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2013年初中期中质量检测十六校联考试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惠城区2013年初中期中质量检测十六校联考试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9 16:26:06

文档简介

惠城区2013年初中期中质量检测十六校联考试题
八 年 级 语 文
一、基 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
(3)《与朱元思书》中流露作者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情感的句子是: ,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哲理的诗句是:
, 。
(5)默写文天祥《过零丁洋》的颈联、尾联: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nì míng( )信去。(2)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 mào( )无限的宇宙。
(3)在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àn shǒu dī méi( )。
(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jí jí( )于富贵。”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盛夏时节的茂名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今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乱丢垃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4.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要求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之内)(4分)
眼花缭乱 绯红 万紫千红 呼朋引伴 争奇斗艳
5.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4分)
自全国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工程后,许多学校积极响应并认真落实。但面对升学的压力,一些学生因忙于学业,疏于体育锻炼;同时仍有些学校的体育课存在缩水现象,特别是对毕业班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往往只是一种回忆……
(1)体育课上,你如何邀请不爱运动的小强参加体育运动?(2分)
(2)假如你有机会代表同学与校长就以上现象面对面提出两点建议,你会怎样说?(2分)
二、阅读(45分)
阅读文段,完成第6—18题。
(一) (12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余因得遍观群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至舍∕礼愈至
C.尝趋百里外∕浅尝辄止 D.烨然若神人∕猛浪若奔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选段分别从 和 两方面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不超过8个字)(3分)
9.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突出自己当年学习的勤奋刻苦。
B.作者写老师的严厉,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为了突出自己求师的诚恳和求师的艰难。
C.“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别人同情我家境的贫穷,愿意把书借给我。
D.本文阐明了一个道理:学业的成就和道德修养,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取决于客观的条件。
(二)(12分)
(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⑧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0.作者为什么感到“这一声特别听得刺耳”?( )(3分)
A.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因为看到中国人太麻木。
C.听不惯日本学生的疯狂欢呼。 D.认为课堂上不应该大声吹呼。
11.(甲)文第⑧句“那时那地”指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3分)
12.从(乙)中看“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三) (15分) 超重的爱 肖复兴
(1)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的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2)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3)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颜色,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
(4)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5)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撅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
(6)这时,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抹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这位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7)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13.对文章最后一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对儿女的娇惯和期待超重,也是爱的体现。
B.儿女应正确看待父母亲的爱,即使他们的爱阻碍了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
C.独生子女的一代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D.不管何时何地,父母的爱总是向着儿女。
14.文中小伙子行李超重的原因是: 女孩行李超重的原因是: (4分)
15. “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的摊了一地。”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16.阅读本文,联系生活,请你说说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4分)
(四) (8分)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
他在去世前九年给东正教最高会议的一封复信(1901年4月17日)中,托尔斯泰这样写道:我之能够平静快乐地活着,并平静快乐地走向人生的终点,完全是我的信仰使然。听到这句话,我想起一句古谚:“人在未死之前绝不能称之为快乐。”但他自诩的这种平静与快乐,始终忠实地与他相伴吗?
17.第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18.结合原著《名人传》思考:托尔斯泰自诩的这种平静与快乐,始终忠实地与他相伴到死吗?为什么?(4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美国作家霍桑,曾经是个小职员。有一天,他垂头丧气地回家对太太说:“我失业了。”谁知,他的太太听了不但没有不满,反而兴奋得叫了起来:“这样你就可以专心写书了!我一直相信你有写作的才华,你一定会写出名著来的。”有了太太的鼓励,霍桑终于成功了。
其实,鼓励有时很简单,有的只是投一瞥赞许的目光,有的只是送一句热情中肯的话语,也有的只是抚一下头,拍一下肩,鼓一次掌,喝一次彩……
请自拟一个包含“鼓励”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氏之鸠  陈子龙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⑥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鸠乃食。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ǔ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ài):欺哄。⑥捐:花费。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公必欲市我他所 市: (2)鸠乃食 乃: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3.作者把这只鸠鸟人格化了,说说这只鸟儿最主要的特点(2分)
4.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惠城区2013年初中期中质量检测十六校联考答案:八年级语文
一、1、(一空一分,错一个字扣0.5分)
(1)天涯若比邻。
(2)岂不罹凝寒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往忘反。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分)(1)匿名 (2)广袤 (3)颔首低眉 (4)汲汲
3、(3分)B
4、(4分)示例1:春天来了!我漫步于花园小径上,一会儿看眼前彩蝶翩飞于万紫千红间,一会儿看天边晚霞如新娘绯红的脸,一会儿看地上抽芽的小草翠绿如鲜。缤纷的色彩真让人眼花缭乱!
示例2: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青蛙呼朋引伴,在塘中放声欢唱;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
5、(4分)示例:(1)小强,我们一起出去活动吧,这样可以使你的大脑得到放松,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共2分,称谓恰当并提出邀请得1分,理由合理明确得1分) (2)校长,您好!我代表同学向您提出两条建议:第一,每周安排两节体育活动课;第二,定期举办一些趣味性体育活动。如果这样,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业成绩都会提高的。(2分,称谓恰当、语言表达符合情境得1分,建议合理得1分)。
二、
6(3分).D
7.(3分)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8.(3分得书难,拜师难。 9.(3分)C
10. (3分)A 11. (3分)在医学院看电影时 弃医从文
12、因为中国人非常愚昧、落后,学习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状况,因此弃医从文。 启示:(可从个人理想要和国家命运民族需要结合;理想要贴近现实等角度来谈,谈到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13、(3分)C
14、(4分)母亲怕儿子缺东西,装的太多; 不知道节制、选择物品,装的太多
15、(4分)比喻 ;小伙子拿出来的东西都是母亲要他带的,这些东西都寄寓着母亲的爱,他随意的处置和抛弃犹如弃母爱同烂泥。 16 .(4分)(注意联系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17. (4分)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个平静、温和,慈祥又洞悉世事的人物形象。
18.(4分)到了晚年,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但他的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
附加题 (10分)
1.(2分)(1)卖掉   (2)才
2.(3分)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3.(2分)对故主忠诚不二。
4.(3分)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参考译文】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惠城区2013年初中期中质量检测十六校联考答题卷
八 年 级 语 文
题号 一 二 三 附加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基础(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 。
(2) 。
(3) , 。
(4) , 。
(5) ,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nì míng( ) (2)guǎng mào( )
(3)hàn shǒu dī méi( ) (4)jí jí( )
3.( )(3分)
4.(4分)
5.(4分)(1)
(2)
二、阅读(45分)
(一) (12分) 6.( )(3分)
7.(3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8. (3分) , 。
9.( )(3分)
(二)(10分)10.( )( 3 分)
11.( 3 分) , 。
12. ( 4 分)
(三) (15分) 13.( )(3分)
14.(4分)


15.(4分)
修辞手法: 含义:
16.(4分)
(四)(8分)
17(4分)
18.(4分)
四、附加题(10分)
1.(2分)
(1)市: (2)乃:
2.(3分)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3.(2分)
4.(3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封——————线——————內——————不——————锝——————答——————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