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宋代城市革命”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应运而生。《都 城纪胜》记载:“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据此可知,工商业行会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 )
A.抑商政策的废止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工商业竞争激烈 D.工商官营的确立
2.宋代出现了专门从事某种营生的中介性行业。在农村的土地经营之中,出现了充当地主与佃户之间媒介的“业主”;在商业领域,出现了联结客商与铺户的中介经纪人。这说明宋代(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社会结构根本变化 D.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3.如图为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状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变化趋势 B.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不大
C.北方经济严重衰退 D.南方的土地兼并日益严
4.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买)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仪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5.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6.(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说“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说明北宋时期商业发展( )
A.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 B.出现专业区域经营模式
C.突破以往对经营空间的限制 D.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干扰
7.《全唐文》中共计出现22条“罢市”的记载,有21条表示重要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1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
A.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8.图1《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口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了一个广告灯箱,上书“十千脚店”四字。广告灯箱的出现反映了( )
A.商业时间限制被打破 B.北宋社会服务业发达
C.艺术能反映社会真实 D.商业广告的应用广泛
9.以下图表显示的是1080年北宋人口和垦田数比例,运用此图表可以说明的是( )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南方商业超过了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D.南方文化领先于北方
10.《宋元时期的外销瓷研究》一文指出:宋代广东地区的窑场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善于伪造全国各名窑的产品。《中国陶瓷》一书指出,“(宋)广州西村窑青釉标本之中有印花缠枝菊小碗,纹饰布局与装饰效果和北宋后期陕西耀州窑几无不同。”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造假风气的盛行 D.中外交流的加强
11.宋代史籍所载商人投资教育、延师设学、令子弟科场得志的实例颇多。如神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的冯京,出身于商贾之家,立志向学,最终“三元及第”,蟾宫折桂。这些记载反映了宋代( )
A.价值取向的时代性 B.选官制度不拘一格
C.社会结构发生异变 D.平民政治得以实现
12.读下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44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此可知( )
A.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在唐朝已确立
B.南方商业不断发展
C.政治重心南移带动经济重心南移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13.《梦粱录》中记载了南未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 (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
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 D.宋代已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14.下面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情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 )
A.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
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 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
15.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汉唐社会“头枕三河(即河内、河东、河南),面向草原”,到宋元时期“头枕东南,面向海洋”的变化过程。为论证“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一观点,你应该选择的论据是( )
①中国造纸术由阿拉伯人经丝路传到欧洲;②瓷器成为中国经丝路外销的重要商品;③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重要来源;④政府注重建立和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自大内(注:皇宫)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街南桑家瓦子(注:娱乐场所),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宋元时期尤其是两宋,在中国文化趋于精细内省的同时,不仅孕育了新的思想体系
——理学,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达到一个高峰——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据材料一,概括宋都东京商业发展的新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高雅文化”在宋元时期“市民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思想和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应运而生。”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商业行会的出现主要是受到宋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故B项正确;
抑商政策没有被废,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竞争问题,排除C项;
工商官营是周代确立的,而不是宋代,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为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变化,工商业行会应运而生。”进行分析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辽宋夏金元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
通过材料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时期出现了中介性行业,主要就是充当经纪人的角色,这主要是在宋大人身关系松弛的结果,故B正确;
材料并没有说明宋代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
在材料中我们无法看出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宋代在农村中、商业领域出现中介行业分析即可。
3.【答案】A
【知识点】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A项,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跨越了汉朝唐朝和宋朝,南方长江流域的人口逐渐的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产生的影响。
B项,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北方人口比例变化还是很大的。
C项,材料看不出北方经济的衰退。
D项,材料也不能直接体现出南方土地兼并的严重。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属于示意图选择题,解答本题观察图表从汉代、唐代、到宋代,黄河流域人口逐渐减少,而长江、珠江流域人口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
4.【答案】A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西家卖丝买新谷,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 A正确;
B错误,材料不知强调手工业的发展,还提到了农业及农产品的买卖;
C错误,这种手工业家庭并不是在宋代才开始独立出现的;
D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手工业生产脱离农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西家卖丝买米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可知该表涉及的数值是状元人数的变化,分析图表可知从唐到清,河南的状元人数逐渐减少,江苏则逐渐增多,南宋以后我国经济中心始终在南方,这说明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文化的兴盛,故B项正确。
理学宋代才出现,不能说明表格信息主旨,故A项错误。
表格不能说明中原地区经济衰退的信息,故C项错误。
古代政治重心除了南宋时期,大多数在北方,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
6.【答案】C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结合题干“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进行分析。
根据材料“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可知东京街市商铺林立,居民区与商业区出现融合,反映了宋代商业发展打破了传统坊市界限,C项正确,A项排除。
B项,题干未反映商品经营区域的专业化,排除。
D项,题干未反映商业触扰居民生活,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结合题干“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7.【答案】A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来看,市民阶级已逐渐形成,通过“罢市”的统一行动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故答案为A项。
“因经济受损而罢市”也有可能是维护正当利益,排除B项;
材料中的现象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中的现象与史学思想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商业的发展,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从材料中的“北宋时期,因经济受损而罢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来看,市民阶级已逐渐形成,通过“罢市”的统一行动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8.【答案】A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材料“灯箱广告”说明夜间可以从事商业贸易,在此之前城中的贸易时间和地点受到严格的限制,说明此时贸易时间限制被打破,故A项正确;
“灯箱广告”不能体现服务业发达,故B项错误;
艺术作品不一定完全如实反映社会现状,故C项错误;
广泛使用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9.【答案】A
【知识点】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户数和垦田数,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和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总体数据都超过了北方,故A符合题意;
示意图没有涉及到商业和文化,故BD不符合题意;
北宋的政治中心仍在黄河流域,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 材料北宋人口田数比例都超过了北方进行分析即可。
10.【答案】A
【知识点】辽宋夏金元的社会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宋代制瓷出现仿制现象,特别是对官窑制品的模仿,反映了对宋代对外贸易繁荣下瓷器市场兴盛,故A项正确;
题干信息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B项;
题干并未抨击宋代的造假现象,排除C项;
材料并未强调中外交流的加强,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朝的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答题关键在于对“宋代广东地区的窑场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善于伪造全国各名窑的产品...广州西村窑青釉标本之中有印花缠枝菊小碗纹饰布局与装饰效果和北宋后期陕西耀州窑几无不同”进行分析。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11.【答案】A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商人投资教育、延师设学、令子弟科场得志的实例颇多”“参知政事的冯京,出身于商贾之家”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宋代商人社会地位一定的提高,初步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功业意识,反映了宋代价值取向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即价值取向的时代性,A项正确;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商业发展背景下的价值取向,没有反映选官制,并且宋代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和荫封制度,并没有不拘一格,B项错误;
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宋代价值取向的时代性,没有涉及社会结构,无法得出社会结构发生异变的结论,C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是皇权至上的贵族政治,平民政治并没有实现,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宋朝的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分析】A.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A错误。
B.南方商业发展与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关系不大。故B错误。
C.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开封。故C错误。
D.依据表格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触动数字变化,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
13.【答案】B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描述了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极大丰富了市民生活,故B项正确;
A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材料反映的不是外贸,排除C;
D项不符合史实,宋代并没有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 《梦粱录》的记载 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宋代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14.【答案】B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南方的商税和户数都比北方要多,说明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B项正确。
材料强调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而不是体现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排除A。
材料涉及北方和南方商业发展情况的比较,而不是农业生产的比较,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人口增长率的比较,而是强调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排除D。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解答本题根据材料南方的商税和户数都比北方要多,结合江南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解析】【分析】古代瓷器销售主要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售,而且主要的瓷器产地在南方,由此可以证明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另外宋元时期的中国财政收入中,海外贸易税收占比较高,由此可以证明海外贸易的重要性,说明“面向海洋”。故②③正确
造纸术的传播是从陆上丝绸之路传播的,不能证明海洋的重要性;朝贡贸易在明清时期依然存在,但是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冲击海外贸易,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④不能证明“头枕东南,面向海洋”。故①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起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6.【答案】(1)打破坊市制度或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业化程度提高。
(2)宋词、元曲、风俗画。
(3)主要成就:理学形成,完成了儒家思想的思辩化和理论化,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人影响。
影响: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宋朝商业和城市的繁荣;程朱理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北宋的科技成就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2)结合中国文学艺术的相关史实来回答问题。
(3)结合宋代在思想和科技的相关史实来回答问题。
【点评】宋体宋朝时期的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属于综合类试题,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较为简单,结合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