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驿路梨花-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驿路梨花-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15: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15课 驿路梨花
彭荆风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CONTRACTED WIND POWERPOINT TEMPLATE DESIGNS
THE HEADLINE
新课导入
雷锋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无时无刻不熏陶鼓舞中国人祖祖辈辈的做人法则,深入贯彻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雷锋精神才能在两个百年之际怦然落地。
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两个字:“上”与“善”。
今天我们来学习《驿路梨花》,看看作者是怎么宣扬雷锋精神的。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彭荆风
(1929.11.22—2018.7.24)
彭荆(jīng)风,当代军旅作家。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他坐了七年监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他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
THE HEADLINE
01 链接作者
PART
作品集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
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
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
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
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
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
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THE HEADLINE
02 文章写作背景
PART
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 年初春。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我觉得经历了十年浩劫,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被“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破坏无遗,为了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向雷锋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但,我不满意那些平铺直叙的图解式的文章;反对那种用口号代替行动、用政策代替人物性格的写法,那只会把雷锋精神写歪、写瘪,不能有效地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认为既然是文艺创作,那就必须从生活中来,用自己深受感动的故事和人物去感染读者。
一个下午,作者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有力地撞开了彭荆风记忆的闸门,使彭荆风想起了从前在边地山林行走时,遇见的许多美丽的梨花林以及有关的人和事;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冲击着彭荆风,于是他立即伏案疾书。特别是经历了“文革”岁月、监狱生活的折磨以后,彭荆风表达了作为一个作家对人性美好的眷恋与追求。
——彭荆风《深情写梨花——谈<驿路梨花>的写作》
THE HEADLINE
02 文章写作背景
PART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南宋)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就是指的驿道。梨花说的是诗中所写的季节,同时,也影射出诗人的心情。
诗中“白发将军”就是指陆游。西京,即洛阳。公元1161年12月,武钜率军抗击金兵,收复洛阳,陆游得到这个消息写了这首充满激情的诗。末联两句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THE HEADLINE
03 读准生字词
PART
撵( ) 驿路( ) 陡峭( )竹篾( )
修葺( )折损( ) 露宿( )喷香( )
恍惚( ) 菌子( ) 香气四溢( )
荆棘( ) 寨子( ) 麂子( ) 扛( )
瑶族( ) 简陋( ) 暮色( ) 着急( )
niǎn
qiào
miè

zhé
jùn
huǎng hū

pèn

lù sù
lòu

zháo
zhài

káng
yáo

THE HEADLINE
03 读准生字词
PART
(sù )露宿
(xiǔ)整宿
(xiù)星宿
宿

(pèn)喷香
(pēn)喷泉

(jùn)菌子
(jūn)细菌
( )扛着
( )力能扛鼎

gāng

( )暴露
( )露面

lòu
多音字
káng
THE HEADLINE
03 读准生字词
PART
形近字
萤 萤火虫
莹 晶莹剔透
yíng
荧 荧光
慕 羡慕
墓 墓碑
幕 夜幕
募 募捐

暮 暮色
篾 竹篾
蔑 蔑视
miè
THE HEADLINE
04 准确理解词义
PART
延伸:延长;伸展。
迷茫:指模糊不清、迷惑茫然、神情恍惚。
撵:驱逐;赶。
露宿:在室外或野外住宿。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悠闲:悠然自在,闲适自得
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
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真切;不清楚。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折损:损失。文中指对方行礼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朝气:精神振作,力求进取的气概(跟“暮气”相对)。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
06 文体知识
PART
定义
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类别 按篇幅及容量
按表现的内容
按体制
按语言形式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描写方法:正面描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
侧面描写。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包括序幕、尾声)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重点)
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等
小说
THE HEADLINE
07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驿路梨花
略读小说,读懂故事
略读要求:本次略读按照每分钟400字的要求,全文约用5分钟。略读时要注意不能指读,必须默读,可以扫读。
听读课文
THE HEADLINE
07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1.找出课文的叙事线索,并根据这线索简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
线索
THE HEADLINE
07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小屋
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课文对“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的言行举止相貌进行了直接描写,而解放军和梨花刚是通过梨花的妹妹——一位哈尼小姑娘讲述出来的,属间接描写。
2.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写了哪些人物?
核心事物:
THE HEADLINE
07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
3.依据“我们”的见闻,给文章划分层次。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描写了这里的环境。
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做铺垫。
1. 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屋后边有干柴……有辣子”
草屋主人把小屋安排得如此细致周到,表明小屋主人拥有一颗赤诚的心,火一般的热情,善良又体贴。
2. 作者是怎样描写小屋的?你对草屋“主人”产生了怎样的印象呢?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突出了在深山中小茅屋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帮助,和我们无比的感激之情。为猜想茅屋的主人做了铺垫。
3. 文章描写“我们”在小茅屋吃饭休息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梨花”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界的梨花,也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这一题目将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自然而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同时,引用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吸引了读者,也是全文的线索。
4.课文为何用“驿路梨花”作标题?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5.诗句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有何作用?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误会一
误会二
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
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梨花是主人, 然而又不是。
6.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说说其妙处。
两次误会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第14自然段
“我们”以为瑶族老人就是小屋的主人,可他却回答“不是”。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又生
三处悬念
第32自然段
解放军为什么要盖这间小草房呢?
悬念再起
第8自然段
有屋没人,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初起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通过巧设“两次误会”,“三个悬念”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三个悬念,请说说其妙处。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知识链接:悬念
悬念: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故意设置一些扣人心弦的谜团,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
作用: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不由自主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运用此法,可使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
★层层设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作者层层设置悬念 ,造成“疑云密布”的艺术效果 ,使情节波平波起,步步有疑,直到最后,疑窦方释。层层设疑,使故事跌宕起伏,曲径通幽,让人产生强烈的追索意念。
★倒叙设悬:先说出结果或某个精彩片断,让读者产生探本求源的欲望。悬念一个接一个涌出,让读者急不可耐地读下去,刨根问底,寻求答案。
★反常设悬:先摆出反常现象,引起读者猜疑,再揭示原因。用反常法设悬,可增加读者的阅读欲望,急于找出原因,释去心中疑惑。
★误会设悬: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
★危局设悬:作品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常将人物置于生死攸关之际,让读者心悬嗓眼,额头出汗,然后再娓娓道来。危局设悬能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每一根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只有看完全文,知晓原委,才能心松神弛,长嘘一口气。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见梨树
猜有人家
见小屋猜主人
瑶族老人
哈尼族小姑娘
解放军、梨花
初误会
再误会
解误会
小茅屋没有真正的主人,所有具有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人,都可以算是小茅屋的主人,包括“我”、老吴、猎人、梨花、梨花妹妹以及解放军战士。
7.说说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层层设疑
妙解悬念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目的
8.这些人为路边小茅屋做了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哈尼小姑娘
梨花
解放军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过路人
建造小茅屋
向解放军、姐姐学习,方便过路人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人
送米、修葺小茅屋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方便过路人
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照料小茅屋
照管小茅屋
THE HEADLINE
07 感知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PART
暮色
夕阳西下
一弯新月
这天夜里
第二天早上
上个月
几年前
十多年前
顺 叙
插 叙
9. 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课文顺序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时间顺序 4.解放军过夜盖茅屋 5.哈尼姑娘梨花照料茅屋 3.妹妹接替姐姐照料茅屋 2.瑶族老人借住送米 1.“我”和老余投宿茅屋
10.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 哪一种更好。
按课文的顺序写比较好。这样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THE HEADLINE
08 写法探究
PART
记叙文的顺序一般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知识链接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梨花的作用
PART
(1)(第4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实写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欣喜与希望。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1.结合全文,说一说“梨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2)(第6节)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淡淡的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梨花给急需帮助的人带来希望、温暖和喜悦。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3)(第24段)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梨花,是哈尼族小姑娘的名字。此处将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联系,赋予“梨花”以多重含义。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4)(第25段)多好的梨花啊!
此处的“梨花”指人物梨花,饱含对梨花姑娘的由衷赞美。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5)(第27段)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梦境,由景及人,虚实结合,香气四溢的梨树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表达了作者对助人为乐的哈尼小姑娘的赞美。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6)(第37段)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以花喻人,洁白的梨花象征着纯洁热情、助人为乐的哈尼小姑娘,“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梨花的含义
“梨花”贯穿全文,也是文章的线索。
CONTENTS
自然界洁白如雪、香气四溢的梨花
01
助人为乐、热情淳朴的梨花姑娘
02
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及代代相传的淳朴热情、知恩图报的边疆优良民风
03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2.这篇小说人物众多,在这些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文章中的“我”和老余,他俩本就是普通的过路人,受到照料后主动留下来修葺小屋,向为群众着想的哈尼小姑娘学习。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她年龄虽小,但也能接过照管小屋的任务,还带动小伙伴一起来完成任务。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瑶族老人,他专门来送粮食道谢,还四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知恩图报,也努力帮助他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梨花姑娘,她被解放军感动,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照料小茅屋,出嫁后也让小屋有合适的照顾者。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解放军,他们在树林里过夜淋了大雨,就想着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但这小屋并不是为着自己要在这里长住,而是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方便过路人而修建。
THE HEADLINE
09 细读课文,了解人物特点
PART
3.这么多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人物,谁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呢?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文中小茅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作者想要刻画的主要人物。作者塑造群体形象的好处,是说明助人为乐的品质存在于一个群体而非个人,大家的共同特征是都在为人民服务,都在学习雷锋精神。
THE HEADLINE
10 品味语言
PART
作用:突出了山的高、大、多,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下面小屋的出现给我们带来的惊喜作铺垫。
1.文章第一段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山势?作用是什么?
好大、起伏、挨、延伸、消失
(由近及远)
THE HEADLINE
10 品味语言
PART
2.赏析句子: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运用语言描写,介绍了真正的梨花姑娘,揭示了她常常来照料小茅屋的原因。
“方面过路人”点明解放军盖房子的原因,由此可见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已深入人心。
“很受感动”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精神的敬仰,也点出了她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常常”说明来的频率高,表明梨花姑娘发扬雷锋精神已成为自觉行动。
THE HEADLINE
10 品味语言
PART
这里的“好看”不只是指羽毛和红布,也指老猎人的那颗纯朴的心。
3.作者看着眼前的羽毛和红布,觉得“红白相衬真好看”,你觉得好看的只是羽毛和红布吗?
THE HEADLINE
11 写作特色
PART
巧用插叙
把十几年的事情浓缩在一晚一晨之间,既丰富了情节内容,又使全文波澜起伏,结构紧凑。
以“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悬念,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层层递进,使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巧设悬念
间接描写
文中的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并没有出场,但形象却突出鲜明,间接突出其美好。
THE HEADLINE
12 课文主旨
PART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主题中翻出新意,通过叙述云南边疆地区一间小茅屋的故事,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误会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THE HEADLINE
12 课后习题
PART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荆棘(jí) 暮色(mù) 相衬(chèn) 晶莹(yíng)B.菌子(jūn) 露宿(sù) 喷香(pēn) 茅屋(máo)C.恍惚(huǎng) 延伸(yán) 好奇(hào) 竹篾(miè)D.着急(zháo) 花瓣(bàn) 瑶族(Yáo) 修葺(qì)
【答案】B【详解】B :菌jùn ,喷pèn A、C、D正确。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实际上是指闻一多在寻找使我们的民族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说明探索中华民族觉醒的道路才刚刚起步,甚至是止步不前。C.“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典籍无暇顾及自己的生活的情形,表现他潜心治学的专注。D.“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中的“它”指深夜里的灯火,反映了闻一多先生在深夜里进行学术研究,只有深夜灯火相伴而感到孤单、寂寞。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答案】D【解析】D.“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单寂寞,结合“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可知,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既是实写,也是虚指,表现了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充满乐观的希望,更是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只有深夜灯火相伴而感到孤单、寂寞”错误;故选D。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3.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加着重号词语的作用。(1)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答案】“闪”字既写出了因梨花遮挡突然发现小姑娘们的感受,又写出了小姑娘们动作的轻快,表现了她们的天真、活泼。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2)“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答案】“深深”突出了老人行礼的动作(弯腰幅度之大),表现出老人对小姑娘们诚挚的感谢之情。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3)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答案】“很受感动”表明了她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日后照管小茅屋的感情因素。“常常”说明她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成为自觉行动。
THE HEADLINE
13 课后习题
PART
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有哪些妙处?
【答案】①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既指“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道路上遇见的自然界盛开的梨花,也指像梨花一样美的哈尼姑娘等人。②揭示了主题,驿路梨花是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边区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③增添了意蕴,标题出自陆游的诗句,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