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导入
长翅帽
1
学习目标
2
3
知道北宋建立的基本史事。
掌握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知道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史事。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先导阅读,整体感知
温故知新: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本课目录思考,北宋建立后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加强统治的?
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王安石变法
藩镇割据
武将专权
五代十国
北宋
改革弊政
巩固统治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典故
北宋统一 方针
意义
赵匡胤(宋太祖)
960年
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局面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实现了局部统一。
想一想:北宋实现全国统一了吗?
没有
【时空观念】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地方权力过大,中央势弱。
收回地方政府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集权于中央。
强干弱枝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宋史·职官志》
根据材料思考,宋太祖是如何收其精兵的?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材料一
【史料实证】
调兵权
统兵权
更戍法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结思考,宋太祖是如何夺其权的?
【史料实证】
材料三: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 《宋史·职官志》
材料二:太祖曰: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设若干副宰相共同议政;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材料一:宋初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而宰相遂不获预闻兵士……又财物归之三司,亦非宰相所得预。——钱穆《国史大纲》
二府三司制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思考,宋太祖是如何制其钱谷的?
【史料实证】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续资治通鉴长编》
皇 帝
宰相
(百官之首)
中央
地方
节度使
(行政权、财权、兵权)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对比宋朝改革前后中央和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思考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三司
中书门下
(政事堂)
枢密院
三司使
财政
枢密使
军政
御史台
御史中丞
监察
宰相、副宰相
行政
中央
地方
知州(文臣)
转运使-收财政于中央
通判
(分权监督)
皇 帝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知识总结,填充表格内容。
中央集权 措施 军事 (收其兵) 政治 (夺其权) 中央
地方
经济 (制钱谷) 影响 取消节度使的收税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文臣担任州县长官,三年一换;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①解初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有利既有弊。一方面削弱了地方实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导致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低下;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最终形成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唯物史观】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从唐朝到宋朝,武将和文官的地位出现了什么变化?阅读教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
武将地位下降,文官地位提高;重文轻武政策。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汪洙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分析重文轻武有哪些具体表现?
1
材料三: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材料一: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材料二: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田况《儒林公议》
3
2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史料实证】
压抑武将而非轻视武备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重文轻武的政策对宋朝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材料一:赵宋王朝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史料实证】
“重文轻武”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弊端。一是由于武人地位低下,尚武之风衰微,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不利的。二是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一些文官不懂军事,却担当统帅,往往出现指挥失误。武将有指挥才能,却受到猜忌和各方牵制,无法发挥作用。三是大量选拔文人做官,官俸的增加给国家财政和老百姓带来很大负担。
武人地位低下,文臣掌兵,严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大量选拔文人做官,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导致办事效率低下,朝廷财政支出增加。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根据材料小组讨论重文轻武存在哪些弊端?
【史料实证】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教师指导
目标导学三:王安石变法
北宋所采取的强干弱枝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还带来了哪些问题?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钱穆《国史大纲》
外部军事积弱内部财政积贫
农民起义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王安石变法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王安石变法
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时间 皇帝 目的 措施 经济
军事
影响 结果 宋神宗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1069年
保甲法
失败
问题探究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三:王安石变法
根据材料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尽管本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无畏精神,积极投身变法,但他的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结果欲速不达,反而致使“天下汹汹”......王安石想富国富民,但他的“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重点却偏向了“取天下之财”,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而且变法是在北宋的上层建筑不能有效维护其经济基础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改良是不可能解决封建社会固有的矛盾的,其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结局。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②王安石变法急功近利,脱离实际;
③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负担。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框架构建,知识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建立
局部统一
原因表现
影响
巩固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政策
①时间
②人物
③都城
④典故
内容
影响
赵匡胤(宋太祖)
960年
开封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大大加强。
军事:解除...控制...调换...
政治: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文臣;通判
经济:转运使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
积贫积弱
王安石变法
重用文臣、抑制武将、发展科举
课堂检测,直击中考
1. (2022年四川德阳)宋太祖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又在州级机构中另设一官职,与州长官同签文书,以分散长官权力。当时另设的官职是( )
A. 转运使 B. 刺史 C. 按察使 D. 通判
2. (2022年四川自贡)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
A. 促进阶层流动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推动教育发展 D. 加强思想控制
D
B
3.(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 )
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 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
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
4.(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