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荷花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领会生动优美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3、领会《荷花淀》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及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
4、激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水生女人等妇女形象的分析。
2.难点: 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鉴赏法、引导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中秋夜晚,嫦娥仙子偷吃仙药,身不由已,飘飘然离开月宫,就在她将要落入凡间的一瞬间,猛然惊醒,这一惊非同小可,随身宝镜落入人间,摔成了大大小小的140多块,形成140多个淀泊。就是河北有名的旅游景点——白洋淀。
谁知道有关它的情况,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呢?(生回答。)教师打开幻灯2(白洋淀简介)和幻灯3(白洋淀风光图片)。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一个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此地的动人的故事。简介作者孙犁。(幻灯4)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人,原名孙树勋。和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
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光焕发城5县(市)所辖。这是一片面积为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
四、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
(一)情节概述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二) 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注意: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
(三)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
板书:
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主要有三处,意境如何,有何作用?
开头三段写水生嫂劳动的熟练,白洋淀的富饶,夜景的美,显示了祖国山河的美,家乡的美,衬托了人们心灵的美。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意境。“苇眉子又细又薄,在她怀里跳跃着”一句把劳动的美写出来了, “多少地”、“多少苇子”、“多少席”,三个“多少”,把白洋淀的富饶写出来了。雪白的席子、洁白的云彩、银白的淀水、透明的雾、新鲜的荷香,有色有味、有动有静,描写出静谧、和平、美丽的水乡夜景,蕴含着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丰富的感情。
青年妇女探夫不遇回家途中有一段景物描写:“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旁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轻轻的动作,悠悠的水声,安安稳稳的菱角。顺手的一捞,大有南朝乐府《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情味。不过这里弄的是菱角罢了。人们心境的悠闲,淀上的宁静,生活的平和,诗一样的境界,反衬下文敌人大船追赶的紧张,对比鲜明。
小船奔向荷花淀,又有一段景物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诗一般的语言,美好的形象,丰富的联想,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斗志。那粉色的荷花箭,使我们想起了水生嫂这一群青年妇女的成长。迷人的景色中显出了豪气。
五、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
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小结: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赏析以下人物对话: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智,伶俐,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爽朗,率真)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
小结:通过赏析丰富人物对话,概括四个妇女不同的形象及性格特点。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水生嫂比较理智、冷静其他人探夫心切 。
六、艺术特色
概括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
1.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
2.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矛盾)
3.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
七、延伸思考:《荷花淀》成为战争小说又非战争化表现的一曲千古绝唱。作者极力刻画绝美诗意的画面,营造出高度纯净清新宁静的画面。在干净洗练的文字中,我们看不到一点点战争的味道,看不到一点点尘世的纷扰。看到的只是优美生动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中这片土地上善良朴实生动的百姓,看到的是人与自然相互渗透的和谐交融。严酷的抗日战争,也不能破坏掉这种和谐。下面大家看一段文字。白洋淀最美的季节是中秋。此时芦苇茂盛,远望象威严的士兵筑 起一道枪刀林立的长城,近看则芦苇纤细苗条,迎风摇曳摆动,婆娑多姿,如少女翩翩起舞。在芦苇上空,各色各样的水鸟低空翻飞,此起彼伏,争鸣斗蛟。水面止,野鸭子、鸳鸯成双成对,或浮于水面或沉入水底,忽儿拨水洗翅,忽儿腾空飞翔。莲荷已有水面布开,圆大的荷叶象一顶顶草帽戴在水上。菱角、鸡头飘浮水上, 随手可摘。白洋淀的中秋之夜更富有诗意,傍晚微风轻轻吹拂,夜幕悄悄降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烟波浩渺的淀面上掀起层层涟 猗,月光在水面上晃动。借着月光,远望银波荡漾的淀面上,还隐约可见摇动的渔船灯火。
八、小结(让学生用一幅对联概括本课内容,结束本课)
参考示例:
上联:风光美丽白洋淀,战火纷飞黑硝烟。
下联:保家卫国匹夫心,女子也敢上前线
另附一首打油诗:
男子要抗战,女子送衣衫,鬼子来捣乱,一起并肩战。
九、布置作业:
写一段景中有情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