻占了谢别托夫卡小镇。谢廖沙不顾母亲阻拦,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拷问的时候他什么也没供出来,一切都否认。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肯说,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他要做得勇敢,做得倔强,像他在书里看到的那些人一样。可是在把他押到牢房去的那天晚上,经过面粉厂的大房子时,他听到一个押送兵说:“司令官为什么要把他押到这里来?从后面给他一颗子弹----不就完了!”听了这话他真有点害怕起来。是啊,十六岁就死,真是太可怕了!生命属于自己只有一次啊!
①此段文字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1分)
②“他”因为什么事被关押审问?(2分)
7.默写(7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通过写鸡狗等来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两句是
“ , 。”
(2)《礼记》中提出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愿景。《桃花源记》中“ , ”两句,借老人和小孩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把晋人这个看来并不高但当时却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3)《桃花源记》中反应桃花源与世隔绝,完全感受不到时局变迁、朝代更迭的句子是
“ , , ”。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5分)
中秋月 ①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②,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①该诗是苏轼任职徐州时与弟苏辙中秋相聚所作。②清寒:月光清亮
8.简要赏析“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这两句诗。(3分)
(提示:炼字角度赏析“溢,修辞角度赏析“玉盘”,分析诗句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0-13题(12分)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合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江宁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0.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①仿佛若有光 ________ ②悉如外人 ________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________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________
11.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画一处)(2分)
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3.结合文章分析,上文和《桃花源记》所展示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三)阅读文章,回答第14-17题(10分)
“望梅”能否止渴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篓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 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4.第①段引用“望梅止渴”的典故有什么好处?(3分)
15.用原文回答“望梅”为什么不能止渴?(2分)
16.简要说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能删去的原因。(2分)
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
17.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四)阅读《一针一线皆关情》,回答问题(11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 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 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 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蜒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接期取衣,从不出错。
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关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18.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3分)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分)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 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2分)
三、写作(40分)
在众多表现亲情的散文中,《背影》《秋天的怀念》都是非常典范的作品,以平实的语言叙说平凡的事件,传达真挚的情感。模范这两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5、BDCDB
6.A 保尔 为了救朱赫来而袭击押送的士兵
7、略
8、这两句描写了中秋月圆的美景 “溢”本来写水,此处用来写月光,写出了月光如水满而流出的动感,突出了月光的清亮和动态美,(1分) “玉盘”则通过比喻写出了月亮的浑圆,突出了月亮的形态美(1分)。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欢乐喜悦之情 (1分)
9.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团聚的珍惜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求(期盼)、忧虑 (担忧)、哀伤。 (2分)
10、隐隐约约 全 正,正在 遗憾
11、①其中/往来种作 ②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12、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3、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结合文章内容)
14、①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了说明对象:口渴的原因。③有总领全文、引起下文、点题等作用。
15、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16、.因为“有研究显示”强调“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是有科学根据的(或交代“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种说法的来源),增强了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科学的精神和思想方法。
17、举例子,列举增加食盐的摄入量会口渴的例子,说明改变体液的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
18、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①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满3点即可)
19、第②段在内容上,写父亲从师学艺的经历,表现父亲学习的认真和艰辛。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父亲一生的总体介绍,又为下文父亲在从业过程中练就了四大绝活做铺垫(或交代原因)。
20、(1)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
21、不可以。原题充满诗情画意,又照应和突出了文章主题,作者不光记叙父亲一-针一线的绝活,更通过父亲的手艺表达了父亲不仅技艺高超,更人格高尚。他的劳动不仅是劳动,更关乎亲情、乡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