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战国
春秋
公元前
2000
1000
1500
500
约2070
约1600
1046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771
770
476
475
221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壹· 新形势,新格局
春秋后期形势图
战国时期形势图
结合课本P33和图片,说说战国时期政治形势又有什么变化?
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东南西北北到南
齐楚秦燕赵魏韩
1.战国七雄
长平之战
参战兵力:秦军约60万、赵军约45万
交战时间:三年
战争结果:赵军大败,40万军队被活埋
桂陵之战
参战兵力:齐军约8万、魏军约8万
交战时间:一年
交战区域:邯郸、桂陵
马陵之战
参战兵力:齐军约10万、魏军约10万
纸上谈兵
围魏救赵
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3.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哪些特点?
2.著名战役
贰· 新制度,新潮流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渴望获得政治权利
各诸侯国统治者
渴望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
※直接原因(目的)
※根本原因
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利于地主阶级掌权
加强对人民管理
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富国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强兵
☆※商鞅变法
土地归周王所有→
部分土地归私人所有
集权
探究:听了这些法令,人们议论纷纷,不同阶层(地主、士兵、农民、贵族)的人对法令的看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商鞅变法对秦国和整个中国社会的演进起什么作用?
十年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百年 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前260年)
百三十年 “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阿旁宫赋》
商鞅变法之后
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叁· 新发展,新规划
都江堰
一个专家:
三个主体工程:
三大功能:
一大影响:
李冰(公元前256年 秦国 岷江)
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防洪、灌溉、水运
“天府之国”
鱼嘴:将泯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滚水坝,在洪水期用于分洪,并减少泥沙淤积(排沙)。
宝瓶口:在内江下游人工凿山开出的出水口,引水流入网状的渠道,灌溉农田。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修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影响: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都江堰都江堰,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先民哪些品质呢?
勤劳、勇敢、智慧、创新精神、朴素的环保意识……
小结:都江堰
建筑
结构
功能
影响
战国开始
秦朝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56年
公元前221年
新形势
新制度
新发展
统一
变化:从土地归周王所有,到部分土地归私人所有。(2分)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2分)
商鞅变法。(1分)
国富: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3分)
兵强: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1分)
生产力的发展;(2分)
统治者的变法改革措施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