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情感态度的异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情感态度的异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0 20:5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情感态度的异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天堂唢呐(节选)
王祥夫
从早上到现在,一阵又一阵、一阵又一阵的唢呐声就从没停过。
从宝树站的这个地方可以看到山坡上的动静。父亲此刻正坐在那里抽烟,父亲的哥哥也就是那个瞎子在吹唢呐,背对着这边,所以只能看到他的背,有点儿驼,不知为什么瞎子的背都会有点儿驼。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我真的想不起他来了。宝树说还是很早很早的时候听父亲说过这件事。他们昨天还算了一下,真的都有五十多年了,这可不能算短,谁都不会想到他会突然回来。怎么说呢?这事让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有那么点伤心,得到信儿的亲戚们都三三两两地赶过来了。人们差不多都快要想不起他来了,突然间,他回来了,就这么回事。不少人眼睛都红红的。
站在宝树和宝树媳妇待的地方听唢呐声,一阵高一阵低,怎么听都像是在哭。
真够可怜的,远天远地地赶回来却没见上。宝树媳妇说。
我想他心里现在是要多难过就有多难过。宝树说。
听说瞎子的耳朵都特别好使。宝树媳妇说。
他是用唢呐在哭。宝树说,就让他哭吧。
其实那会儿找个人就说是你奶奶哄哄他也好。宝树媳妇又说了,他离开家都五十年了,村里找个岁数大的老奶奶,反正他也看不到,拉拉手,说说话,就说是他的亲妈,他就不会这么伤心。再说,他也记不起小时候的事。
唉。宝树叹了口气。你说的也许有道理,反正他也看不见。
山坡上边现在没有什么人了。上午的时候,人们都跟着上了山去了坟地,都以为会像往常那样很快就下来,但到了中午的时候,人们又都陆陆续续地下来了,而且都随便吃了一些东西,先垫补垫补。到了晚上,人们才会好好吃一顿庆祝一下。庆祝什么?庆祝宝树的瞎子伯伯从外边回来。因为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因为这个时隔五十年才从外边回来的人,村里要办一次大宴,杀了两头肥猪,蔬菜和鱼还有别的东西也都买了回来,当然还有酒。做饭的是本村的李本希,把东西差不多都已经做好了,不少女人在那里帮忙,香味已经传出好远。这顿饭是宝树父亲操办,宝树对父亲说这花不了多少钱,好好操办一下,这些钱我都出了。宝树说话的时候眼圈儿都红了,宝树父亲的眼圈儿也红了。
你奶奶活着该有多好,她等啊等啊。宝树的父亲小声对宝树说。
我奶奶真是应该多等几天。宝树也是想不起别的什么话了。
真没几天,她就等不下去了。父亲说。
鞋呢?宝树的父亲忽然想起那双鞋了,站起身忙去找鞋子了,这里翻翻,那里翻翻,那双鞋是宝树的奶奶给宝树的这个瞎子伯伯做的。鞋马上被宝树的父亲找到了,就放在柜子的顶上,用毛巾包着,鞋里放着一些枣。
早上上山之前,宝树看着瞎子伯伯把那双鞋穿在脚上了,还正好。
正好,妈做的鞋。宝树的父亲在一边说。
正好,妈做的鞋。瞎子伯伯用手摸着鞋。
宝树看见瞎子伯伯的眼里开始流泪,他不停地流泪,不停地用手摸鞋子。
村子里现在是很少办这种大吃事了,村子里把这种全村人参加的宴叫作大吃事。桌子也从祠堂里搬了出来,这些桌子平时都放在祠堂里边,漆了明漆,办大事的时候才会被搬出来。现在它们又被搬出来了,被放在河里洗刷干净了,在村街上被摆成了一排。这就让村子里有了某种过节的气氛。不少人都从外边回来了,除了宝树家的亲戚,远远近近的乡邻们也都赶了回来,其实他们都刚刚离家才不久,因为春节刚刚过去。虽然忙,但他们都想回来看看五十年前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
宝树的瞎子伯父名字叫天堂,这好像不是人的名字,但不少人还记着这个名字。天堂的名字是怎么起的呢?因为村子里原来有个教堂,天堂的名字是那个比利时神父给起的,比利时神父的坟还在教堂的后边,是个很大的土堆。不过教堂现在不在了,只有四堵高墙在那里立着。墙可真是太高了,上边平时总是落满了野鸽子。这个教堂的西边还有个石头砌的酒窖,神父的葡萄酒就放在里边。神父当年种的葡萄现在可是都没了,那片地荒着。
不息的唢呐声从山坡那边传了过来。
这会儿,宝树的父亲还陪着他的哥哥天堂在上边,陪着他在父母的坟前吹唢呐。宝树的父亲不说话,一根接着一根抽烟;天堂也不说话,他在不停地吹,有时会停下来擦一下眼泪。包括宝树的父亲,人们都不知道天堂怎么会变成了个瞎子,人们知道他身上肯定会有不少故事,一个人在五十多年的工夫里没有故事才怪呢。人们都想知道这些,都想知道他被卖到了哪里?那家人待他好不好?那家人除了他之外还有些什么人?河南那边的人听说都很好。天堂待的那家人家是开响器班子的,所以天堂从小就学会了吹唢呐。
还是在春节前,有人到家里来给宝树的奶奶采血,是两个公家人。宝树,还包括别的那些人都不知道公家人采血做什么,后来才知道是为了匹配。和什么人匹配呢?和当年被人贩子拐卖的一个人匹配。公家的人说,那个人有可能就是宝树父亲的哥哥天堂。公家的人这么一说,人们就再次想起了六岁上被人贩子拐走的天堂。但人们谁也想不到天堂过了春节竟然就突然回来了。人们去车站接他,一路上都发愁该怎么告诉天堂他娘刚刚去世的消息,谁也没主意,这太突然了,也让人太伤心了。
宝树对宝树媳妇说,他肯定还以为奶奶还活着,所以才急着往回赶。
当年,人们都知道天堂的父亲,也就是宝树的爷爷,为了寻找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出了车祸,当时就没了命。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宝树的奶奶是年前才去世的,采完血,人们告诉她,采血是为了找她六岁上被拐走的天堂,要是对,天堂马上就可以回来和家人团圆了。宝树的奶奶激动得当时就大声哭开了,并且开始着手打铺衬做那双布鞋。人们都说宝树的奶奶是不应该做那双鞋的,是累坏了,现在村子里谁还做鞋?而她执意要做那一双布鞋,做完鞋,她突然就去了,没病没灾也像是不难受,忽然就去了。鞋子就放在柜子的顶上,被一条干净毛巾包着,宝树还记着奶奶往鞋里放枣子的情景,奶奶一边往鞋子里放枣一边还说,放几个枣在鞋里,天堂就会早早地回来了。
回来吧天堂,你给娘赶快回来吧。宝树的奶奶对着那双鞋说。
(节选自《中国作家》)
1.画线的两句看似重复又有所区别,请分析它们在情感意蕴方面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回国
秦牧
那年,马来亚的报纸上天天出现“不景气”的字眼。许多华侨工人失业了,带着他们的割胶刀和一点可怜的行李,到处去流浪。我们家也被这个不景气的风暴吹得摇摇摆摆了。爸爸失了业,回家来总是喝酒、叹气,和妈妈吵架。
日子越来越艰难。最后,爸爸对我们说,在新加坡再也生活不下去,他已经筹到一笔钱做船费,要带我们回“唐山”了。你也许觉得“唐山”这两个字很希奇吧。但南洋的华侨却总是这样称呼祖国的。一千多年前,我们的“大唐帝国”的声威曾经远播到欧洲亚洲各地。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日,华侨们仍把自己叫做“唐人”,把汉字叫做“唐文”,把祖国叫做“唐山”。
回唐山啦,回唐山啦!我们又是快乐,又是忧愁。那时候,正是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当儿,我们在报纸上的漫画里,常常看到一座被风吹雨打、歪歪斜斜的大厦。大人们说,那就是代表当时的中国哩。
终于有一天,爸爸吩咐我报告班主任,明天就不再去上学了。我在上学途中注意着路上的一景一物。缠着头巾赶牛车的印度人、把东西顶在头上的马来人、许许多多辛勤劳动的中国同胞、路旁一株株浓绿的街树,都使我感觉到无限新鲜。
班主任老师平常是爱打人的,我并不怎么喜欢他。但这天,我一踏进他的房间,却不知道有一种什么力量,使我亲切地、规规矩矩向他行了一个九十度的鞠躬礼。赖先生惆怅地说:“很快就走吗?”
“再在家休息一两天,就上船了。”
赖先生慈祥的点点头,突然仲出手来抚摩我的头:“好吧,回去读书也一样,我们是中国人,以后都是要回唐山的。
第一节课是赖先生上的国语。我一踏进课室,就觉得气氛有点特别。讲台上铺了一条白布,上面有一瓶野花,一看就知道是在操场后面的山坡上采来的。瓶子是一个用空了的旧墨水瓶。但就是这些平常的东西,使课室里的气氛变得庄严隆重起来了。这个课室,这个讲台,我们曾经在这里听许多先生讲过课的,我们曾经在这儿大家轮流讲述过傻女婿、老虎外婆、丑小鸭、骄傲的公主一类故事的,今天我就要和它告别了。这些先生们、同学们,我也都要和他们告别了。当日本军队侵占祖国东北的时候,我们曾经在这个远在国外的教室里开过会,大家都在臂上缠起纪念国土沦陷的黑纱,听着校长演讲,大家一起捏紧拳头哭泣。而在我们后面,一个英国警长却像老虎似的坐在那里监视着我们……大家曾经在一道度过多少辛酸和快乐的日子啊!而现在我就要离开他们了。想着想着,我突然觉得每一个人都可爱起来,连那平日爱跟我们男生吵嘴的女生赵美娜、平日爱打我们手掌的赖先生,此刻我都觉得他们十分可亲。我真想去拉一拉他们的手,都抱一抱他们!……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赖先生已经讲完一大节课了。他放下书本,扑去身上的粉笔灰,望着我温和地笑,然后就宣布道:
“吴林就要回唐山去了,下边的半堂的时间,我们开一个欢送会……”
班长李家驹像一个小政治家似的踏上讲台。他希望我回国以后好好读书,长大了去打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他代表大家欢送我……。老实说,这些话其实也很平常,但我却听得十分感动,连眼眶都发热了。
接着又有两三个小同学上去讲话。真是出乎意料,连那个拖着两根小辫子,常常向先生报告我们的越轨行动的女同学赵美娜也上去讲了。她说我们大家都是热心爱国的人,都是国家的小主人翁,大家永远都应该互相惦记着。她说从她曾祖父因为贫穷、卖掉田地到南洋谋生算起,她家已经在南洋住了四代了。她只在课本里读到中国,不知道中国是怎么一个样子。但是她长大了一定要回到中国去。她的姊妹有些已经穿起外国服装,日常说话也用外国语了。但是她们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的。
下课后,同学们都热烈地围着我。我简直像是马戏班里那骑在象背上的象童那么逗人喜爱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我要回到祖国去,一种共同的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情感把我们紧紧地联在一起了。虽然我们生在英国殖民地,但大家却都是会讲北京话的……
我们全家搭大轮船离开新加坡的一天终于到来了。船上,成群回唐山的华侨都挤在甲板上。他们大都是漂洋过海来劳动了许多年,却只带着一点寒酸的行李回到故乡去的。大家又是忧愁,又是快乐。有一些马来潜水手,坐在一只只舢舨上,向轮船上的人要钱,每当人们投一个小银角子下海时,他们就纵身跳进海里,把银角子从海底捞回来,满身湿漉漉地爬回舢舨,高举着银角子给投钱的人看。一些投钱博取娱乐的欧洲旅客就在船上哈哈大笑。我看着看着,不禁拉住爸爸的手,问道:
“爸爸,为什么马来人总是这样穷,比我们中国人还穷?”
爸爸用低沉的声音回答我说:
“因为他们亡了国。”
汽笛长鸣起来,船身开始移动了。于是我们挥动着手巾,船上、码头上,都有千百条手巾在挥动着。也许是因为我们眼里有一层泪水,也许因为船已经开远了,总之,逐渐地人影模糊了。再见了,新加坡,再见了,亲爱的小伙伴!
(有删改,原载1956年6月《长江文艺》)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使用的词语相似,请结合文本分析两处句子表达情感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孤独树(节选)
马金莲
打袼褙子算是老手艺了,窝窝梁的妇女没有不会的。把破旧衣裳拆洗整理成大小不一的布片晒干,再熬一马勺油渣糊糊,晾温,就可以打袼褙子了。木匠奶奶把小木桌儿搬到窗边,到一口箱子里找纸。打袼褙子最理想的纸是幅张较大的报纸,但山里人生活简朴,加上窝窝梁这地方僻远,庄里都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十个里头九个半是文盲,没人舍得花钱订阅报纸,所以他们的生活里一般很难见到报纸。
箱子里压了满满一箱书。有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小本书,有初中和高中的大书,有厚的,也有薄的,有崭新的几乎没有翻阅过的,也有翻得卷边发毛破旧不堪的。木匠奶奶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从1到10十个洋码号数字。这些书上的字儿她自然是一个都不会认,但是她爱书。这一箱子书是儿子马向虎念过的。从他念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学期,每一年,所有的书,只要儿子不弄丢,带回家里来了,她都捋平压展,一本不少地收藏起来。儿子小学留过一次级,高中出来没考上,又补习了一年,前后加起来,他一共念了十三年书。十三年里用过的书,沉甸甸压了一大箱子。
那十三年,娃没少吃苦。窝窝梁这庄子太偏了,默默藏在群山最深处,八岁那年小虎子就背上了花书包,每天爬上弯弯曲曲的山路到梁后的小学去念书。初中更难,要到乡中学住校。娃岁数小,背个铺盖卷儿,步行十五里路才能到乡上。高中在县上的回民中学住校,路途就更遥远了。儿是娘的心头肉,她心里疼娃,但又实在帮不上忙,只能给娃多做几双鞋,鞋底纳得厚厚的,让娃走山路舒坦点,给娃烙干粮时,多多地放清油和苦豆粉,用尽了心思,只为儿子啃这些干粮的时候能够觉得香一点,好吃一点。
复读了一年又没考上大学,马向虎带回一个落榜的消息,接着就进了他自己住的偏房,倒头大睡,好像又一次高考落榜,让他攒了几座山的瞌睡,怎么都睡不醒。
“拿我们的血汗钱白糟蹋哩,十三年呐,光他背的馍疙瘩就有几口袋了,他对得起我们吗?”老汉跳着脚,给老婆子抱怨。
木匠奶奶不敢接老汉的茬,心里火烧一样难受,儿子不吃不喝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她当娘的心疼呐。娃从小性子闷,有话爱装在心里头,高考连着两年没考上,这打击有多大,她当娘的能不知道吗?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
她去厨房打一碗荷包蛋,她一边打一边落了泪。眼泪落进碗,散开在油花里,她看见那油花沉下去又浮上来,像一朵一朵泛着亮光的花儿在盛开,她擦干泪,端起碗走向偏房。
“做啥去?”老汉蹿过来拦住她,“你给他端吃的?还是荷包蛋!”
木匠奶奶发现老汉的眼仁子都是红的,额头的老筋硬绷绷跳起一层,一条条像暴露在泥土外面的老树根。
“娃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你就是再心狠,还能不叫娃吃饭了?”木匠奶奶一边后退,一边小心护着碗。
“吃!你还有心给他吃好的?他还有脸吃?老子我敲打了几十年木头,我图个啥?盼个啥?就是他考上啊——考个大学,端一碗国家饭,给咱老马家长个脸,也给他自己争口气!可他……我……”他越说越气,气冲上脸,蹿上头,脸红成一片布,头发丛里的锯末子灰尘一样唰啦啦往下掉。老汉的怒火噌噌往上冒,边骂,边甩出一根刚刚锯下的木头板子。
“啪——”木板子砸到了碗上。
碗应声落地。
蛋汤横飞,四枚白玉一样的荷包蛋在碎裂的瓷片间乱滚。
木匠奶奶忙忙弯下腰拾鸡蛋,黑狗早就蹿过来,叼一颗,滚烫,吐出来,赶紧去叼另一颗,它贪婪地一口气叼遍了四颗,才发现不能一口全吞下去,就飞快地吃掉一颗,呜咽着再抢另一颗。木匠奶奶气得抹眼泪。四颗鸡蛋呢,就这样悄没声地没了,她心疼呐。
“死老汉!”她一边捡碎瓷,一边抹泪。
一直关闭的偏房门开了,门里走出马向虎来。他明显痩了,嘴皮上起了一层白痂,本来就痩,站在门口风一吹,单薄得更像个纸剪的人儿。
3.节选部分木匠奶奶、木匠老汉对待马向虎的态度有怎样的异同?
参考答案:
①宝树父亲说的“正好”除了表示尺寸合适,还感慨母亲正好在临终前做完了给哥哥的鞋子,这是对哥哥唯一的安慰。②天堂伯伯说的“正好”除了表示尺寸合适,还饱含了寻回亲人的欣慰,对去世母亲的眷恋。
相同点:都为即将回到祖国感到快乐。不同点:前者忧虑国家的前途命运;后者忧虑自己回国后的生计问题。
3.①相同点:都对马向虎通过求学改变命运寄予厚望,但马向虎的落榜又让他们都感到失望。
②不同点:木匠奶奶心疼孩子,担心孩子因为高考的失败而弄垮了身体;木匠老汉则对孩子高考的失败感到气愤以至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