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正反比例的比较 课 型 新授
项 目 内 容 修改栏
教 学 目 标 知 识能 力 使学生能区别正、反比例的异同,并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过 程方 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情 感态 度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比较正、反比例的异同
教学难点 正、反比例的判断与运用
教学、教具(课件)准 备 课件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评论或修改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教 学 环 节 一、复习同学,我们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你主要掌握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二、对比练习1.小组讨论: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填写表格。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正比例 反比例 2. 完成P69第9题。观察下面的两张表格,并回答问题。(1)购买同一种笔记本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数量/本1368总价/元4122432 单价/元2345数量/本30201512(2)用同样的钱购买不同笔记本的单价和数量如下表。 每个表中两种量的变化各有什么规律?各成什么比例?如果购买笔记本的数量一定,笔记本的单价和总价成什么比例?三、综合练习1.完成P69第10题。下面的图像表示一幅地图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学生练习后,小结时,用课件展示画的过程。 2.完成P70第11题。四名同学都看了《我们爱科学》这本书。(1) 填写每人看完这本书需要的天数。 王明新李虹张之华郑强每天看的页数2015106需要看的天数9 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成什么比例?(2) 照这样的速度看了3天,他们看了多少页,还剩多少页?把结果填在表中。 王明新李虹张之华郑强已看的页数 剩下的页数 已看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成反比例吗?为什么?小结:比例一定是成乘除关系,加减关系不成比例。 3.讨论:
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当其中一个量一定时,另外两个量成什么比例4.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哪些成反比例?哪些既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1)给一个房间的地面铺砖,每块砖的面积与铺砖的块数。 ( )(2)一个人的年龄与体重。 ( )(3)圆的直径一定,圆周率与周长。 ( )(4)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和实际距离。 ( )(5)小明拿1O元钱到商店买文具,用去的钱和剩下的钱。 ( )(6)在比例里,如果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 ( )(7)芝麻的出油率一定,出油的质量与芝麻的质量。 ( )5.选择题。(1)如果x× =k(一定),那么x和y( )。A.成正比列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2)一根绳子长度一定,剪去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成(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3)小明从家出发,按照一定的速度步行到学校,途中天气发生变化,他便跑步去学校。在下图中,( )能正确地表示他所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4.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5.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边长和砖的块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6.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面积和高成(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四、提高练习1.看图回答右图表示的是一根水管不停的向水箱注水,水箱内的体积的变化情况。(1) 观察右图,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一根绳子长度一定,剪去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成(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3)小明从家出发,按照一定的速度步行到学校,途中天气发生变化,他便跑步去学校。在下图中,( )能正确地表示他所行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4.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5.铺地面积一定,每块砖的边长和砖的块数(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6.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面积和高成(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四、提高练习1.看图回答右图表示的是一根水管不停的向水箱注水,水箱内的体积的变化情况。(1) 观察右图,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有一根弹黄称,在 100克以内,秤上挂上物品时,物品的质量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情况如右图所示。(1)如果挂30克重物,弹簧伸长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2)当弹簧的长度为35厘米时,挂多少克物体? 3.小华从家走到学校,已走了6分钟,共行1.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走了8分钟,小华又走了多少米?4.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又立即回到A地,一共用了9小时;去时每小时行10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80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方程解)五、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又有什么新收获?2.课后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示出来,并和同学交流。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展自评和互评。3.思考题:甲、乙、丙三人进行200米赛跑,甲到终点时,乙还差20米,丙还差25米,问:当乙到达终点时,丙还差几米? 生答:正比例的意义,反比例的意义,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生讨论,合作并自己完成。 小组讨论完成。教师总结 让学生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定义在重申一次,正比例是比值一定,反比例是积一定。 生答,并进行讲解。 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实例。并开展自评与互评。 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回忆所学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梳理所学知识,使学生能抓住概念的本质,明确正反比例判断的要点。 通过对比正反比例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的量的理解 让学生在练习中合作交流,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另外练习中注意照顾中下层学生,让不同层次地学生均能有所收获,学生完成困难时必须给予指导“授之以渔
板书设计 正反比例的比较成正比例的量:y/x=k(一定)成正比例的量:x×y=k(一定)
课后反思 正反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间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是中学学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认知基础。而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就要从一个新的数学角度来加以研究,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来加以理解,用一种新的数学语言来加以定义。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了学生的自我观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较为形象具体的表格、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在观察和对比基础上让学生发现正反比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形象具体转化成文字叙述。这样,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