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逻辑谬误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见的逻辑谬误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10:3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常见的逻辑谬误
年 级:高中二年级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知识点回顾
01
02
03
同一律
矛盾律、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逻辑谬误
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谬误
文学作品中的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一:歪曲观点
把对方观点A歪曲成观点B,然后攻击观点B,又称为“稻草人”谬误。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逻辑谬误二:偷换论题
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从而逃避质疑或攻击。(违反同一律)
怎么这么迟回家?
怎么老挑我毛病?
逻辑谬误三:假二择一
明明存在很多种可能性,却说成只有两种可能,迫使对方作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又称“虚假两难”。
20世纪越战期间,美国一些人为反对越战的人张贴了标语——美国:热爱它,要么离开它。
逻辑谬误四:两可两不可
在同一思维过程或表述中,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如果同时肯定或否定,就犯了“两可”或“两不可”的错误,可以简称为“模棱两可”。(违反矛盾律、排中律)
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逻辑谬误五:不当预设
在问题中隐藏着一个前提,对方的回答无论肯定还是否定,都意味着承认这个前提。而这个前提很可能是虚假的。
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逻辑谬误六:轻率归纳
不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盘点盖茨、乔布斯、戴尔、扎克伯格等世界级富豪,辍学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这让人不得不思考正规的国民教育对创业者是否真的必要。
逻辑谬误七:不当类比
将两个或两类“假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这样的做法称为不当类比。
太阳是被创造出来照亮地球的。人们总是移动火把去照亮房子,而不是移动房子去被火把照亮。因此,只能是太阳绕地球转,而不是地球绕太阳转。
逻辑谬误八:强加因果
没有因果关系的事件,因为发生的时间相近等表面联系,就把它们看成是因果事件,叫作强加因果。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什么德,带挈你中了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中举》)
逻辑谬误九:循环论证
在论证中,尚待证明的结论不能出现或暗含在前提中,否则就是循环论证。循环论证的本质是“因为A,所以A。”
我骂(你)卖国贼,所以我是爱国者。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的话是不错的,既然我的话是不错的,你就是卖国贼无疑了!(鲁迅《论辩的魂灵》)
文本中的逻辑谬误
无意为之的逻辑谬误
刻意为之的逻辑谬误
分析下列文本中的逻辑谬误
“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阿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
“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的说。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阿Q正传》)
——偷换论题
分析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
坡公(苏轼)在维阳,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米芾)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癫,愿质之子瞻。”公笑曰:“吾从众。”(《调谑编》明 王世贞)
——模棱两可
分析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
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才数岁时,有客人在一只笼子里装了一只獐和一只鹿来问他:“何者是獐,何者为鹿?”王元泽回答:“獐边是鹿,鹿边是獐。”客大奇之。
——循环论证
分析逻辑谬误带来的艺术效果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