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同步练习(后附答案)
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坐在单位的窑洞里,听着 nǎo pàn_ 上传来的脚步声。老李忽然回想起临行前母亲为他做的一锅 yóu mó ,父亲倒的那盏 méi zi 黄酒。不知为何,yǎn kuàng _登时有些酸涩,心中也空落落的。
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
(2)树梢树枝树根根, 。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白毛女》《回延安》等。
B.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流行于陕北一带,多用比兴手法。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4.【名著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以上文段出自《_ _》,作者是 朱自清 ,他在本书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 ,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课内精读
5.诗人阔别延安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下列对诗人的抒情线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抒情线索】
A.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B.回归-赞美-回忆-抒情
C.盼望-回忆一相见-抒怀
D.重逢-赞美-抒怀-展望
6.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根据提示赏析下面句子。【品析语言】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从修辞角度)
(2)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从表达方式角度)
课外阅读与鉴赏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眼前是延安吗 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 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⑩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之前,我和 97 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 /又面熟,又面生。”
14.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有删改)
7.【句子理解】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B.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
C.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是这种情感未能融人新的时代。
D.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8.文中作者描写了延安的新貌,根据文意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概括内容】
——延安新区灿烂隆起
——处处隧道风光无限
9.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10.文章将现实与回忆相穿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写法分析】
作业分层三: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某校八年级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1.下列介绍“长征”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根植于内心的共同理想信念,如何能数万人步调一致、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
②更需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
③还需要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④长征是不断地往前走,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战略转移。⑤不但需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⑥长征走的也绝非坦途。
A. ⑥④⑤②③① B. ①④⑥⑤②③ C.④⑥⑤③②① D. ①⑥④⑤③②
12.【情境化】下面是小阳同学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同学们都别吵了,听我说!今天,我们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②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长征路,也是一条通往光明的希望之路。③前进路上,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不断被跨越战胜。④缅怀历史,问一问为什么出发,想一想把什么追寻,切记不要忘记初心。⑤“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我们更有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13.【情境化】学校向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
示例: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附答案:
2.《回延安》同步练习
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
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坐在单位的窑洞里,听着 nǎo pàn_脑畔_上传来的脚步声。老李忽然回想起临行前母亲为他做的一锅 yóu mó 油馍_,父亲倒的那盏 méi zi 糜子_黄酒。不知为何,yǎn kuàng眼眶_登时有些酸涩,心中也空落落的。
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_搂定 宝塔山。
(2)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_亲人_。
(3)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A.贺敬之,诗人,剧作家。代表作品有《白毛女》《回延安》等。
B.信天游是民歌的一种,流行于陕北一带,多用比兴手法。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
4.【名著阅读】阅读文段,完成任务。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以上文段出自《_经典常谈_》,作者是 朱自清 ,他在本书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_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 ,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课内精读
5.(课内阅读)诗人阔别延安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下列对诗人的抒情线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抒情线索】
A.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B.回归-赞美-回忆-抒情
C.盼望-回忆一相见-抒怀
D.重逢-赞美-抒怀-展望
6.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根据提示赏析下面句子。【品析语言】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从修辞角度)
答案:运用比兴手法,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起兴,引出延安的小米养育了诗人,表达了
(2)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从表达方式角度)
答案:用“黄上"代表这片土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用“抓”“贴”等动作描写,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与鉴赏
延安交响
刘成章
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
②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③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
④眼前是延安吗 当然是。信天游依旧,革命旧址依旧,宝塔山连同宝塔依旧,依旧的延河依旧哗哗啦啦地哼唱着奔流。此刻云彩此刻风,也有几分当年的感觉。可是,除了这些,延安变得我也认不出了!
⑤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实在想象不到它们居然可以长到那么高!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摩肩接踵,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峁峁,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千百年来,一直被老黄风频吹的延安,成了翠绿的延安、湿润的延安、水晶晶的延安、江南一样的延安。
⑥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78.5 平方公里的辽阔,40余万的人的喜和乐,陕北口音的歌腔笑韵,硬生生地被托起来了,举起来了,在半空里,在云中,在霞中,在鹰翅旁。
⑦犹记得,古延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喘息。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飞冲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⑧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
⑨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砭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
⑩上中学的时候,我读过一首歌谣:“燕子回来找旧窝,找了一天没着落。”现在,我就像这只燕子,怎么也找不见我的旧窝了。一溜一溜的房舍,一块一块的牌匾,温馨而浪漫的小街,虽然还弥漫着当年的气息,但我扑上前去攫住的是一连串的迷失。真可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在旧窝前用手机留了影。延水汤汤,在不远处流过,在我的心头流过。
此次回延之前,我和 97 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
在《回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此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一时想不出恰当的语言,索性借用贺老写过的一句唱词来表达我的感触:“看眼前,是何人 /又面熟,又面生。”
4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唢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有删改)
7.【句子理解】面对变化巨大的延安,作者借用贺敬之写过的唱词表达感触。下列对其中“又面熟,又面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面熟的是信天游、革命旧址、宝塔山、延
河水依旧,面生的是今日延安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
B.面熟的是当年的气息还在弥漫,面生的
是眼前的景象变化太大。
C.面熟的是人们对延安情感依旧,面生的
是这种情感未能融人新的时代。
D.面熟的是延安精神一直都在,面生的是
今日延安精神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
【解析】C项,根据第四段中的“许李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儿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接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司知,人们对于延安的情感已经融人了新时代
8.文中作者描写了延安的新貌,根据文意在下列方框内填写文字,概括延安新貌。【概括内容】
翠绿延安水意溶溶 ——延安新区灿烂隆起
楼丛林立人民幸福——处处隧道风光无限
9.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段。
答案:【赏析句子】运用对比、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今昔对比,强调了延安变化之大与蓬勃发展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的歌颂与赞美。
10.文章将现实与回忆相穿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写法分析】
答案:①现在和过去形成对比,写出了延安的巨大变化。②拉开时空距离,更好地让读者了解延安的过去和今天。③表达了对经历革命岁月洗礼的延安走向更加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业分层三:文化自信与审美创造
某校八年级组织了一次以“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根据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1.下列介绍“长征”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C)
①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根植于内心的共同理想信念,如何能数万人步调一致、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
②更需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
③还需要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④长征是不断地往前走,但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走,而是一场势在必行的战略转移。⑤不但需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⑥长征走的也绝非坦途。
A. ⑥④⑤②③① B. ①④⑥⑤②③ C.④⑥⑤③②① D. ①⑥④⑤③②
【解析】阅读语段,第④句总起全段,应为首句;第⑥句中的“也”字表明它是第④句的延续,说明长征不仅不是漫无目的,而且也绝非坦途;接下来的⑤③②句是对“绝非坦途”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再根据“不但需要”“还需要”“更需”的递进关系,确定三者的顺序为⑤③②;第①句对全段进行一个总结,并与首句形成呼应,应为尾句。综上,正确的排序为④⑥⑤③②①。
12.【情境化】下面是小阳同学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同学们都别吵了,听我说!今天,我们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②这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长征路,也是一条通往光明的希望之路。③前进路上,许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需要不断被跨越战胜。④缅怀历史,问一问为什么出发,想一想把什么追寻,切记不要忘记初心。⑤“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我们更有力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答案:第①句语气生硬,应将“同学们都别吵了,听我说”改为“请大家安静一下”。
第②句语序不当,应改为“这是一条通往光明的希望之路,也是一条并不平坦的长征路”。
13.【情境化】学校向同学们推荐了三处红色研学旅行景点,请你选择其中一处,仿照示例,写一句推荐语。
推荐景点:①井冈山 ②遵义 ③延安
推荐语
示例:韶山,伟人故里,我们在这里探寻伟人成长的足迹。
示例一:井冈山,革命摇篮,我们在这里寻找红色革命源泉。示例二:遵义,长征的转折点,我们在这里体会革命道路的艰辛曲折。示例三:延安,红色圣地,我们在这里学习革命前辈奋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