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课后作业(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要反映在2014—2018年这5年某地玉米、大豆产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用( )统计图。
A.单式折线 B.复式条形 C.复式折线
2.“小明和爸爸一起出门去散步,走到街心花园,小明遇见了小红,两人玩了一会儿后,小明回家做作业了,爸爸看他们玩了一会后向远处超市走去。”下面图( )正确描述了爸爸的行为。
A. B. C.
3.下面( )可以表示先骑自行车、后乘公共汽车的情景。
A. B. C.
4.既要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够清楚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用( )。
A.统计表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5.下图是某摩托车厂2018年上半年各某摩托车厂2018年上半年产量统计图,下面的结论正确的( )。
A.第二季度产量共350辆
B.四月份到五月份的月产量增长最快
C.从一月份到六月份月产量逐渐增长
二、填空题
6.下图是、两市今年上半年降水量情况的统计图。
(1)( )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毫米。
(2)市( )月到( )月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 )毫米。
(3)市第一季度平均每月降水( )毫米。
7.甲、乙两车从A城的同一车站出发,开往相距210千米的B城,两车的行驶情况如图:
(1)乙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2)甲车在( )至( )这一时间段速度较快,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3)甲车提速后在( )时追上乙车,按照这样的速度,甲车再行驶( )小时到达B城。
8.甲乙两船去年5月8日航行情况如下图:
(1)乙船平均每小时行驶( )千米。
(2)10时整,两船相距( )千米。
(3)甲船在途中停留了( )小时。
(4)16时整,甲船行驶的路程是乙船的。
9.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要了解10年来中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可以绘制( )统计图。
10.已知动点P以每秒的速度沿左图长方形的边框按从A→B→C→D→A的路径移动相应的的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如图乙中的图象表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长是( )。
(2)图乙中的a是( )。
(3)图乙中的b是( )秒。
(4)图甲中的长是( )厘米。
三、判断题
11.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 )
12.折线统计图中,某段线段比较平缓,表示该段变化幅度较小。( )
13.想要了解最近几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条形统计图。( )
14.要对比汉中和西安2018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
15.要反映甲、乙两人某学期各个单元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
四、解答题
16.小明骑车从家里出发去图书馆,借书后直接回家。下图表示在这段时间里小明离家的路程变化情况。
(1)小明在图书馆停留了( )分钟。
(2)小明家距离图书馆( )千米。
(3)小明从图书馆回家时平均每分钟行多少千米?
17.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2018年比2017年台式和手提电脑各增加多少万台?
(2)2018年与2017年相比哪种电脑增长得快一些?
(3)你还知道那些信息?
18.根据下面统计图回答问题。
(1)明明和亮亮第( )次跳远成绩相差最多,相差( )米。
(2)从这两名同学中选一名参加跳远比赛,你推荐谁去?结合统计图说明理由。
19.如图的折线图表示的是乌龟和兔子赛跑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前5分乌龟和兔子的速度各是多少?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几分?
(2)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几分?乌龟比兔子早到几分?
20.我校航模社团两架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如下表:
(1)根据表格中的信息,把两架飞机飞行高度在图中分别描点并连线。
(2)( )号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两架飞机第一次达到相同高度是在第( )秒。
(3)如果要选一架可以稳定在一定高度持续10秒的飞机完成高空悬挂条幅任务,你认为选择哪一架,为什么?
参考答案:
1.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只表示1个项目的数据及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同时表示多个项目的数据及变化情况,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因为折线统计图能更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及变化情况,所以为了具体形象地反映5年来某地玉米、大豆产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条形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B
【分析】爸爸用图来表示应是爸爸离家的距离逐渐变远,然后看小明同小红玩时的距离固定,然后再离家变远,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B正确描述了爸爸的行为。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利用信息找到所需要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这些关系即可确定图象。
3.A
【分析】根据折线的高低变化趋势,即可判断出速度的快慢,自行车速度比公共汽车速度慢,自行车的速度折线应比公共汽车的折线低,以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速度折线趋势应该是先低后,由此可做出选择。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分析和认识,折线图纵轴表示是速度的高低,故自行车的速度低于汽车,以此即可做出判断。
4.C
【分析】统计表的特点:反映情况、说明问题;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详解】由分析可知,既要表示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C
【点睛】考查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熟记它们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B
【分析】A、根据折线统计图求出4,5,6月份的产量之和,得到第二季度产量即可做出判断。
B、从统计图中,找到倾斜度最大的线段,得到4月到5月产量增长最快。
C、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即可做出判断。
【详解】A、540+700+600
=1240+600
=1840(辆)
第二季度的产量为1840辆,本选项错误。
B、4月到5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本选项正确。
C、从1月到5月月产量逐渐增长,5月到6月月产量减小,本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考查了折线统计图,从图中折线的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以及它的倾斜度,可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幅度或发展趋势。
6. 3 15 5 6 102 24
【分析】(1)那个月上的两个点距离最近,则这个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把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减,即可求出相差多少毫米。
(2)观察表示A市的折线,5月到6月的线段最长,倾斜角度最大,说明降水量上升得最快。把A市5月和6月的降水量相减,即可求出上升了多少毫米。
(3)B市第一季度3个月的降水量分别是52毫米、10毫米、10毫米。用3个月降水量之和除以3即可求出第一季度平均降水量。
【详解】(1)25-10=15(毫米)
3月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相差 15毫米。
(2)170-68=102(毫米)
A市5月到6月降水量上升得最快,上升了102毫米。
(3)(52+10+10)÷3
=72÷3
=24(毫米)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观察统计图,找出有用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 45 10:00 12:00 75 12 0.4
【分析】(1)乙车4小时行驶了180千米,用“路程÷时间-速度”即可求出它的速度;
(2)折线越陡表示速度越快;
(3)折线相交于一点表示行驶距离相等即为追上。用剩余的路程除以速度即可得到再行驶的时间。
【详解】(1)由图可知,乙车8:00出发,12:00时行驶了180千米,共行驶4小时;
180÷4=45(千米)
(2)观察图可知,甲车在10:00至12:00这一时间段速度较快;
(180-30)÷2
=150÷2
=75(千米)
(3)由图可知,甲车提速后在12时追上乙车;
(210-180)÷75
=30÷75
=0.4(小时)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正确读懂图意,获取有效信息。折线统计图横轴表示行驶时间,数轴表示行驶距离。
8.(1)40
(2)80
(3)2
(4)
【分析】(1)由图可知:乙船行驶时间是16-6=10小时,行驶了400千米,根据路程÷时间=速度,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10时整,甲船行驶了80千米,乙船行驶了160千米,求差即可;
(3)路程没有变化的时间段就是停留的时间;
(4)16时整,甲船行驶的路程是320千米,乙船行驶的路程是400千米,用甲船行驶的路程÷乙船的路程即可。
【详解】(1)乙船平均每小时行驶400÷(16-6)=40千米。
(2)160-80=80(千米)
(3)10-8=2(小时)
(4)320÷4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正确提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9.折线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详解】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要了解10年来中国人口的变化情况可以绘制折线统计图。
【点睛】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0. 6 18 14 8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点P在AB 边移动,用了3秒时间,每秒速度是2cm,AB的距离用P点移动的速度×时间,即2×3=6cm;
(2)根据题意可知,从B点向C点移动,又移动了6-3=3秒,距离是2×3=6cm,就是三角形的高,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底×高÷2,底是6cm,高是6cm,代入公式即可;
(3)根据题意可知,点P从B点移动,到C点时间是7-3=4秒,从A点到C点的时间是3+4=7秒,图中b点的时间等于点P移动长方形一周,就是7×2=14秒;
(4)点P从B点到C点的时间是7-3=4秒,速度是2cm,根据距离=速度×时间,BC的长:2×4,即可解答
【详解】(1)2×3=6(cm)
(2)2×(6-3)×6÷2
=2×3×6÷2
=6×6÷2
=36÷2
=18(cm2)
(3)7×2=14(秒)
(4)2×(7-3)
=2×4
=8(cm)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
11.√
【分析】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折线统计图的主要特征就是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反映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
【点睛】理解并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12.√
【分析】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所统计的数量的多少,依一定的次序,描出相应的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结成一条折线,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折线统计图。
从图中折线的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以及它的倾斜度,可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幅度或发展趋势。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折线统计图中,某段线段比较平缓,表示该段变化幅度较小,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3.×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判断。
【详解】想要了解最近几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况,应该选择折线统计图,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4.√
【分析】条形统计图特点: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特点:可以看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详解】要对比汉中和西安2018年降水量变化情况,应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此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15.√
【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两个不同数值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和两者之间的对比情况。
【详解】甲、乙两人某学期各个单元测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6.(1)60;(2)5;(3)0.25千米
【分析】(1)小明在图书馆待的时间是从60分钟到120分钟,即待了120-60=60(分钟)。
(2)从图中可知,从家一共走了5千米,所以小明家距离图书馆5千米。
(3)因为是要求回家时速度,所以路程5千米除以回家时用的时间(140-120)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120-60=60(分钟)
答:小明在图书馆停留了60分钟。
(2)小明家距离图书馆5千米。
(3)5÷(140-120)
=5÷20
=0.25(千米)
答:小明从图书馆回家时平均每分钟行0.25千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统计图的分析,以及运用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解决问题。
17.(1)台式电脑增加了0.71万台,手提电脑增加了0.42万台
(2)台式电脑
(3)见详解
【分析】(1)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2)根据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把2018年比2017年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增加的台数进行比较即可。
(3)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2013年台式电脑的销售量比手提电脑的销售量多,还知道2016年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的销售量相差最少。据此解答。
【详解】(1)3.34-2.63=0.71(万台)
3.12-2.70=0.42(万台)
答:2018年比2017年台式电脑增加了0.71万台,手提电脑增加了0.42万台。
(2)0.71>0.42
答:2018年与2017年相比台式电脑增长得快一些。
(3)从图中可知,2013年台式电脑的销售量比手提电脑的销售量多,还知道2016年台式电脑和手提电脑的销售量相差最少。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8.(1)4;0.7;
(2)见详解
【分析】(1)明明和亮亮第4次跳远成绩相差最多,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解答。
(2)明明的成绩起伏较大,不稳定,亮亮的成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推荐亮亮去参加比赛。据此解答。
【详解】(1)3.2-2.5=0.7(米)
明明和亮亮第4次跳远成绩相差最多,相差0.7米。
(2)明明的成绩起伏较大,不稳定,亮亮的成绩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推荐亮亮去参加比赛。(答案不唯一)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9.(1)兔子40米/分;乌龟8米/分;24分钟
(2)28分钟;5分钟
【分析】(1)用前5分钟它们的路程分别除以时间即可求出乌龟和兔子的速度;用总路程分别除以它们的速度求出各自需要的时间,再相减即可;
(2)根据统计图可知,兔子在5分钟到33这段时间内路程保持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它在睡觉,据此解答即可;乌龟到终点的时间为30分钟,兔子到终点的时间为35分钟,两者相减即可。
【详解】(1)200÷5=40(米/分);
40÷5=8(米/分);
280÷8-280÷40
=35-7
=28(分钟);
答:兔子的速度是每分钟跑40米,乌龟的速度是每分钟爬8米,按这样的速度,兔子应比乌龟早到24分钟;
(2)33-5=28(分钟);
35-30=5(分钟);
答:实际上兔子中途睡了28分钟,乌龟比兔子早到5分钟。
【点睛】本题较易,读懂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见详解
(2)奋斗;15
(3)勇气号;在25米高度比较稳定。
【分析】(1)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图纸的大小,确定纵轴和横轴每一个单位的长度;根据纵轴、横轴的单位长度,画出纵轴和横轴,并画出方格图;根据各数量的多少,在方格图的纵线或横线(或纵、横的交点)上描出表示数量多少的点;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写出标题,注明单位,可以写明调查日期或制图日期。复式折线统计图还要画出图例。
(2)观察统计图,横轴表示时间,时间越靠右越长;第一次重合的数据点表示高度相同,找到对应时间即可;
(3)观察统计图,数据平缓的表示稳定,据此分析。
【详解】(1)我校航模社团两架飞机飞行时间和高度统计图
(2)奋斗号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两架飞机第一次达到相同高度是在第15秒。
(3)选择勇气号飞机,因为勇气号在同一高度保持的时间长,比较稳定。
【点睛】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