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5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5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14:4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登 高
杜 甫
古今律诗之冠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赏析情景交融、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八悲)
走进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李林甫捉弄,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伟大的情谊。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四川。这一时期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座草堂定居。在这里,他被严武的人推荐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
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对减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如《江畔独步寻花》等。
(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病死孤舟
(五)漂泊西南时期(公元68-770)
杜甫诗歌的典型情感:
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
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四、眷恋亲情、友情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8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病死在湘江的一条破船上。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
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
登高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王维曾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饮酒的习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赏诗先“读”:
1、自由朗读,解决生字。
2、指名朗读,请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急切的秋风,高远的天空,悲凉的猿啼在回鸣;
江水澄碧,流沙雪白,鸟儿在小洲上飞来飞去。
无边的旷野,风儿吹荡着落叶萧萧地坠下,不尽的长江啊,波涛滚滚奔流不息。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经常飘泊万里,作客他乡,更添悲秋情绪;晚年多灾多病,更何况今天又独自登临高台。
命运艰难,可恨鬓角又像著了繁霜,穷途潦倒心灰冷,因病戒酒不举杯。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
鉴赏诗歌:
1、分析前两联:找出诗中运用的意象?并分析其特点?描写景物的角度及给人的感觉?
2、分析后两联: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
3、分析艺术手法。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首联共选取了几种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意境如何?
首联分析
首联共选取了几种意象?
风 天 猿 渚 沙 鸟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秋气逼人,天气寒冷,内心凄凉
天地高远广阔,更显人渺小孤单
为景物蒙上了一层悲怆、凄凉的色彩
在空中盘旋,急风猛烈,无处停息,诗人处境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相似(孤独无依)
重点意象赏析: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小组探究找出你最喜欢的词加以分析)
冷色调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意境)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夔州三峡秋季的景物,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雄浑高远,肃杀凄凉。
颔联写了萧萧而下的“无边落木”、滚滚东流的“不尽长江”两种意象。这对于飘零流落在外,又是一个现实主义有阔大胸襟的诗人杜甫来说,会产生怎样的感慨?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之情!
亘古如斯、日夜流淌、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给人时间无穷之感!在无穷、永恒的时间前,更显人之渺小!
生命短暂,时间无穷,历史长河永不停息。上下两句互相对比,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虽有无奈,他仍感到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大的气势。
意境:苍凉、雄浑而壮阔
情感:豁达、坦荡、开阔的胸襟
宋代罗大经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愁苦之情,试着分析一下。
颈联分析
万里,地之远也;一悲
悲秋,时之凄惨也;二悲
常作客,久旅也;三悲
作客,羁旅也;四悲
百年,迟暮也;五悲
多病,衰疾也;六悲
独登台,无亲朋也;七悲
登台,高迥处也。八悲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艰难: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苦恨: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
“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忠君爱国、关心民生疾苦是他思想的核心。且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小 结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恢弘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尽显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难
安史之乱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家愁
时代的苦难
家道艰辛,穷困潦倒
流落他乡,长期飘泊
年老多病,抱病登台
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孤独
触景
悲凉萧瑟
凄凉秋景句:
风__天__猿____,渚__沙__鸟____。
____落木 _____,____长江______。
忧国伤时句:
万里 _________,百年__________。
艰难 _________,潦倒__________。
背诵提示:
当堂训练
1、下列对《登高》的艺术特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半部分写登高所见之景,苍凉阔大;后半部分写登高感触之情,沉郁悲伤。
B.诗人通过重阳节登高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
C.这首诗前四句写景,紧扣秋之特色,后四句抒情,事事感慨,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简洁明丽的风格。
D.这首诗不仅语言雄健有力,而且做到了前后相对,句中自对,更显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感。
【答案】C(“简洁明丽”不对,应为“沉郁顿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中风急二字一开头就以猎猎秋风,把读者带入了苍凉肃杀的秋景之中。
B、诗歌八句四联皆对仗,很好的表现了诗人“尽善尽工”的艺术风格。
C、诗歌颈联和尾联由写景转入抒情,抒发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D、尾联中的“艰难”就是指作者的自身命运,并非兼指国家的命运。
D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翻译】 万里长江犹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缎伸向远方,淮河两岸青翠的远山连绵起伏。
江上的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如同离弦的箭;山上的清泉从高耸陡峭的悬崖上飞奔而下,仿佛迅捷的闪电。
道道晚霞都变成了白白的云朵,一弯新月宛若刚刚展开的扇子。从塞外归来的大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宛如一条细细的银线。
【答案】(1)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排比: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夸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静动角度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赏析情景交融句的方法
这几句通过描写……等景物(或意象),营造了一个……的意境(用两个词语即可),表现了诗人……的感情,运用了……的抒情手法。
答题指导
1、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运用了哪些意象,渲染了秋江景物的什么特点?
运用迅疾的秋风、_____、 _____、 _____、_____、 _____这些意象,渲染了秋江景物的______________。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迷蒙、灿烂、阴沉、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空阔等。)
2、颔联写了什么景物?创设了怎样的意境?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选择:
(意境:凄凉、凄清、高远、广阔、旷远、悲怆、雄浑、宏伟等。
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感伤、悲怆等。)
当堂训练(走进高考)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⑵“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问:结合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向渔人问讯的情景。“渔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