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逻辑的基本规律
年 级:高中二年级
学 科:高中语文(统编版)
思维热身
01
02
03
同一律
矛盾律、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目录
A是A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 ”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吕氏春秋·去私》
平公:谁能当县令——解狐是你的仇人。
祁黄羊:解狐可以——解狐虽然是仇人,但可以胜任县令。
对同一律的维护
“不可同世而立”——矛盾律
“或谓之牛,或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惧当,必或不当。不当若犬。”
——《墨经·经上》
“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相对立的东西。”“对立的陈述不能同时为真。”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不可两不可”——排中律
“彼,不两可两不可也”
——《墨经·经上》
“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俱无胜,是不辩也。”
——《墨经·经下》
“在对立的陈述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居间者,而对于同一事物必须要么肯定要么否定其某一方面。”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对于一个命题A,我们无论任意断定A的真假,都存在:
A且非A,始终为假(矛盾律) A或非A,始终为真(排中律)
也就是说:
不能既真又假,但又必须要么真要么假,而不是既不真又不假。
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区别
排中律——双重否定:如果非非A,那么A。
矛盾律——反证法:如果A成立能推导A不成立,那么A不成立
练习四:
课本P93页,一共有九句话均有逻辑谬误,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从逻辑的基本规律入手,找出这些逻辑错误。
①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解析:“鲁迅的作品”是总称,《孔乙己》是一部作品,二者不是一个概念,违反“同一律”。
②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解析:庄子利用“安”的多义性,偷换概念,违反“同一律”
③“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解析:客人讲的是“卫生问题”,服务员却指向“生理问题”,偷换论题,违反“同一律”。
④“我是答应您昨天来修门铃没错。但我来了三次,每次按门铃,都没有人来开门,我只好走了。”
解析: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
⑤在法国某地,一个耍戏法的人招揽观众:“快来快来,这里有拿破仑的头骨。”围观的一个人说:“奇怪,听说拿破仑的脑袋是很大的,这个头骨怎么和普通人的没有区别啊?”耍戏法的解释道:“没错,这是拿破仑小时候的头骨。”
解析:拿破仑只能死亡一次,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
⑥有人说《红楼梦》值得读,有人说不值得。两种意见我都不赞成。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解析:犯了“两不可”的错误,违反“排中律”。
⑦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
解析:“不白”与“黑”不是相互矛盾的命题,“排中律”的错误使用。
⑧《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解析:强加因果,违反“充足理由律”
⑨你是否已经停止了对我的毁谤?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解析:设置陷阱,不当预设,违反“充足理由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