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0 11:4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秋·天津河东·九年级统考期末)标志着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查理 马特改革 D.梭伦改革
2.(2022秋·天津红桥·九年级统考期末)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时在位的统治者是
A.克莱武 B.孝德天皇 C.源赖朝 D.伯里克利
3.(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从公元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关于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地方设郡、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C.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D.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4.(2022秋·天津滨海新·九年级统考期末)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转折点"解释正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B.进入奴隶社会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进入封建社会
5.(2022秋·天津河北·九年级天津五十七中校考期末)日本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
A.主公
B.将军
C.天皇
D.国家
6.(2022·天津西青·统考模拟预测)世界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古代埃及——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C.古代希腊——《荷马史诗》 D.古代罗马——《一千零一夜》
7.(2022秋·天津滨海新·九年级统考期末)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和观点。下列关于三大宗教的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B.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
C.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
D.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2022秋·天津·九年级统考期末)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公社是在( )
A.麦加 B.麦地那 C.巴格达 D.大马士革
9.(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世界古代史上,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击败中国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牙;版图横跨亚、欧、非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0.(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以下对二者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曾创立世界性的宗教
B.都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C.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都善于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
11.(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下列国家中,不信仰基督教的是( )
A.法兰克王国 B.查理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2.(2022秋·天津河东·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 (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查理曼帝国
13.(2022秋·天津河北·九年级校联考期中)“帝国版图内的居民经过长期融合,逐步形成了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字,统一的宗教信仰。”“统一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二、综合题
14.(2022·天津南开·统考模拟预测)材料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一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9年5月15日)
材料二: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一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2013年9月7日)
材料三:15世纪初,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每次都到访印尼群岛,足迹遍及爪哇、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留下了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佳话,许多都传诵至今。几百年来,遥远浩瀚的大海没有成为两国人民交往的阻碍,反而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友好纽带。
——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一东盟命运共同体一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2013年10月3日)
材料四:1949一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材料五:
时间 与新中国建交国家
1949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
1972 马耳他、墨西哥、阿根廷、英国、荷兰、希腊、日本、联邦德国、卢森堡、澳大利亚、新西兰……
1992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内容,写出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是由什么人传入欧洲的?“佛教东传”后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你能说出一个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内容,分析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内容,请你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实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结合“丝绸之路”提出了什么倡议?
(4)结合材料四、材料五提供的信息及所学知识,请你分析1949年和1972年中国与外国先后出现两次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1992年,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峰,与此前一年国际上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5)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15.(2022·天津西青·统考一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具有里程碑意义。
——节选自习近平的讲话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从世界学习的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并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公元前 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16.(2022秋·天津南开·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我们了解得很少,对它的研究,目前只能依赖考古发掘。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能代表“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的成果各一项。“依赖考古发掘”来了解印度早期文明可通过哪些文明遗址?
材料二: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往很早就已发生。通过商人、使节、游历者、文人学者的来往,各地的文明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传播与交流……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和交流的工具。
(2)依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内容写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材料三: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
(3)依据所学内容,写出曾被“日耳曼人”灭亡的国家和“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各一例。
(4)结合所学内容写出两例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参考答案:
1.B
【详解】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伯里克利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代表人物,查理 马特改革时任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的改革,ACD都与日本无关,排除ACD。故选B项。
2.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日本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大化改新”,B项正确;克莱武是侵略印度的西方侵略者,排除A项;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了镰仓幕府,排除C项;伯里克利是古代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所以“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不是大化改新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排除C项;;“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地方设郡、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
4.D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日本的大化改新是向中国唐朝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的改革,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这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D项正确,排除B项;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是大化革新的影响,排除A项;废除了土地私有制是大化革新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随着土地兼并的盛行,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的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年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武士”,武士对自己的主公效忠,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是武士效忠的对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D项符合题意;象形文字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A项;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排除B项;《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观点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属于观点,D项正确;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都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B项;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属于历史史实,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9.B
【详解】8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此时正是中国唐朝时期,故B项正确;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不符合“中国唐朝”,排除A项;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二者都不符合“跨亚、欧、非的帝国”,排除C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于13世纪,16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0.D
【详解】阿拉伯帝国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日本吸收中国唐朝文化进行大化改新,故D项正确;日本没有创立世界性的宗教,排除A项;日本没有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排除B项;日本没有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详解】阿拉伯帝国信仰伊斯兰教,D项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都信仰基督教,AB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者哈里发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把原来只局限于阿拉伯半岛的国家扩张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拜占庭帝国,原为东罗马帝国;选项C亚历山大帝国,是亚历山大建立的;选项D查理曼帝国,是查理大帝统治时期;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创立的宗教是伊斯兰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其它地方和北非等地,对这些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D符合题意;佛教诞生于古印度,A排除;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一带,B排除;道教诞生于中国,C排除。故选择D。
14.(1)阿拉伯人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或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等)。(写出其中一个即可)
(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一带一路。
(4)1949年,苏联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或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苏联解体。
(5)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解析】(1)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佛教东传”后对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南北朝时,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开凿可许多石窟,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2)
根据材料二“……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根据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的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实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结合“丝绸之路”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4)
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国与外国先后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苏联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或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1972年中国与外国先后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是:972年,你了送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92年,中国出现了第三次建交高峰的原因是苏联解体。
(5)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5.(1)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思想: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联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方式: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作用和影响: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解析】(1)
根据材料一,由“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可知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由“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可知密切的民族交往;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可知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因此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在于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
(2)
根据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与民主、科学相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由“……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可知与马克思主义相关。因此中国从世界学习的引领社会发展的思想有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
(3)
根据材料三由“……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可知暴力冲突;由“……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可知和平交往。因此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有和平交往、暴力冲突。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都是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态。
16.(1)金字塔;佛教、种姓制度;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 达罗遗址
(2)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战争与武力征服);古希腊。
(3)西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
(4)①在文学、科学、建筑、艺术、医药、数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②保存并传播古希腊文化;③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等。
【分析】(1)
成果:根据材料一“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的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度文明。……古印度文明我们了解得很少,对它的研究,目前只能依赖考古发掘”,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文明的成果是金字塔;古印度文明的成果是佛教、种姓制度(一项即可)。文明遗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通过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 达罗遗址来了解印度早期文明。
(2)
方式:根据材料二“……但和平交往并非人类相处的唯一方式。古代战争和征服在带来灾难和痛苦的同时,也常常不自觉地充当了文明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可知,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战争与武力征服)。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能体现古代人类文明交流的两种主要方式的代表性国家是古希腊。
(3)
灭亡的国家:根据材料三“游牧民族的征战使古老的农耕文明受到巨大冲击,甚至遭到毁灭,如日耳曼人和蒙古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被“日耳曼人”灭亡的国家是西罗马帝国。建立的国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是法兰克王国。
(4)
贡献:根据材料三“……阿拉伯人则不同,他们在吸收融合被征服地区文明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灿烂的精神文明,并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处于黑暗之中的西方重新找回失落的文明,点燃起文艺复兴的熊熊烈焰,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在文学、科学、建筑、艺术、医药、数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保存并传播古希腊文化;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等方面列举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两例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