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识源】(2014年春)高中语文 2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学案+课件+素材(打包4套) 新人教版必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金识源】(2014年春)高中语文 2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学案+课件+素材(打包4套) 新人教版必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3-28 16:23:19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走近李清照
品读《醉花阴》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晚来一阵雨兼风,洗尽炎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史上第一女词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被誉为“婉约正宗”。词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闺情、离愁--清丽婉转。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走近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总缕缕不绝呢?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菊圃 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突出词人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词中哪个字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愁?寂寞无聊之感本词的艺术手法?1、从上片看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从下片看直抒胸臆,对比,比喻历史故事了解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有关黄花、西风的诗词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 。晏殊《蝶恋花》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 。 马致远《天净沙》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声声慢 》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王实甫《长亭送别》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6、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容若《浣溪纱》
氛围特点:凄凉、冷清 感情基调:悲伤、孤寂课后作业:1、背诵默写本词
2、美文诵读,写读后感。高中语文 第8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大成目标】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重点)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难点)。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使用说明】
1、朗诵记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拓展阅读。
2、建议一课时。
一.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
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
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词作有《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
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
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
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
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
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
之愁。
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
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一、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教师明确:感情基调是忧郁,孤寂。这首词是此人早期和丈夫
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的是重阳佳节独守闺房的,思念丈夫的
寂寞和孤寂的愁绪。
二、引导:同学们从哪些句子或字词中获得的信息呢?
赏析:例如:1、词的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
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笼罩了词人的心头。“愁永昼”-------天为什
么不黑呢?这都是因为心情的烦躁和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过的漫
长。愁什么呢?愁亲人久别,不知一切安好,愁不知何日是归期,自
己何时才能结束这孤苦伶仃、独守空房的日子。我们不难想象词人的
形象。
2、如“佳节又重阳”的“又”字,它有“再”的意思,本来一年
一度的的重阳佳节都是全家人团聚,一起登高,赏菊的好日子,但在孤
独的词人看来,这个重阳节无疑再一次的勾起了自己对远在他乡丈夫的
思念,一个“又”字包含了词人无尽的伤感和惆怅之情。
3、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本来赏菊喝酒是极为愉悦
之事,可是在这样的情景下,这酒就成了消愁之酒,把酒消愁愁更愁,
如何能消的了呢?
一、检查背诵与默写情况。(5分钟)
二、课堂小结
品味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3.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高中语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通过鉴赏本词,让学生初步归纳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让学生体会词作中哀婉凄清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寂寞孤凄、及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3、通过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词作,来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能够当堂成诵。
4、 通过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品味情真意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理解词中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一.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 婉约派 派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 。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很有学问,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李清照的词自成一家,被称为" 易安体 ",词作有《 漱玉词》。
  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于轻快活泼的画面中见作者开朗欢乐的心情和轻松悠闲的生活;中期婚后生活到南渡以前,与丈夫经常是分居两地,她的很多词中表现的是一种相思之愁,对丈夫的思念,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菩萨蛮》、《念奴娇》、《声声慢》等词表现了词人长期流亡生活的感受,国破家亡之愁。
二.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三、整体感知
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出来?
上片: 秋凉情景 下片: 重九感怀
【课堂探究】
1、上片中有个词眼,请找出、并赏析。
“凉”或者“愁”。这两字,一内一外,前后呼应,透现出的是心灵深处的孤独凄凉,这种情感在下片又含蓄地得到进一步地深化和强化。
2、 《醉花阴》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表达对作者思夫之愁苦,与重阳无人陪伴的凄清。(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醉花阴》表达感情的方法是什么?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烘托的写法,多白描。
4、选取的意象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选取了雾、云酒、瑞脑、金兽;玉枕、纱橱;重阳、黄花、秋风、黄昏几个意象,。
词中的意象够组成的画面是:白天漫长,气候变凉,夜里寒凉,西风不断吹卷窗帘,菊花正放的典型秋季自然现象突出秋的节令特点,含蓄表达自己的愁情。 5、《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醉花阴》呈现的是一种青烟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凄清寂静的意境。
6、为什么最后三句特别让人推崇?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里,“人似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是词眼。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以后,夫妻感情甚笃。由于爱人不在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一人,更添惆怅,更觉失魂。“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读此三句,好像有一个年轻的少妇,愁容满面地站立在秋风之中,翘首以待她的丈夫。意象楚楚动人。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像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瘦”字归结全篇,意韵深咏。
【当堂检测】
1 默写《醉花阴》
2 完成课后第二题
【拓展阅读】
品味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1. 菊花——坚贞高洁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梧桐——凄凉悲伤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3. 鸿雁——思乡怀亲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4. 酒——离别愁绪
酒在古典诗词中表现出两种感情,一是欢庆,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文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是;离别,古诗大多是这一种,表现离别的愁绪。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在词中的“淡酒”表现了酒的无力,没有了烈性,表现了词人的愁苦之深、思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