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数据可视化 授课班级 602 授课时数 1
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可视化》是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据与大数据》第6课。大数据的体量巨大,内容繁多,通过常规方法不能直观地浏览和观察,想要找到关键信息非常困难。数据可视化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课以感受数据可视化,了解数据可视化的特点和应用为主展开教学。通过案例和体验,让学生感受数据可视化。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对大数据已经不陌生了。但由于大数据体量大,要想从中抓取到数据要点并不容易。在五年级时,学生已接触并制作过数据图表,所以对数据可视化的理解会比较容易。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互动,初步理解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用途。 2.通过阅读教材和学习,了解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方式。 3.通过体验数据可视化网站,感受并读懂可视化数据中的信息,提取关键信息,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 目 内 容
教学重点 了解数据可视化的用途、呈现方式。
教学难点 对可视化数据进行简单应用和分析,明白根据不同目的使用不同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数据呈现 对比引入 根据数据材料,提出一些有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问题,请学生举手作答。 2.提问:(1)我国人口目前已超过多少亿?其中港澳台地区中哪个人口数最多?(2)按地区分部,哪个地区人口数最多?哪个地区人口数最少?(3)按性别,谁多谁少?与上一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怎么样?(4)按年龄,哪个年龄段人数最多?各年龄段数据与以往相比说明了什么? 1.学生轮流打开数据材料A,B卷回答问题。 2. 学生回答:(1)14亿,台湾最多。(2)东部地区人口最多,东北地区人口最少。(3)男多女少,和上次相比基本持平。(4)15-59岁人数最多,数量下降,60岁以上人数增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 从举手数量的多少、快慢都可以看出,拿到B卷的学生,找到数据要点更容易,从而引出数据可视化的概念和用途。 (台湾是我国领土)
感知概念 归纳用途 出示数据可视化概念,给出图片和我国GDP历年变化的动态条形图动画,理解以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数据和数据间关系的概念。 请学生说说数据可视化的用途。 1.学生观看图片、动画,记笔记。 2.回答:直观、清晰、方便…… 1.让学生观看我国GDP的数值变化动画,感受数据可视化的直观性,也激起学生的爱国自豪感。 2.理解数据可视化的作用。
阅读教材 调动前知 请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数据可视化都有哪些呈现方式,并且体现了数据之间的什么关系? 询问你还知道哪些数据可视化的呈现方式? 1.阅读教材,回答:柱状图体现数据对比、饼图体现比例、动态热力图体现实时变化。 2.回答:折线图表示变化趋势、条形图体现对比…… 通过阅读教材学习记忆重点,并调动学生以往知识和生活积累,活跃思维。
体验操作 感受应用 演示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搜索年度数据,怎样呈现可视化数据的方法,体现了交互性。 请学生展示并描述他搜索的数据,用了什么样的可视化呈现方式,提取了什么关键信息。 学生体验操作。 学生展示讲解。 通过体验国家统计局网站中统计数据的可视化功能,感受用交互性的方式查看数据,读懂信息,提取重点,进一步理解数据可视化的用途,增强信息意识。 在操作中遇到安全提示-不是私密链接的问题,提示学生对数据安全的注意,对下一课的学习也有所铺垫。
课堂测验 巩固知识 提问:下列数据可以采用怎样的可视化呈现方式,并揭示了数据间的什么关系? (1)某班男生20人,女生24人 (2)某班语数英科期末成绩的平均分 (3)某生一-六年级的语文期末成绩 (4)某班视力情况:不近视18人,100度以下3人,100-200度11人,200-300度5人,300度以上7人 (5)某博物馆各场馆人流量实时统计 回答: (1)柱状图、饼图 (2)条形图、柱状图 (3)折线图 (4)饼图 (5)动态热力图 课堂小测验,巩固学生知识,明白数据根据目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可视化呈现方式。
补充拓展 学以致用 介绍想要制作可视化图表,可以用以前学过的Excel、PPT、Word等软件,还可以使用在线图表制作网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假日小队等实践汇报中能够用到数据可视化。 记笔记。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