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2013-2014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堂十分钟练习(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最新原创】2013-2014学年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课堂十分钟练习(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3-27 21:30:44

文档简介

专题1
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其中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1)(3)(2)(5)(4)    B.(1)(2)(3)(4)(5)
C.(1)(5)(3)(2)(4) D.(1)(3)(5)(4)(2)
2.[双选题]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C.C60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只生成唯一产物CO2
D.C60的摩尔质量为720
3.我国科学家前不久成功合成了3 nm长的管状定向碳纳米管,长度居世界之首。这种碳纤维具有强度高、刚度(抵抗变形的能力)大、密度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因而被称为“超级纤维”。下列对碳纤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制造飞机的理想材料 B.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C.它的结构与石墨不同 D.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复杂分子结构的测定和医学诊断等高科技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或中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核才有NMR现象。下列各项中,均可产生NMR现象的是(  )
A.18O、31P、119Sn B.27Al、19F、12C
C.N、P、As、Sb、Bi D.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原子
5.请将各原子结构模型(或各理论)与相关的科学家及支持该理论的实验事实连接起来。
①19世纪初道尔顿(英国) Ⅰ分子学说 (一)α-粒子散射实验
②1811年 阿伏加德罗(意大利) Ⅱ元素周期律 (二)氢原子光谱
③1864年门捷列夫(俄国) Ⅲ核外电子能量量子化 (三)原子化合时的比例关系
④1904年 汤姆生(英国) Ⅳ“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 (四)测定原子量
⑤1911年 卢瑟福(英国) Ⅴ原子学说 (五)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
⑥1913年 玻尔(丹麦) Ⅵ“行星结构”原子结构模型 (六)发现电子
专题1答案:ABCDC
①-Ⅴ-(三);②-Ⅰ-(五);③-Ⅱ- (四);④-Ⅳ-(六);⑤-Ⅵ-(一);⑥-Ⅲ-(二)。
专题3 第1单元
1.下列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最强的是(  )
A.Na         B.Mg
C.Al D.K
2.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常常发生变形而不易折断,是由于金属离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
B.通常情况下,金属里的自由电子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
C.金属是借助金属离子的运动,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D.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3.金属钾晶体(如图)的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密置层的一种堆积方式
B.晶胞是六棱柱
C.每个晶胞内含2个原子
D.每个晶胞内含6个原子
4.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图(a)(b)(c)分别代表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比为(  )
A.3∶2∶1 B.11∶8∶4
C.9∶8∶4 D.21∶14∶9
5.金属钨晶体晶胞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实验测得金属钨的密度为19.30 g·cm-3,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钨晶体中每个晶胞占有的钨原子数为__________个。
(2)钨晶体晶胞的边长a=________ cm。
(3)钨原子的半径为__________ cm。
专题3 第2单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B.并不是只有活泼的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才形成离子键
C.离子键的实质是静电作用
D.静电作用只有引力
2. AB、CD、EF均为1∶1型离子化合物,根据下列数据判断它们的熔点由高至低的顺序是(  )
AB
CD
EF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 m)
2.31
3.18
2.10
A.CD>AB>EF       B.AB>EF>CD
C.AB>CD>EF D.EF>AB>CD
3.氯化铯晶胞(晶体重复的结构单位)如图(1)所示,该晶体中Cs+与Cl-的个数比为1∶1,化学式为CsCl。若某晶体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含有A、B、C三种元素的微粒,则该晶体中的A、B、C的微粒个数比为(  )
A.8∶6∶1         B.4∶3∶1
C.1∶6∶1 D.1∶3∶1
4.钡在氧气中燃烧时得到一种钡的氧化物晶体,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晶体的化学式为Ba2O2
C.该晶体晶胞结构与NaCl相似
D.与每个Ba2+距离相等且最近的Ba2+共有12个
5.(热点题)已知FeS2晶体(黄铁矿的主要成分)具有的空间结构如图。
①FeS2晶体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
②若晶体结构A中相邻的阴、阳离子的距离为a cm,且用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FeS2晶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g·cm-3。
专题3 第3单元
1.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小 D.逐渐变大
2.原子间形成分子时,决定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的是(  )
A.共价键的方向性 B.共价键的饱和性
C.共价键原子的大小 D.共价键的稳定性
3.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没有π键的是(  )
A.CO2 B.N2
C.CHCH D.HClO
4.下列对HCl、Cl2、H2O、NH3、CH4一组分子中,共价键形成方式分析正确的是(  )
A.都是σ键,没有π键
B.都是π键,没有σ键
C.既有π键,又有σ键
D.除CH4外,都是σ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中的最小碳原子环由6个碳原子构成
B.原子晶体中除极性键外不存在其它类型的化学键
C.1 mol SiO2晶体中含2 molSi—O键
D.金刚石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和O2反应
6.根据下列性质判断,属于原子晶体的物质是(  )
A.熔点2 700 ℃,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B.无色晶体,熔点3 550 ℃,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0 ℃,熔化时能导电
D.熔点-56.6 ℃,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
7.(探究题)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kJ·mol-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 (填“>”或“<”)
SiC________Si; SiCl4________ SiO2
(2)如图立方体中心的“●”表示硅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紧邻的硅原子。
(3)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g) + 2H2(g)Si(s) + 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________ kJ·mol-1。
专题3 第4单元
1.下列叙述与范德华力无关的是(  )
A.气体物质加压或降温时能凝结或凝固 B.干冰易升华
C.氟、氯、溴、碘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D.氯化钠的熔点较高
2. [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键是一种化学键
B.氢键使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C.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物质易溶于水
D.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与氢键无关
3.下列有关分子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内均存在共价键 B.分子间一定存在范德华力
C.分子间一定存在氢键 D.其结构一定不能由原子直接构成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元素能以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84、C90、C94等另外一些球状碳分子。90年代初,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如图所示)和洋葱状碳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肯定要比C60熔点高
B.据估计C60熔点比金刚石和石墨熔点要高
C.无论是球状碳分子,还是管状碳分子、洋葱状碳分子都易导电
D.球状碳分子是碳的同素异形体,而管状碳分子、洋葱状碳分子则不一定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的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加电场所的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运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低,常温下均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6.下面的排序不正确的是(  )
A.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4B.硬度由大到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C.熔点由高到低:Na>Mg>Al
D.晶格能由大到小:NaF>NaCl>NaBr>NaI
7.如图所示为CO2分子晶体结构的一部分。(1)观察图形,试说明每个CO2分子周围有________个与之紧邻 等距的CO2分子;
(2)在一定温度下,测得干冰晶胞(即图示)的边长a=5.72×10-8 cm,则该温度下干冰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3) 试判断:①CO2、②CS2、③SiO2晶体的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相应物质的编号)。
专题三第1单元答案:CDCA
(1)2 (2)3.16×10-8 (3)1.37×10-8
专题三第2单元答案:DDDB
①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②
专题三第3单元答案 BBDAAB
(1)> < (2)如图 (3)+236
专题三第4单元答案:DBCBADC
(1)12 (2)1.56 (3)③ ② ①
专题2 第1单元
1.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轨道顺序,实质是各轨道能量高低。若以E表示某轨道的能量,以下各式中正确的是(  )
A.E(5s)>E(4f)>E(4s)>E(3d) B.E(3d)>E(4s)>E(3p)>E(3s)
C.E(4s)E(4s)>E(4f)>E(3d)
2.下列电子排布式不是基态原子的是(  )
A.1s22s22p6 B.1s22s22p63s23p63d64s2
C.1s22s22p63s23p63d104s2 D.1s22s22p63s23p63d64s24p5
3.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一般电子层数越大的电子能量越高
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4.下列各项表述得不够科学严密的是(  )
A.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电子层的增大而增大
C.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的
D.氢原子电子云图中小黑点表示电子的运动轨迹
5.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有A、B、C、D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仅有一种原子轨道,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元素原子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C为金属元素且原子核外p电子数和s电子数相等,D元素的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充满或半充满。
(1)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C、D两种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
C.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C两种元素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元素单质和氢化物的电子式,单质________,氢化物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 第2单元
1.已知某元素+3价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3周期Ⅷ族,p区 B.第3周期ⅤB族,ds区
C.第4周期Ⅷ族,d区 D.第4周期Ⅴ族,f区
2.在下面的电子结构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原子可能是(  )
A.ns2np3    B.ns2np5 C.ns1 D.ns2np6
3.电负性的大小也可以作为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尺度。下列关于电负性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周期表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
B.周期表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
C.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
D.电负性越小,非金属性越强
4.下列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
A.B B.C C.Al D.Si
5.已知X、Y元素同周期,且电负性X>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与Y形成化合物时,X可以显负价,Y显正价
B.在元素周期表中X可能位于Y的右面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X对应的酸性弱于Y对应的酸性
D.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6.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
(3)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________。
(4)E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
(5)画出D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这样的排布遵循了____________原理和____________规则。
专题二2第1单元答案:BDCDD
(1)H N Mg P
(2)    
ls 2s 2p 3s
   
ls 2s 2p 3s 3p
(3)N2+3MgMg3N2
专题二2第2单元答案:CCABC
(1)Si Na P N (2)HNO3 NaOH
(3)Ne F (4)26
(5)  泡利不相容 洪特
专题4 第1单元
1.下列分子中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相同的是(  )
A.BeCl2与BF3        B.CO2与SO2
C.CCl4与NH3 D.C2H2与C2H4
2.氯化亚砜(SOCl2)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学试剂,可以作为氯化剂和脱水剂。下列关于氯化亚砜分子的几何构型是和中心原子(S)采取杂化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角锥形、sp3 B.V形、sp2
C.平面三角形、sp2 D.三角锥形、sp2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其中不正确的是(  )
A.NH为正四面体形 B.CS2为直线形
C.HCN为折线形(V形) D.PCl3为三角锥形
4.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由此可见,BeCl2属于(  )
A.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B.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
D.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5.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1)氧元素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个。
(2)H2O分子内的O—H键、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从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_____。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可与H2O形成H3O+,H3O+中O原子采用________杂化。H3O+中H—O—H键角比H2O中H—O—H键角大,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aO与NaCl的晶胞同为面心立方结构,已知CaO晶体密度为a g·cm-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CaO晶胞体积为________cm3。
专题4 第2单元
1.下列过程与配合物无关的是(  )
A.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B.用Na2S2O3溶液溶解照相底片上没有感光的AgBr
C.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加深
D.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溶液,先出现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2.已知Zn2+的4s和4p轨道可以形成sp3型杂化轨道,那么[ZnCl4]2-的空间构型为(  )
A.直线形       B.平面正方形
C.正四面体形 D.正八面体形
3.分析下列配合物的组成。
(1)K2[HgI4] (2)H2[PtCl6] (3)[Pt(NH3)2Cl4] (4)[Cr(H2O)5Cl]Cl2·H2O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Cl4]2-(黄色)+4H2O[Cu(H2O)4]2+(蓝色)+4Cl-。
(1)[CuCl4]2-中Cu2+的配位数为________,其空间构型为________。
(2)现要使CuCl2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5.(热点题)已知向含有Zn2+的溶液中滴加氨水,有白色沉淀Zn(OH)2生成,继续滴加氨水使其过量,沉淀又溶解,生成了[Zn(NH3)4] 2+.此外,Zn(OH)2既可溶于盐酸,生成Zn2+;又可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ZnO;所以Zn(OH)2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现有四组离子,每组有两种金属离子.请各选一种试剂,将它们两者分开.可供选择的试剂有:
A.硫酸,         B.盐酸,
C.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E.氨水。
根据上述内容填写下表:
离子组
选用试剂
(字母代号)
沉淀物
化学式
保留在溶液
中的离子
(1)Zn2+和Al3+
(2)Zn2+和Mg2+
(3)Zn2+和Ba2+
(4)Mg2+和Al3+
专题四第1单元答案:CACB
(1)2 (2)O—H键、氢键、范德华力 邻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羟基苯甲醛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是分子间作用力增大
(3)sp3 H2O中O原子有2对孤对电子,H3O+只有1对孤对电子,排斥力较小
(4)
专题四第2单元答案:CC
3(1)外界为K+,内界为[HgI4]2-,中心原子是Hg2+,配位体是I-,配位数为4。
(2)外界为H+,内界为[PtCl6]2-,中心原子是Pt4+,配位体是Cl-,配位数为6。
(3)无外界,内界为[Pt(NH3)2Cl4],中心原子是Pt4+,配位体是NH3、Cl-,配位数为6。
(4)外界为Cl-,内界为[Cr(H2O)5Cl]2+,中心原子是Cr3+,配位体是H2O、Cl-,配位数为6,该配合物还带一分子结晶水。
4:(1)4 平面正方形 (2)①加水 ②加入硝酸银溶液
5:(1)E Al(OH)3 [Zn(NH3)4]2+ (2)D(或E) Mg(OH)2 ZnO或[Zn(NH3)4]2+ (3)A BaSO4 Zn2+ (4)D Mg(OH)2 AlO