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三 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三 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课件-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2 08: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公元前3200-前2300 苏美尔文明
公元前2300-前2191 阿卡德王国时期
公元前2113-前2006 乌尔第三王朝
公元前1894-前1595 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8世纪-前612 亚述时期
公元前626-前539 新巴比伦王国
古代西亚文化——文字
书吏使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刻写,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由于多在泥板上刻画,所以线条笔直形同楔形。
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楔形文字
文字的发明,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它将命令、法律、契约等记录下来,使管理者的权力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大。
它使绵延不断的历史成为知识。
有了它,祭祀和国王的命令、印章就可以远达他们的行为和声音所不及的地方,而且
威严可持久保存至他们死后。
古代西亚文化——文学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
古代西亚文化——法律
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现存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亚洲展览馆。
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
古代西亚文化——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第十九条 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来奴隶被破获,则此自由民应处死。
第二十一条 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应在此侵犯处处死并掩埋之。
第二十二条 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O三条 倘自由民之子打与之同等的自由民之子,则应该赔偿一名那。
第二O五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耳。
奉行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
阶级歧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上述法律条文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什么特点?
保护私有财产
古代西亚文化
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
——《汉谟拉比法典》前言
《汉谟拉比法典》处处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其根本目的是在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汉谟拉比法典》以强制性规范确立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有效调整了古东方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
《汉谟拉比法典》的法律特征鲜明,条文规定缜密,文字表述准确,都是人类其他早起法所不能比拟的,它代表了古东方文明的伟大成就,其确立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产生巨大影响。
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尼罗河的馈赠——古代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尼罗河的馈赠
古埃及地理范围
尼罗河水越是上涨,国家的农作物收成相应地也会越高。
——斯特拉波《地理学》
现在必须承认,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包括其他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费什么劳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实,因为他们要取得收获,都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锄地,也不需要做其他人所必需做的工作。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到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希罗多德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埃及的母亲河。
尼罗河解决了埃及人的吃饭、饮水问题。
古代埃及文化——文字
商博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
罗赛塔石碑
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
世俗体,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
代表统治者的语言
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古埃及象形文字
埃及草书
古希腊文
古代埃及文化——文字
商博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
罗赛塔石碑
圆圈里是国王的名字
埃及象形文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的。
古代埃及文化——建筑
金字塔
卢克索神庙
狮身人面像
为他(法老)造起上天的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
——《金字塔铭文》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要升天,信仰来世
古埃及人对太阳神的崇拜(古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
这些建筑和铭文反映了古埃及人怎样的观念?
方尖碑
古代埃及文化——历法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太阳历
在公元前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和对天狼星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
他们把每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日(约在6月15日,潮头在孟菲斯)定为一年之开始,还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每一季节为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5天称“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共365天。比现行的阳历只少0.25天。
在远古时代,谁先掌握了准确的年历,谁就拥有了领先的农业,也就有了生存的基本保障,为其它方面的发展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古代埃及文化——书写材料
莎纸草
莎纸草
莎纸草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埃及纸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不是现代概念的纸,只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处理而做成的书写介质。真正的造纸术是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经东汉蔡伦改进。经阿拉伯人得以广泛传播。
东西文化的桥梁——阿拉伯文化
阿拉伯文化——文学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经典民间故事集,收集了许多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高尔基称其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阿拉伯文化——科学
最初的印度数字原型
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莎纸草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撒哈拉沙漠
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
西亚文明
城市文明、
抗争、悲观、
注重现世
北非文明
帝国文明、
乐观、自信
注重来世
阿拉伯文化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地区性特征
城市国家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