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乘加 乘减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8月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能运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意义,会计算乘加、乘减算式。 2.教学难点:能运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吧! 新授课 师:你们瞧!小朋友们正在玩旋转木马呢!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图中有4组旋转木马,其中有3组旋转木马上都坐了3个人,有1组旋转木马上只坐了2个人。 师: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我们可以用〇表示人数,有3组木马上坐了3个人,有1组木马上坐了2个人,要求一共坐了多少人?就把4个组的人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3+3+2=11。 师:你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2:有3个组的人数相同,都坐了3人,就有3个3人,我们可以先求出这3个组的人数,用乘法计算为3×3=9人,然后再加上最后一组的2人,就是9加2等于11。 师:我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相同的地方是两个算式都有加2,表示的是最后一个旋转木马上的2人。师: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不同的地方是第一个算式是3+3+3,第二个算式是3×3。虽然这两个算式不同,但它们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求3个3的和是多少。 师:是的,这两个算式虽然不同,但表示的意思却是相同的,我们可以把这样只有一个加数不同的连加算式写成这样有乘有加的算式,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 师:求一共坐了多少人?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 生:我们可以假设4个旋转木马上都坐了3个人,就有4个3人,用乘法计算3×4=12人,但是最后一组旋转木马上的这个人是假设的,应该把她减去,就是12-1=11人。像这样有乘有减的算式叫做乘减算式。 师:同学们,求一共坐了多少人?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结果都等于11人。可见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个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孩子吧!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乘加乘减,乘加乘减可以解决几个数量相同的部分和一个数量不同的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的问题,在这样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课堂练习 师:同学们,你学会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吧!这里有一些桃子,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请你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来算一算吧! 生1:我们可以这样想:前4盘桃子,每盘都有3个,就是4个3,最后1个盘子里还有1个桃子,也就是5个盘子里的桃子的数量比4个3多1,列式为3×4+1=13个。 生2: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最后一个盘子里只有1个桃子,我们再给它添上2个,现在每个盘子里都有3个桃子,就是5个3,再减去添上的2个就是5个盘子里的桃子的数量,它比5个3少2,列式为:3×5-2=13个。 师:同学们你做对了吗?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学会了用乘加乘减解决求几个数量相同的部分和一个数量不同的部分合起来是多少的问题,还知道了在计算乘加、乘减算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