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0 11: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天津东丽·统考一模)下图所示漫画反映的是19世纪后半期“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它生动的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根源 B.进程 C.结果 D.导火线
2.(2022·天津红桥·统考二模)“1914-1918 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这段话评价的是
A.叙利亚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3.(2022·天津津南·统考一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900万人战死,2000多万人受伤,350万人终身残疾。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6%。”材料印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持续时间特别长 B.欧洲是主要战场 C.重新划分了世界 D.美国的收益最大
4.(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在列宁的领导下,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这次革命被称为
A.法国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古巴社会主义革命
5.(2022·天津西青·统考模拟预测)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革命的首要不同点是( )
A.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的社会革命
C.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革命 D.建立新的政治制度的革命
6.(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有学者称1917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年,其主要依据是这一年:
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 D.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7.(2023秋·天津南开·九年级校考期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国际秩序做了安排,这两次会议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B.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C.都对战败国德国进行了掠夺 D.都暂时调整了战胜国的关系
8.(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音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这两次会议”形成了
A.凡尔赛体系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趋势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校考期末)《顾维钧回忆录》里写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形发生在
A.1919年的巴黎和会 B.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
C.1938年的慕尼黑会议 D.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10.(2022·天津河东·统考二模)与右图所示内容有关的会议是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1.(2022·天津河西·统考二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世界政治格局和中国的影响分别是( )
A.形成了维也纳体系、分享胜利 B.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任人宰割
C.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和平崛起 D.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洗雪耻辱
12.(2022·天津南开·统考一模)1914年,萨拉热窝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战火遍及欧亚非三洲,战后战胜国建立了自己所追求的世界新秩序。材料中战后的世界新秩序是( )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美苏冷战 D.世界多极化趋势
13.(2022·天津·模拟预测)它是一个迂回过渡的政策,它有机处理了应然与实然、进攻与退却、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长远目标与近期规划的关系,为落后国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提供了方法借鉴。该政策( )
A.形成了苏联模式 B.巩固了工农联盟
C.强化了资本主义制度 D.确立了福利制度
14.(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1940年与1922年相比,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10倍,工业产值增长23倍,农业产值增长2.1倍,铁路运输货运周转量增长22倍,固定资产增长23倍,基建投资增长25倍,工人和职工数量增长4.4倍。以上数据反映了( )
A.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复苏 B.赫鲁晓夫改革存在严重偏差
C.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15.(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16.(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材料意在说明
A.“苏联制度"缺乏效率 B.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C.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D.苏联模式的积极影响
17.(2022·天津·统考模拟预测)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俄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B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苏联模式”形成
C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D 1991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解除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8.(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历史社团开展“我和伟人共成长”主题读书活动,活动分为三个版块。
【读伟人成长 思民族未来】
1893 年 诞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1902 年 在私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1910 年 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
1911 年 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915 年 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期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
1918 年 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节选自《毛泽东》(大画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从上述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到,他曾受到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
【忆伟人论断 寻革命道路】
1927 年,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为践行这一论断,毛泽东领导的武装起义是什么?此后,他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听伟人声音 感使命担当】
1949 年,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3)“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你如何认识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19.(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事关联】
材料一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1年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一一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编制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写出“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时间。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并说明提取的理由。
【互联互通】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1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图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相学相鉴】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布尔什维主义这几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摘编自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3)李大钊发表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布尔什维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为哪一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指导?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帝国主义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幅漫画是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获得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它生动的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故A正确;BCD错误。综上故选A。
2.C
【详解】根据题干“1914-1918 年的战争”结合所学知识,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历时四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C项正确;叙利亚战争爆发与公元前192年,排除A项;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排除B项;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5年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依据“德、俄、法、奥的伤亡人数占全部伤亡人数的66.66%。”可见材料印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主要国家伤亡人数占了伤亡总数的大部分比例,由此可见欧洲是主要战场,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A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也没有体现美国的收益,CD排除。故选B。
4.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在1917年11年,11月是俄历10月,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C项正确;法国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1871年,排除A项;俄国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3月,排除B项;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人是卡斯特罗,时间是1959年,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起义者迅速占领彼得格勒火车站、中央发电站、电话总局和国家银行等站略要点,攻克临时政府盘踞的最大据点--冬宫。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A项正确;推翻了旧的统治阶级、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十月革命体现出的首要不同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
6.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7年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从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改造成为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创造了重要前提;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被看作是世界历史的开端。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1917年、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是解题的关键,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人类开始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被看作是世界历史的开端。
7.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国际秩序做了安排,前者制裁德国,后者限制日本,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C项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战后国际秩序做了安排,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 ,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都暂时调整了战胜国的关系,排除ABD两项。故选C项。
8.D
【详解】依据题干“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各大国都是带音各自的计划来到谈判桌前的,经过激烈的交锋和妥协让步,它们又不得不部分放弃自己的计划,接受这两次会议对世界新秩序的整体安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一战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召开的国际会议,被英,法,美等大国所操纵,确定了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项正确;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排除A项;两极格局是在二战后形成的,排除B项;多极化趋势是在冷战后形成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五四运动,故A符合题意;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经过斗争,在会外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了山东主权,后来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故B不符合题意;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有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目的是讨论欧洲战后重组问题。会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中“美”“日”“英”“海军竞争”“争夺中国”“远东利益”等信息可知与华盛顿会议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华盛顿会议,会议有两个主要议题,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远东和太平洋问题,会议建立了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确立了它们在东方实力对比的新格局,但它并未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它使日本受到一定的抑制,而且使中国回归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此后,美日两国之间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A项正确;一战后,列强召开巴黎和会,主要讨论处置战败国德国等国的问题,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体系,排除B项;1945年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排除C项;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会晤,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巴黎和会。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会议签署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九国公约》的签订使中国又恢复到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B项正确;中国没有分享胜利,排除A项;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排除C项;二战期间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914年,萨拉热窝一声枪响,引爆了整个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萨拉热窝事件引爆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主要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华盛顿会议重新调整并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个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B项正确;ACD项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排除。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恢复发展经济,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看似是倒退,但它符合当时的国情,是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所以,材料中的“它”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B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苏联模式,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是要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C项;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福利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题干数据显示苏联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固定资产等方面均呈现出增长势头,说明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D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二战后美国援助西欧经济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在斯大林去世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详解】根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知,苏联模式侧重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幸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选A。
16.D
【详解】1936 年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种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材料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产生的积极影响,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说明斯大林模式的消极影响,排除A;材料中苏联体制是斯大林模式,排除B和C。故选D。
1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故B符合题题意;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为苏俄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奠定基础,A错误,不符合题意;戈尔巴乔夫改革促使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的减弱,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C错误,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霸权主义威胁并没有因此而解除,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
18.(1)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答出三点即可)
(2)起义:领导秋收起义
变化:由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亦可)
(3)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事件:根据材料“1910 年高等小学堂读书,受康有为、梁启超思想影响”,可知曾受到1898年戊戌变法的影响;根据材料“1911 年中学读书,受同盟会影响,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可知曾受1911年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1915 年开始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可知曾受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根据材料“1918年开始接受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可知曾受1917年十月革命的影响。
(2)第一小问,起义:根据材料八七会议提出著名论断,再结合所学可知,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开始比较顺利,但由于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辟了井冈山道路。
(3)第一小问,标志:根据材料1949年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可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和关键信息得出答案,如【读伟人成长 思民族未来】这一材料里的1915年、《新青年》等信息,再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这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忆伟人论断 寻革命道路】这里的材料也是通过1927年、八七会议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在八七会议后开始领导秋收起义;【听伟人声音 感使命担当】这则材料中的认识可从新中国成立的国内意义着手。
19.(1)19世纪70年代。
俄国十月革命。两者都是无产阶级斗争(或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或《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斗争,《共产党宣言》发表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是电力和内燃机;“信息时代”
(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
【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于1871年,属于19世纪70年代。图表中与“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属于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理由是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革命。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图1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布尔什维主义传播到中国后,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指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