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4
中古时期的亚洲
朝鲜
日本
越南
阿拉伯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亚洲”概况
亚洲全称是亚细亚洲,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全世界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亚洲一般可以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
亚洲也是古代世界科技的主要推动者:古中国:四大发明;印度和阿拉伯:十进制计算法;
亚洲历史长河中出现众多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
欧洲随着罗马衰亡而进入了黑暗时代,亚洲则成为世界贸易、文化、宗教与城市发展的中心。 ——《外交事务》( Foreign Affairs)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亚洲)文明的多元面貌。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几大帝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元化进程。了解不同地区的宗教社会变化。
时空观念:掌握亚洲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变化,并进行时空的比较
史料实证: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全面了解各地区的历史
历史解释:抓住“特色与交流”,理解伊斯兰教影响下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三大洲帝国的建立及对于东西方交流的影响。
家国情怀:理解南亚印度教及外来伊斯兰教并存的局面,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
目 录
CONTENT
壹·阿拉伯帝国
贰 ·奥斯曼帝国
叁 ·中古印度、日本与朝鲜
1.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622年
632年
7世纪中期
8世纪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
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1.帝国建立
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
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
穆斯林公社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雏形。
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这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
伊斯兰教具有纽带作用
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 比鲁尼
穆罕默德(约570-632)
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城,12岁随叔父的商队来往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广泛接触和目睹了阿拉伯半岛和叙利亚地区的社会状况,25岁与麦加富孀结婚。此后,他潜心思考社会与人生问题,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为“顺从”,即顺从和信仰真主阿拉;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
《古兰经》根据穆罕默德生前言行纪录编纂而成,共114章,6200余节,内容丰富,对虔诚徒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风俗和卫生、结婚和离婚、商业和政治、犯罪及惩罚、和平与战争予以指导。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很多,都城巴格达地位)
2.帝国统治
(1)政治制度
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
——穆斯林作家 比鲁尼
哈里发是一位由神决定的专制君主,即“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
(2)经济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
政教合一、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作用: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地跨亚非欧三洲,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桥梁,贸易范围广泛,商品种类繁多;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
2.帝国统治
一.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
(3)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②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①吸收、融合:
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东西方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在各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830年,哈里发麦蒙创建智慧宫,拉开了“百年翻译运动”的序幕。他在位时期,将各门学科译成阿拉伯语的名著有数百部之多。
其中,从希腊语译过来的,包括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希腊著名哲学家、医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著作100多部;从波斯语翻译过来的…作品约20部;从印度梵语翻译过来的…著作约30部;从奈伯特语翻译过来的有关农业、园艺方面的著作约20部;此外,从古叙利亚语、希伯来语翻译过来的有关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著作也有几十部。
造纸术:杜环在游历撒马尔罕时,看到来自唐朝怛罗斯战役的战俘,开设了造纸作坊,造纸术因而传到了大马士革、开罗等城市。
火药:早在八、九世纪时,和医药、炼丹术的知识一起,硝也由中国传到阿拉伯。当时的阿拉伯人称它为“中国雪” 。
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齐世荣 《世界历史》
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社会环境: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基。
②地理环境: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文化荟萃之地,利于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
③统治者的支持与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
④阿拉伯人善于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合作探究
材料: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概括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合作探究
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
(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阿拉伯国家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对西方: 阿拉伯版本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译成拉丁文重回欧洲,为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人把东方的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有利于西方社会的转型;为欧洲文艺复兴提供条件;为西欧探索新航路提供了技术支持。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
对中国:阿拉伯的文学、天文学、医药学和数学等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对世界:阿拉伯人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③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④地处亚非欧交界,地理位置优越。
二.奥斯曼帝国
①13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②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③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①政治:政教合一
(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1.帝国建立
2.帝国统治
结合地图册找出世界古代史上6个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要求能从疆域图上分辨出来)
最高统治者苏丹
统治阶级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
被统治阶级
工商业者和农民
军事封建帝国
3、经济:
地理位置:东西方文明交汇处
材料:伊斯坦布尔地处东南欧与亚洲以及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系东西方之间过境贸易的交汇点。…关税和贸易税的征收构成苏丹政府的重要财源。 …奥斯曼帝国横跨亚非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扼守东西方之间传统贸易的十字路口。
——《奥斯曼帝国史》
结合材料,分析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及对东西方贸易的影响。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
文化交流中心;
(2)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
受到一定影响,客观 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依据材料,评价奥斯曼帝国的经济。
二.奥斯曼帝国
4世纪
印度教为主要宗教
11世纪
13世纪初
伊斯兰教为国教
突厥人入侵印度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印度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政治 政令不统一 中央集权
宗教 起 宗教同兰教为国教
政令不够统一
印度教得到
统治阶级支持
中央集权
伊斯兰教
为国教
1.印度——德里苏丹(13世纪—16世纪):
(1)建立:13世纪初,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家。
(2)政治:①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权力;
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
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3)思想: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自认为所进行的是反对不信教者的“圣战”,所以对待印度教徒十分残酷。
——童自觉、路振光《世界古代史》
伊斯兰教建筑代表——泰姬陵
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
12世纪初的
德里苏丹国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2.日本
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
②幕府政治(12世纪末---19世纪中叶)
①大化改新(646年开始)
背景:
建立: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天皇(傀儡)
幕府将军(实权)
大名(拥有封地)
武士,家臣
农、工、商
武士集团
庄园经济为基础
地方容易割据
独立性较大
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庄园形成;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增强。
12世纪末,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
祭祀
国政
大化改新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标志。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生活习俗
城市布局
建筑风格
文字
货币样式
3.朝鲜
①中央集权制度
②三省六部、十道、土地国有、科举制
③儒学和辞章之学
朝鲜学习中国的表现: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①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10世纪初,高丽王朝建立。
③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迁都汉城。
④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抗日援朝。
知识归纳
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
③朝鲜的新罗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设三省六部制,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学经典和辞章治学广为传播。
结合本课所学,列举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圈”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
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的文化圈。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
奥斯曼帝国
古代印度
古代日本
古代朝鲜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沟通东西方文明
—伊斯兰国家
同在东方
交流互鉴
多元共生
本课小结
孔雀帝国
课堂练习
1.在阿拉伯帝国早期对外征服和对被征服地进行统治时,统治者强令被他们占领的中亚各国人民改变原来的宗教信仰,并强迫当地居民接受新的宗教信仰,破坏被他们征服的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阿拉伯帝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以文化征服巩固统治 B.加快东西文化融合
C.以殖民扩张扩大统治区域 D.向外传播伊斯兰教
2.有学者指出:“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学者旨在强调( )
A.阿拉伯的地理位置优越 B.阿拉伯的文化发展非常迅猛
C.阿拉伯的文化中心地位 D.阿拉伯人汲取与创新的意义
A
D
课堂练习
3.奥斯曼帝国建立后,不断吸收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并继承了东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化,采纳地中海、黑海周边地区的传统、艺术及文化体系,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材料意在说明奥斯曼帝国( )
A.发展成为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B.推动了伊斯兰文明兴起与发展
C.成为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桥梁 D.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地
4.据记载,封建时代,日本武士集团的成分以父子、兄弟、堂兄弟等亲属为基础。上级武士利用血缘亲属关系支配下属武士及其附庸,甚至统治全国。此外,武士集团中,甥舅、妹丈等姻戚关系也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日本武士集团( )
A.以家族制度作为社会基础 B.维护了天皇的专制权力
C.照搬了中国唐王朝的做法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C
A
课堂练习
5.德里苏丹国的上层统治阶级都是来自印度以外的封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成为这个国家的社会基础……侵入印度的伊斯兰教统治者既具有统治阶级和侵略者的特征,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一状况造成了( )
A.德里苏丹国统一了整个印度 B.婆罗门教最终走向瓦解
C.印度社会宗教状况错综复杂 D.印度教逐渐为主要宗教
6.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大批华人移居南洋,同时也带去了汉字文化。虽然由官方派出的“遣唐使”时断时续,但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与中国之间的人口迁移从未间断。这可用于解释( )
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政治目的 B.古代东亚、东南亚文化的相关性
C.海外华侨群体形成的历史渊源 D.倭寇影响海外贸易发展的缘由
C
B
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两个视角,简述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贡献。分析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
视角1:阿拉伯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数学家伊本·穆萨将印度数字和十进制写入自己的著作并传入欧洲,推动欧洲数学发展;阿拉伯人将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视角2:阿拉伯人吸收了各地区的文化。智慧宫完成大量古希腊典籍的翻译、保存和研究工作;《一千零一夜》印度、希腊、埃及及各种东方民间故事
原因:阿拉伯帝国疆域广阔,有利于其吸收被征服地区和毗邻地区的文化;阿拉伯人在亚、非、欧的广大地区从事海上和陆上贸易,古代的商路和贸易客观上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阿拉伯政权对科学文化的重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