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0 11:5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2023年中考备考历史一轮复习走向近代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2·天津·模拟预测)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
2.(2022秋·天津河东·九年级统考期末)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西欧庄园的出现 D.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3.(2022·天津河北·统考一模)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些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这种作品出现的原因是( )
A.美洲大陆的发现 B.“三角贸易”的兴盛 C.人文主义的兴起 D.理性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4.(2022·天津和平·统考一模)莎士比业在《哈姆雷特》中将“人”比作“行为上的天使”“智慧上的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表明莎士比亚
A.强调法律至上 B.反对个性解放
C.忽视科学文化 D.提倡人文主义
5.(2022·天津滨海新·校考一模)“这一事件的意义如此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更在于)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一事件
A.涌现出众多人文主义的大师 B.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C.推动了法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D.促使资产阶级统治巩固与扩大
6.(2022·天津河西·统考一模)如图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
A.教会神学观念
B.人文主义思潮
C.启蒙运动思想
D.现代美术风格
7.(2022·天津河东·统考一模)史学家布克哈特在评论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理性主义 C.神权至上 D.人文主义
8.(2022·天津·模拟预测)“他们认识到个人无限的意志创造潜力,因而与神学权威建立了一种新的独立自主关系……涌现出人定胜天的科学精神。概而言之,人文主义世界观哺育了布鲁诺和康帕内拉的哲学,培养了伽利略的科学成就。”材料表明文艺复兴( )
A.主要在文学领域成果突出 B.推动了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C.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采取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
9.(2022·天津和平·统考二模)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中新阶级和新经济的要求。文艺复兴实质上反映的是
A.庄园领主们的要求 B.罗马教廷的要求
C.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新兴无产阶级的要求
10.(2022·天津·统考模拟预测)“这一事件的意义如此重大,这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更在于)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材料表明该事件( )
A.涌现出众多人文主义的大师 B.冲破了宗教神学思想的束缚
C.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 D.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11.(2022·天津和平·统考二模)1522年返回欧洲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因为这次航行
A.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推动欧洲各国力量发生变化
C.发现了美洲大陆 D.开辟了直通东方的新航线
12.(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一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是
A.迪亚士船队 B.麦哲伦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哥伦布船队
13.(2022·天津津南·统考一模)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  )
A.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B.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C.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D.新航路的开辟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4.(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19世纪梵高的油画作品。见图溯源,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5.(2022·天津南开·统考模拟预测)人们对世界大小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确切。16世纪,欧洲了解的世界由原先的约五千万平方英里,一跃为三亿一千万平方英里。推动这一变化产生的历史事件是
A.亚历山大东征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三角贸易
16.(2022·天津红桥·统考二模)14-16 世纪,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准备条件的两件大事是
①荷兰、法国等国间的殖民战争 ②新航路的开辟
③彼得一世改革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2022·天津河北·统考一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一战的结束
18.(2022·天津南开·统考一模)《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A.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B.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C.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D.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9.(2022·天津南开·统考一模)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0年间,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 )
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 B.经济往来的重要性 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 D.殖民活动的原始性
20.(2022·天津滨海新·统考二模)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三角贸易 B.新航路开辟
C.文艺复兴 D.英国侵略印度
21.(2022·天津西青·统考一模)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对于欧洲早期(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资金准备
①文艺复兴 ②新航路开辟
③“三角贸易” ④对外殖民掠夺 ⑤工业革命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22.(2022·天津红桥·统考三模)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是( )
A.荷兰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英国
二、综合题
23.(2022·天津东丽·统考一模)团结合作,是人类化解分歧、战胜困难的重要方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做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而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1300年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整个世界只有欧、亚、非三个大洲,且大洲之间基本没有交流。而恰恰是因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们的出现,才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
一一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
一一摘自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2000年前全球化成为事实”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促进了全球化?
(2)材料二中“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中“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是什么?《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起到了什么作用?
24.(2022秋·天津河北·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两个朝代的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从图一到图三,古代中外交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疆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2)材料二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所学指出哥伦布的真实的动机是什么?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再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3)材料三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三,说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
25.(2022秋·天津河北·九年级天津五十七中校考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材料三:恩格斯在谈文艺复兴时说:“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材料四:法语“启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启蒙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知识分子,法国是运动的中心,涌现出许多启蒙思想家。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思想?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哪个国家?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3)根据所学回答,“诗人”是谁?其代表作是什么?
(4)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举出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位著名代表。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这段话表明城市里人民是自由的,“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符合题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D
【详解】随着经济的发展,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说明西欧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故选D;西欧城市的兴起开始于10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A错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17世纪,与材料信息不符,B错误;9世纪欧洲出现庄园,与材料信息不符,C错误。
3.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代表人物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以人文主义为指导,以现实人物为主题,因此,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些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思想,排除AB两项;启蒙运动体现了理性,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将“人”比作“行为上的天使”“智慧上的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中资产阶级提倡的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的的主张,这一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法律,排除A项;反对个性解放、 忽视科学文化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的主张的发扬人的个性和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相矛盾,排除B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据题干“这一运动的意义如此重大,不仅是因为在运动中天才辈出……更在于它所宣扬的思想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样评价是因为“这一运动”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潮是人文主义,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
6.B
【详解】根据图可知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作者是达·芬奇,所以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故答案选B。
7.D
【详解】根据材料“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神学纱幕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运动,D项正确,排除C项;君主专制思想提出君权神授,排除A项;启蒙运动提出理性主义,排除B项。故选D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人文主义世界观哺育了布鲁诺和康帕内拉的哲学,培养了伽利略的科学成就”可知,这体现出,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繁荣,B项正确;布鲁诺、伽利略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不是文学家、资本主义,排除AC两项;材料说的是作用,不是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教会束缚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上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C项正确;庄园领主们、罗马教廷都属于封建势力,他们是文艺复兴反对的对象,排除AB两项;文艺复兴时期,无产阶级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文艺复兴是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冲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束缚。材料“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可知该事件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故B符合题意;A不是材料的主旨,启蒙运动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排除ACD。故选B。
11.A
【详解】1519-1522年,麦哲伦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说,A项正确;推动欧洲各国力量发生变化与麦哲伦的航行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排除C项;达伽马开辟了直通东方的新航线,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麦哲伦船队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实现了环球航行,B项正确;迪亚士船队、达·伽马船队是为了开辟经非洲到东方的航线,没有穿越大西洋、太平洋, 哥伦布船队仅穿越了大西洋,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3.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据所学知识可知,选项ABC属于历史现象,选项D属于揭示历史本质的表述。故D符合题意;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属于历史史实,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 亚洲和非洲,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排除A项;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变革和高速发展,排除C、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1500年前后进行的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没有导致材料中了解世界面积增加,排除A项;文艺复兴属于发现“人”的时代,排除C项;三角贸易属于殖民扩展的表现,晚于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故选B项。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拓展了人们的眼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交融,使世界开始整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物资基础。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步传到西欧其他国家。文艺复兴以人文 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表面上看是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实际上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反封建斗争。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综上所述14-16 世纪,为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准备条件的两件大事新航路的开辟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荷兰、法国等国间的殖民战争是从17世纪下半期开始的,①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③不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A项正确;材料指的是地理发现,不是思想革命、工业革命、军事斗争,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8.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9.D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早期殖民活动给西班牙带来了大量的原始财富积累,但是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劳动力,体现了这些殖民活动的血腥性和残酷性,体现了殖民者们的贪婪和罪恶,D项正确;本题没有体现出互利性,我们只能看到欧洲获利,非洲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排除A项;经济往来的重要性和商品贸易的普遍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依据图片路线从欧洲——非洲——美洲——欧洲呈三角形,标着出程、中程、归程等文字,结合课本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为了补充美洲劳动力,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因为贸易路线呈三角形,因此称“三角贸易”。A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1.A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和对外殖民掠夺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原始积累,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资金准备。文艺复兴为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所以答案选A。
22.D
【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最强大的殖民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是英国,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3.(1)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德意日法西斯;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也推动着技术的进步。而今天‘一带一路'已成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各国的关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2000年前全球化成为事实的标志性事件是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在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丰富了汉朝的经济文化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汉武盛世的形成。
(2)
根据材料“而恰恰是因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们的出现,才使世界原有的这种状态被打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3)
根据材料的内容和“摘自《联合国家宣言》”可知,这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材料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德意日法西斯。其“野蛮和残暴”的行径有: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焚烧书籍;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杀等。《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为创建联合国奠定了基础。
24.(1)图一:汉代。图二: 宋代。趋势:中外交通范围从亚、非扩展到欧、美。
(2)事件:郑和下西洋。动机:财富(黄金)。
(3)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殖民扩张积累的财富,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的优势。
【详解】(1)朝代:根据图一可以发现海上航线有两条,一条通向朝鲜、日本,另一条通往印度半岛南端,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汉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图二可以发现海上航线已经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宋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趋势:根据图片,图一交通主要在亚洲,图二扩展到非洲,图三已经拓展到欧美,所以,古代中外交通呈现的发展趋势是中外交通范围从亚、非扩展到欧、美。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疆域”,结合所学知识,15世纪上半叶中国发生的航海活动是郑和下西洋。真实动机:结合所学知识,哥伦布的真实的动机是寻找财富或黄金。
(3)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新航路开辟。条件:根据材料“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再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可以得出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有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新;殖民扩张积累的财富,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的优势。
25.(1)人文主义思想;意大利。
(2)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思想来宣言资产阶级新兴思想。
(3)但丁,《神曲》。
(4)理性;伏尔泰。
【详解】(1)根据“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他或她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
(2)之所以说“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是因为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思想来宣言资产阶级新兴思想。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恩格斯所说的“诗人”指的是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神曲》。
(4)根据“思想家们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代表有伏尔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