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松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松鼠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8 17:10: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松鼠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翘起(qiào) 驯良(xùn) 狭窄(zhǎi)
B.勉强(qiǎnɡ) 橡栗(shù) 惹恼(rě)
C.榉实(jǔ) 乖巧(ɡuāi) 追逐(zhú)
D.暖和(huo) 帽缨(yīnɡ) 分杈(chà)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骄健,四肢轻快。
( )
(2)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敝起来。
( )
(3)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猾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 )
3.选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打比方
(1)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
( )
(2)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 )
(3)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 )
(4)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 )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1)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乐学习吧。
(1)挑战自我
下面这则材料选自《辞海》,请你与课文作比较,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产3~6仔。分布于我国东北至西北,以及欧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闻链接
请为下面的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据《国际旅游岛商报》报道 2011年6月26日下午,省森林公安局指挥中心根据群众举报,查获从武汉空运到海口美兰机场的一批省级野生保护动物,据清点,共有白面鸡等鸟类147只。昨天,这批省级野生保护动物在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放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阅读“它们面容清秀……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完成6~9题。
6.选段主要介绍了松鼠的什么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描述了松鼠漂亮的形态,分别是哪四个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加点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妙处?
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谋篇布局来说,同一内容理应放在一起介绍,显得条理井然,而本文为什么把松鼠吃食物拆开来放在两段中说明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10~13题。
别惹乌鸦
陈 庚
有人认为鸟类的大脑根本没有容量可以用于思考,但实验证明,鸟类会思考,很有心计,也具有较强的记忆力。
英国剑桥大学的比较认知学教授妮可·克莱顿发现一种叫西丛鸦的鸟经常会从学生的饭盒里盗取食物,还偷偷地藏起来。而且通常很快又回到这些藏匿点,重新转移赃物。“它们做过贼,于是就疑心别的鸟也是贼”。更有趣的是,它们藏匿食物时,如果有别的鸟在场,它会趁那些鸟不注意迅速藏好食物,或把嘴插进地里欺骗对方。可见,“聪明”很大程度上是在耍心眼的过程中锻炼出来的,而最聪明的动物往往是社会性动物,它们要与生活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动物、人类斗智并生存,竞争并发展,形成适应环境需要的类似于社会中人的具有普遍性的习性和智力。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员做过一个实验,在校园里捉了一些乌鸦,做上标记,加以称量,再把它们放走。之后他们发现,那些被放走的乌鸦在校园里一见到他们,就会冲着他们哇哇大叫,并用翅膀扑打他们。即便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那些乌鸦仍然记得他们。所以,千万别惹乌鸦。
不仅如此,人类对动物智力生活的研究表明,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许多方面。
在塞内加尔大草原上,黑猩猩用牙齿啃咬木棍制造出“飞镰”捕杀小动物。瑞典动物园一只黑猩猩,每天早上收集笼子外的石头,等吵闹的游客到了,就拿它当武器攻击他们。日本东京大学一只7岁黑猩猩能在眨眼间识别并记忆电脑屏幕上闪过的数字的位置。《时代》杂志不久前有一期刊出一则封面故事,讲一只倭黑猩猩,自出生起就被当成人类小孩一样抚养长大,这只猩猩掌握了384个单词,具有语言理解能力。采访时,它与记者边喝咖啡边聊天,显示了迷人的风度。
然而,在制造工具方面,乌鸦比黑猩猩还复杂精细,比如南太平洋岛上的乌鸦,最喜爱的虫子生活在极窄的岩石缝里,它们便衔来一片尖尖的树叶,再用它们的啮和爪子制成一个原始的钩子,将美餐钓上来。
就长期记忆而言,一些鸟类更加惊人。北美星鸦能在方圆12平方英里数百个地点储存3万多颗种子,并且在285天之后仍然记得,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灵长类动物可以与之媲美。
乌鸦的智商令人叹为观止。在英国,一只秃鼻鸦用冒烟的雪茄屁股把藏在它翅膀下的虫子给熏了出来。伊索寓言里的故事,几千年后,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变成了现实:事先没有做任何训练,一只秃鼻鸦气定神闲地挑了一块石头扔到瓶子里,大小重量都恰到好处。我们不得不说它们具备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在日本,乌鸦们发明了一种绝妙的吃果仁的办法:把坚果丢到车道上后飞到一边等汽车开过,等红灯亮时,他们再飞到马路中央安全地衔走那些被车碾碎了的果仁。
或许这并不奇怪,2004年克莱顿仔细比较了乌鸦与黑猩猩的大脑,并得出结论:两者大脑与身体比例相当,智力上足以比肩。
可见,人类与动物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那些属于人类的智力或情感特征,动物也有。
人类能理解黑猩猩的智力,毕竟我们有大部分的基因是一样的,一样拥有前额叶皮层(这一区域一直被认为是智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只不过它们的小一点。即使海豚、大象、狗、老鼠这些哺乳类动物展现出不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时,人们也不至于太惊讶,毕竟它们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但鸟类的大脑却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没有人类那种层层叠叠的大脑皮质,却有这样高的智力,其中深藏奥秘。2.8亿年前,鸟类与猿类的进化就已经分道扬镳,两者的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却各自独立进化出了相似的高级认知能力。比如使用工具、想像他者思维的能力等。这推翻了传统的智力进化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
今天人类统治地球也许只是一次进化的偶然,我们可以做另一种假想:我们有可能生活在一个由乌鸦统治的星球上,而人类只是鸟类主人的聪明玩偶。
10.从文中看,动物与人类分享智力的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个结论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试作简要叙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本项“栗”应读lì。
2.答案:(1)骄—矫 (2)敝—蔽 (3)猾—滑
3.答案:(1)A (2)C (3)D (4)B
4. (1)答案:不能删去。“通常”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答案:不能删去。“常”表示松鼠常吃的食物,但也有例外,如上文提到的鸟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1)答案(示例):课文是形象生动的说明,而这则材料使用的是平实说明。课文细致全面,这则材料则概括简洁。
(2)答案(示例):东寨港放生147只野生保护鸟类。
6.【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提炼,解题时要重点关注描写松鼠外形、动作、行为以及习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进行概括总结。
答案:漂亮、驯良。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介绍松鼠的形态,首先是“面容清秀”,接着是“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最后是最有特色的“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
答案:(1)面容 (2)身体 (3)四肢 (4)尾巴
8.【解析】解答此题先要理解“从来”的词义,然后再联系具体的语境,也就是松鼠的特点进行回答。
答案:“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某种情况或状态,加强语气,突出了松鼠驯良的特点。
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构思的理解。解题思路如下:
答案:第一段说明松鼠吃相的特点,用以同一般四足兽用嘴啃相区别。第二段意在说明松鼠不是肉食兽类,因而不像它们那样凶猛,用以表明它的驯良。所以,尽管都是写吃东西,但具体内容和写作目的不同,不能放在一起。
10.答案:会制造工具,长期记忆能力强,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具有高智商。
11.【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首先找到这句话所在的段落倒数第二段,然后结合本段内容理解结论的推导过程。作者主要通过黑猩猩等哺乳动物与人类大脑在基因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然后和鸟类的大脑相比而得出结论。
答案:黑猩猩和人类有着大部分相同的基因,海豚等哺乳动物的大脑与人类有相似之处,因此,传统的智力进化论认为:“智力进化的终极是人类的大脑皮层。”但是鸟类的大脑是一种与人类完全不同的丛状结构,却进化出高级认知能力。由此推翻了传统智力进化论,进而推导出“生命之树上,智力的构建单位很可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枝干上长出了不同的形状”这一新的论断。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从文中选取一种说明方法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答案:示例一:举例子,举出乌鸦偷藏食物、被捕捉做实验对实验人员的报复的事例,既具体生动、饶有趣味,又能有力地突出乌鸦作为社会性动物的特征。示例二:作比较,将乌鸦与猩猩在制造工具、记忆力、智商等方面作比较,一方面突出了乌鸦等鸟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为进化理论的创新提供前提。
13.【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围绕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谈感悟,观点要鲜明,语言要流畅。
答案:科学研究和科学探索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大量反复地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具有挣脱传统思想束缚的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