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0 14:3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基础,理解我国粮食生产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2.通过图文、数据等资料,了解我国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3.通过资料,理解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学习要点
1.教学重点:耕地保护对维持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维系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学习过程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概念: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________和_________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粮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危及粮食安全。
2.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_____________。
3.粮食生产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种植为基础,粮食总产量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4.特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了我国70%以上的耕地。
南方地区 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优等地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
北方地区 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我国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西北地区 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 1949—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速度约为人口增加速度的2.2倍,粮食安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1996年以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千克,基本上实现了__________平衡。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
(1)________________:1949年以前的数千年中,我国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
(2)_________________
①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②途径: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我国还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
(1)通过______________,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2)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3)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国独具特色的现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_____________”政策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其中,粮食储备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______________”的作用。现代粮食储备除延续历史上的救荒功能外,还具有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国家安全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原因:未来10—20年,我国人口规模在达到峰值之前将持续增加,即使饮食结构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发生重大调整,粮食总需求量仍将增加。
4.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在一定技术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
(2)为确保粮食安全所必需的耕地资源,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_______________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_______________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亩。
(3)为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区域 主要问题 农田
东北及内蒙古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黑土地土壤退化严重 黑土区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风沙盐碱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滴(喷)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
华北平原地区 中、低产田分布较广,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下降,地下水超采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改善耕层结构
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 中产田分布较多,土壤酸化日益加剧,污染严重 治酸控污,低产坡耕地改造或退耕恢复植被
西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干旱缺水,土壤贫瘠,耕地退化和次生盐渍化严重,地膜残留污染严重 发展节水农业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次生盐渍化,回收残膜
青藏高原区 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生态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 开展高原特色生态农田建设,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有效治理土地沙化现象
达标检测
1.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耕地面积只有20.24亿亩。人均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0%。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2)土地退化有多种类型,但不包括( )
A.烧荒导致土地荒芜 B.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损失
C.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碱化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2.下图为“2016年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及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东北地区缺少优等、高等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土壤肥力较低 B.机械化程度较低
C.水热条件不足 D.劳动力资源短缺
(2)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林 B.非农建设占用 C.灾害损毁 D.种植结构调整
3.下图为1980年与2018年四省(区)粮食产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下列关于各省区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黑龙江省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农业技术不断提高
B.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稠密,粮食市场需求不断增大
C.浙江省土地荒漠化加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下降
D.广东省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2)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全部采取轮作休耕制度,提高耕地质量
C.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D.依赖国际市场,拓宽渠道,增加粮食进口
4.根据湖南省郴州市的农业大县——桂阳县的调查统计,到2015年底,全县抛荒耕地18945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9%,个别村组抛荒面积达50%,耕地抛荒影响着我国粮食安全。下图示意该县抛荒景观。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因素与该县耕地抛荒呈负相关的是( )
A.人均拥有耕地面积 B.打工经济发展程度 C.当地的信息发达程度 D.当地的城镇化水平
(2)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针对耕地抛荒现象,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大力宣传粮食种植的重要性 B.强化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
C.调整惠农补贴资金 D.推行农业集约化经营
5.人口和资源问题能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下表为“我国1~101年人口和耕地面积相关数据表”。读表,完成以下两题。
年份(年) 人口(亿) 耕地(亿公顷) 人均耕地(公顷/人)
1750 2~2.5 0.6 0.24~0.3
1850 4.1 0.81 0.2
(1)这一时期我国耕地面积总数增加了,人均耕地面积却减少了,其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兼并严重 B.人口剧增 C.自然灾害频繁 D.战乱频发
(2)表中人口与耕地之间的变化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 )
A.只有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B.必须保持安定统一的国内环境
C.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D.只有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
6.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参考答案
1.答案:(1)B;(2)A
解析:(1)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资源少,A错;我国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B对;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C错;南方降水多,但是水田受地形影响,比较分散,D错。故选B。
(2)土地退化类型是指依据环境及土地退化原因区分出的土地退化类别,包括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等)、水土流失、化学污染、土壤肥力下降等,不包括烧荒导致的土地荒芜,故选A。
2.答案:(1)C; (2)B
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充足,但由于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故选C。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选B。
3.答案:(1)D;(2)C
解析:(1)黑龙江省因地处较高纬度,热量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A错;内蒙古自治区面积较大,人口密度低于其他三省区,“人口稠密”的描述错误,B错;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荒漠化加重”的描述错误,C错;广东省粮食产量降低,主要是因为城镇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农副产品(肉、蛋、奶、蔬菜等)需求量增大,许多农民不再种植粮食,而是选择产值更高的农作物种植,因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产量下降,D对。故选D。
(2)大规模开发滩涂和湿地,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A错;全部采取轮作休耕制度违背了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B错;科技水平提高能够扩大粮食种植范围、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C对;增加粮食进口不利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D错。故选C。
4.答案:(1)A;(2)D
解析:(1)耕地拋荒面积越大,则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越小,二者呈负相关,A对;打工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则拋荒面积越大,呈正相关,当地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则抛荒面积越大,呈正相关,B、D错;当地的信息发达程度与拋荒面积无关,C错。故选A。
(2)短时间内,无法提高人们对粮食种植重要性的认识,A错;强化村级组织的治理能力和调整惠农补贴资金不是改善耕地抛荒现象的最有效措施,B、C错;农业集约化经营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较高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是治理拋荒的最有效措施,D对。故选D。
5.答案:(1)B;(2)C
解析:(1)人均耕地面积=耕地总面积÷人口数量,读图分析可知,1750~1850年我国耕地面积总数由0.6亿公顷增加到了0.81亿公顷,同时人口数量从2亿左右增加到了4.1亿,人口增加幅度大大高于耕地的增加幅度,因此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故选B。
(2)由上题现象说明,一个国家要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要求人口的增长以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基础,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故选C。
6.答案:(1)B;(2)B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不断增大的是东北区,说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对;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华北平原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也是先增大后减小,A错;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西南区、东南沿海区不断减小,说明其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减小,C、D错。故选B。
(2)蒙新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B对;蒙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A错;经营规模可以扩大,C错;土地面积大,地块大,适宜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错。故选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