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为部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文。本单元为习作单元,习作单元是围绕某项关键的习作能力编排的,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属于精读课文,它的作用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表达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所以本节课旨在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帮助学生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习作方法,然后尝试用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练习。
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结合《爬天都峰》所在的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我定下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抓住作者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习把事情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3.在实践中初步掌握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4.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重难点:抓住作者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学习把事情发展过程中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初步掌握这种方法。
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尝试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第一课时,我已经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并了解了课文是按爬山前,爬山中,爬山后的写作顺序写的。
二、精读课文,探索交流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
(一)感受天都峰之险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天都峰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天都峰的高和陡,再让学生说天都峰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继而引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又陡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想象和感悟,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面对这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文中的“我”是怎么想的?让学生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从而抓住作者通过写自己“怎么想”把事情写具体。
(二)朗读第一次对话,体会勇气的力量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就不会学习。”学生不仅要“学答”,更要“学问”。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质疑:小女孩刚刚还在犹豫不决,是什么原因让她下定决心要爬天都峰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3、4、5自然段。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从两人问话里的“也”字读出两人先是怀疑、惊讶,继而是敬佩的感情。再从老爷爷的“对,咱们一起爬!”这句坚定的话语中体会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并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朗读6、7自然段,体会爬山的艰难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奋力”“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重点词句进行反复朗读,来体会爬山的艰难 。
(四)朗读第二次对话,领悟互相道谢的原因
本环节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互相道谢?让学生领悟他们是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所以战胜困难,从而体会爸爸所说的话。
(五)结合板书,小结写作方法
大家都知道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作者先写爬山前怎么想,爬山中怎么做,怎么说的,爬山后又怎么说的。我结合板书小结写作方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1.要按一定的顺序去写。2.写事情的过程要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去把事情写具体。
三、学法迁移,初试身手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爬山的经历。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学生学习课文写事的方法,可以写爬山前或爬山中或爬山后的情景,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整个爬山的过程写下来。接着学生课堂尝试写作,最后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