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1 12:3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西

266
316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
317
420

383年淝水之战
北朝(439-581年)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0-589年)
宋 齐 梁 陈
南北对峙 民族交融
隋朝统一
唐朝盛世
独孤曼陀
四 姐
七 妹
民族交融
表兄弟
关系
李渊
杨广
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其四女独孤氏,唐高祖李渊之母,后追封元贞皇后;七女独孤伽罗,隋炀帝杨广之母,谥号文献皇后。独孤家族从南北朝到唐朝前期都是皇亲贵族联姻的主要对象,繁盛了几百年。
“鲜卑族在走向封建化、走向历史的更高层次的必然趋势中失去
的只是它内在的落后格局和外在的族类名称,迎来的则是它融于
中华民族大家庭而在隋唐的新生和大放异彩。”
独孤伽罗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581年
杨坚
隋文帝
长安(今西安)
隋文帝(541-604年),名杨坚,汉族。其父辅佐建立北周有功,封隋国公。其女为北周皇后。580年,宣帝病死,身为大丞相的杨坚辅佐幼主。
隋文帝在位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他本人勤于政务,崇尚节俭,是个有作为的皇帝。
2、隋朝的统一:
统一时间:
589年
标 志:
隋文帝灭掉陈朝
意 义: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1. 我们学过的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有哪些?
秦朝、西晋、隋朝
2.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原因)?
客观条件:
①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民族矛盾缓和;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③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条件: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实力强大
3.隋文帝巩固统一
(1)措施: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
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根据表格、材料,并结合课本,说说隋文帝采取这些措施影响如何?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
②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③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2)影响:
1.目的:
①直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②根本: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时
中心---洛阳
北端---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
涿郡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
钱塘江
南端---余杭(今杭州)
二、开通隋朝大运河
4.四段:
5.五河:
2.时间:
3.三点: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该如何评价隋炀帝修建大运河?
唐·胡曾《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否定
肯定
①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巩固统一起到重要作用。
②消极: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评价:我们要辨证地、一分为二地评价。
小组讨论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开通大运河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③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④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6.大运河的作用(影响):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统一
隋朝的
建立:
隋朝的
统一:
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杨坚
581
长安
时间:
标志:
意义: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目的:
时间:
三点:
四段:
五河 :
影响:
①直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时
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①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③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④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1. 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D
2.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D
3、古人评价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里评价的是大运河的什么功能( )
A.饮水 B.灌溉 C.运输 D.泄洪
C
4.“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B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十年寒窗 连中三元
一举成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
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九品中正制
重门第
科举制背景:
1、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权贵垄断官吏的选拔权。
2、创立:
①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确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影响: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方式:
分科考试
4、标准:
才能、学识和成绩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一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①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②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权贵垄断官吏的选拔权。
2、创立:
①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确立: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5、影响: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推动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3、方式:
分科考试
4、标准:
才能、学识和成绩
课本P3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学识、才能和考试成绩;
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分析以下材料,你认为隋朝灭亡原因是什么?
605年-606年 建成东都洛阳 每月用工约200万人
605年-610年 开凿大运河 先后征夫约300万人
607年-608年 东修长城 先后征夫约120万人
608年-609年 亲征攻灭吐谷浑,重启丝绸之路 隋军“冻死过半”
612年-614年 三次亲征高丽 三次出兵共计约300万人
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后来,农民起义军汇成三支强大反隋主力:一支是河南的瓦岗军,一支是河北的窦建德军,一支是江淮地区的杜伏威军。其中最大的便是瓦岗军。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大起义
1、原因:
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根本原因)
营造重大工程
多次巡游
三次东征
2、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四、隋朝的灭亡
② 隋末农民大起义(直接原因)
3、启示: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要以民为本,关注民生
四、隋朝的灭亡
思考:如何评价隋炀帝
①我们应该全面地、一分为二地评价隋炀帝
②一方面,他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发展;开创科举制,对后世人才选拔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③总之,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
材料一: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在地方设立州、县学。原有的秀才、明经两种科目,可由州县学的生徒“升进于朝”,进行考试;也可由诸州把人才举送中央,考试录用。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读材料并结合课本思考,九品中正制选才的标准是什么 科举制选才的标准又是什么?
前者是门第的高低,后者是才能、学识和成绩。
科举制是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2、材料中,隋朝科举取士的主要科目有哪些
秀才、明经和进士科。
3、结合材料,请同学们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材料二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4)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政府主导
自由报考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
择优取士
考试内容丰富
小组讨论
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
比较项目 秦朝 隋朝
统治的时间
统一的意义
制度的创新
边疆的管理
伟大的工程
灭亡的原因
对后世影响
二世而亡(十几年)
二世而亡(三十几年)
结束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
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创立科举制
对南方越族地区的管辖和开发,打败匈奴
派人三赴流求
万里长城、灵渠
大运河
暴政
暴政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了借鉴,西汉出现“文景之治”及后来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了借鉴,唐朝前期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统一
隋朝的
建立:
隋朝的
统一:
时间:
建立者:
都 城:
杨坚
581
长安
时间:
标志:
意义:
589年
隋文帝灭掉陈朝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目的:
时间:
三点:
四段:
五河 :
影响:
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隋炀帝时
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①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②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③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④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科举制
创立:
方式、标准:
意义:
①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分科考试、 才能和学识
隋朝的灭亡
原因:
灭亡:
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根本原因)
② 隋末农民大起义(直接原因)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②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③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推动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⑤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
3.“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C
4.“(炀帝时)又三驾东征辽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
有天下也。”可以说,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隋末农民起义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