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孔乙己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苏教版 孔乙己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8 17:3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乙己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肖像、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小说反映的现实生活。
3.体会语言的精练、深刻。
一、预习 写字注音
茴香豆() chàn水( ) 笔砚( ) zhàn酒() yǎo水( )
跌断( ) tuí唐( ) 附和( ) 不xiè置辩( )咸亨()
hūn菜( ) 惋惜( ) 阔绰( ) 绽出( ) 哄笑(hōng)
着了慌( ) 打折( ) 门槛( )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一个人活在世上,生与死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于这两种人的价值我们可以一目了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看看课文主人公孔乙己,人们对他的生与死是怎样的看法,他的生死与社会有什么联系 (板书课题及作者。)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4.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孔乙己形象。
(1)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使人快活但又_______的人。
二、揣摩关键语句,理解人物刻画方法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
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结:
三、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探讨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独特的叙述视角、社会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等。扩展阅读,与《范进中举》加以比照。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导入课文
请小组推举代表在班上朗读个人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探讨,深透理解文意
1.学生阅读课文的前三语段,也即“序幕”部分,思考: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学生通读课文第4~12语段,也即小说的主体部分。合作探究:
(1)文中有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 他们为什么而笑 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2)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 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三当堂反馈
阅读《孔乙己》片段,完成7—12题。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了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孔乙己睁大眼睛说,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1)“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2)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语段的主要内容。
8. .请分别用四字词语来概括文中划线句子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① ②
9.文中多次描写众人对孔乙己的哄笑取乐。在众人的取笑过程中,孔乙己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从文中依次摘出三处关键的词句作答。



10.选文中对孔乙己形象的刻画,你最欣赏哪一处?试说明理由。
11.选文末“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
12.读了上文,你对孔乙己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同情?怜悯?……试作简要说明。
四、中考连接
早晨,我在一家小店吃早点。一位擦皮鞋的女人立即盯了上来,我看看鞋子,把脚伸了过去.
这是一个40来岁的乡下女人,我一边喝着牛奶,一边唬着脸看着她蹲在地上来回抽动那粗糙多皱的手。这时,一个脏乎乎的老头走了过来,我的目光一接触,立即往回缩,那是一个脚上手上脸上都长了疮,还跛了一只脚的叫花子。他分明已经站到了我的面前,也分明向我伸出了手。但我脸都不敢抬,甚至屏住了呼吸,我不是舍不得几角零钱,而是不敢看他,我感到眼前的牛奶都变了色变了味,我实在咽不下了。好在小店的老板,赶紧找出几张零钱,让他离开了我和其他吃早点的人。
这人接了钱,很感谢老板,然后又举起手里一个矿泉水瓶子,问老板能不能给点水喝?老板随意摆了摆头,示意他自己弄。那老头四处看看,好像有点茫然。
我知道水桶在哪儿,我只是担心让他接过水的水桶叫别人还怎么喝?这时,擦皮鞋的女人擦亮了我的皮鞋,站了起来。她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转身走向那老头,手伸向他手中的瓶子:“来吧,我给你接水。 ”
我的心强烈地动了一下,停住了掏钱的手,看着她。只见她从老头手里抓过瓶子,拧开瓶盖,把里边残留的水甩了出来,然后在水桶下接了一瓶水,再盖好盖子,还用手把瓶子上的污垢仔细擦了擦,把瓶子递给那脏兮兮的一身疮的老头时,又叮嘱了一句:“走好啊! ”
做完这一切,她才回到我身边来,提她的篮子并取钱。当我把一块钱递给她时,仔细地打量着她。她没有理会我的目光,又招揽她的生意去了。
我走出小店,早晨的阳光正好,低头看看鞋子,很亮。我仿佛感到,这个女人,像这阳光,把我心里的某一个角落,也都擦亮了。
13.给下面的字注音。
粗糙( ) 令人作呕 ( )
污垢( ) 跛( )了脚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他分明向我伸出了手。
②这些我都是用眼角的余光看到的。
15.本文主要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写的?试举两处运用典型的地方(用自己的话概括)
16.文章刻画擦皮鞋的女人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17.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加点的词“这一切”指代的内容。
18.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有什么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