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材料一:“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发如雨…(民)饥馑…死于道,以百万数。”
——《汉书 谷永传》
1.依据材料一说说西汉后期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2.结合课本找找导致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百姓状况: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原因: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新朝
公元9年—公元23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朝代建立三要素
公元9年
王莽
长安
标志:西汉灭亡
西汉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外戚
一、光武中兴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公元25年
洛阳
刘秀
(汉光武帝)
1、建立
东汉建立之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哪些措施维护统治
2.巩固措施
>
>
>
民族关系
经济
政治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光武以后的若干年内,“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后汉书·刑法志》
收获渔猎画像砖
东汉宁城图
东汉说唱俑
3.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庞大,
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
东汉豪强地主强大下的东汉豪强坞堡图
侧面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形式?
城堡庭院深邃
楼台重叠错落
外有高墙边有角楼
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
规模大,自给自足,如同独立王国;
聚族而居,宾客相符,具有鲜明的宗法特点;拥有私人武装;
经济脆弱的自耕农更愿意依附地主豪强,人身更有保证。
东汉前期
①新朝、东汉的建立
②光武中兴
东汉中后期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东汉的衰亡
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章帝 19岁 33岁
和帝 10岁 27岁
殇帝 1岁 2岁
安帝 13岁 32岁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少帝 17岁 18岁
献帝 9岁 54岁
外戚势力膨胀
宦官把持朝政
皇帝早逝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宦官得宠
把持朝政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朝政腐败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诛杀外戚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原因
领导者
时间
特点
结局
影响
①朝政腐败,人民流离失所;
②自然灾害频发
张角
184年
有组织、有准备
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张角-太平道
2.黄巾起义
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东汉灭亡。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
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
2
3
4
1
启示
①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关注民生;
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等。
盛世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对此你有何启示?
思考
材料二: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一: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材料三: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共同点
①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都注重以民为本,发展生产、轻徭薄赋;
③统治者善于用人。
三、盛世启示
东汉的兴亡
东汉的建立
东汉的衰败
建立:
措施:
结果:
公元25年,刘秀,以洛阳为都城
(1)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3)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2)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结束混乱局面,社会安定繁荣,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1.中央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2.黄巾起义:
184年、张角、太平道
汉高祖
汉景帝
汉文帝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
202年
公元前141年
西汉建立
.....
.....
公元前87年
.....
公元9年
.....
公元23年
新朝
.....
公元25年
东汉
西汉
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